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公平”归责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责原则或归责标准是侵权行为法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过错责任的一元制原则、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制原则、过错、推定过错(或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及公平责任的三元制原则。三元制归责原则中的公平原则是不能成立的,它是“公平负担”或“衡平责任”的一种错误表述。  相似文献   
2.
3.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 4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依据诚实、守诺言、讲信用的准则 ,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并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既是市场经济当事人严格遵循的道德准则 ,也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它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确立 ,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而本文旨在介绍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过程 ,并对该原则的功能作一简要论述。一、诚信原则的历史沿革1.罗马法阶段诚信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 ,但其究竟来源于罗马法的何种制度 ,说法不一。有…  相似文献   
4.
汤艳春 《学理论》2010,(15):124-125
对地理标志进行法律保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并能保持生产者、竞争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现行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应当从利益衡平的角度出发,在确定地理标志权法律属性的前提下,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法的一级客体进行保护,以实现消费者、特定区域的生产(经营)者、特定区域外的市场竞争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家事案件中道德与法理交织,因此法官在缓和两者之间冲突时倾向于自觉修正立法。家事调查官的设立,有助于法官从实质的角度全面把握案件的事实状况,家事调查官对案件事实的干预是一种分类干预。家事调查官介入家事案件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以其辅助法官,可以将家事案件统一于情理与法理,实现公正裁断。  相似文献   
6.
在禁反言规则中,最能表现出禁反言表面意思的部分为既有行为禁反言规则,也被称之为衡平禁反言规则,即说过的话不准反悔,在实体法的关系以及诉讼程序中则体现为禁止当事人否认已作陈述与行为.这样的规则背后的含义是对于诚实信用的追求,而表现形式却十分具体.对美国衡平禁反言的要件进行归纳,对于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实施规则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利  郑可心 《法制博览》2023,(35):76-78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3月印发的《全国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第三十九条规定了衡平居次原则,法院也越来越多地在案件中引用该条规定,处理基于不正当关联关系的关联债权受偿顺位问题。但该原则的适用效力、适用范围、适用标准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仍存在争议,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明确“不当利用关联关系”的判断标准,确定由关联企业对关联债权的正当性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8.
朱佳 《法制博览》2023,(7):52-54
引入衡平居次原则将会对我国在规范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空白产生良好的补充作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在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时,应该对这项原则的适用范围作出一定程度的延伸,包括从衡平居次原则的适用主体、行为要件、适用对象和适用领域这四个方面进行延伸,以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学理论》2022,(10):71-74
中国古代司法秩序的衡平对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天理、国法与人情等多规范综合法源的模式为衡平司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始终秉持衡平观念,以践行中庸的治理思想,追求无讼的法律目标。引经决狱、执法原情、以礼入法是司法衡平理念下的技术实现。衡平理念可作为古代法律规范的法理加以解读,以此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理观念,寻找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法治的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0.
范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31):289-29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网络民意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青睐司法这一话题,无论是“药家鑫交通肇事捅人案”,还是“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都无不体现着网络民意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关注。究其特点,可发现均是民意在网络上率先爆发,随后在社会上形成滔天民意,似乎极力将司法理性逼入狭窄的胡同。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将别事个案中处于紧张关系的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予以衡平,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的博弈与衡平进行分析,以缓解两者间之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