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44篇
中国共产党   942篇
中国政治   1208篇
政治理论   331篇
综合类   5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独特的制度安排,在维护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表达诉求、保障人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营建社会和谐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加速化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远远超出了既有信访制度的承载能力,因而使信访制度的存在意义受到了质疑甚至诟病,全力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变得非常必要,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需要。为了确保信访制度改革之路不至于走上“唐吉坷德式”的幻象之路,就需要立足新时代的现实,从总体性视角把握信访制度所面临的社会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人的原子化以及道德碎片化等新情况、新挑战,在合时代、合法律、合需求、合道德的语境下对信访制度改革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
网上信访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产物,有效拓宽了社会公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成为推进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然而,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呈现加速趋势的风险社会中,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不断涌现,加之线上数字化行动的主体缺场与压力型体制形塑的信访考核压力,网上信访治理时常陷入与信访人期望发生偏差的符号化境遇。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与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命线发生了偏离,极易诱发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对信访机构的制度认同转化为信任流失以及个体理性转化为群体非理性等一系列风险。为此,可以围绕聚合多元力量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发挥前沿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确保主体在场以及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等方面进行尝试应对。  相似文献   
3.
毒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各个层面上的行政问责。行政问责的法律渊源包括行政问责的专门规定、《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部门行政法、《监察法》以及《国家赔偿法》,问责的对象包括行政领导人员、行政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行政主体等。引咎辞职、行政纪律处分责任和行政追偿责任等责任形式,构成了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行政问责的程序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毒疫苗事件行政问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5.
6.
胡玉翠 《人民论坛》2020,(14):64-65
探索通过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破解"不敢为"的意志障碍,健全激励问责机制破解"不愿为"的态度定势,健全学习提升机制破解"不能为"的能力恐慌,推动"三不为"干部向"敢作敢为""想为愿为""能为善为"转变,形成敢想敢干,积极有为的健康氛围,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度安排与伦理建构:官员问责制完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员问责这一举措自2003年启动以来,不管是在实践中,还是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是现实中它还算是政策性,没有形成为一项制度,因而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为使官员问责走上制度化,成为推动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善制”,有必要对它进行完善。基于此,本文就从制度安排和伦理建构两个路径选择机制方面,对如何完善官员问责制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已任,以抓热点、突难点为切入点,实行“接访、会诊、办理、协作”四措并举,注重办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人大信仿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信访的权利性质看其制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鑫 《理论学刊》2006,(6):96-98
本文从信访权利性质入手,论述了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其制度功能定位问题,认为信访权利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与自由权利,具有宪法权利的性质;信访制度在中国现有国情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信访制度的功能应当定位在通达舆情、疏导民意和进行权力监督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