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6,(12):58-58
法官: 我和周某5年前结婚,婚后—直居住在周某父母为其购买的—套住房内。今年以来,由于夫妻关系出现裂痕,我准备离婚,但心中又有一些担心,因为,一旦离婚,周某肯定不同意我继续居住现有住房,那时我将无处安身。请问:离婚后,对前夫住房还享有居住权吗?  相似文献   
2.
张凌凤 《学理论》2012,(20):92-93
非法建筑问题一直是事务界颇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一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实务中对非法建筑的研究多是对其违法性的研究,而对非法建筑中公民居住权问题关注甚少。通过对非法建筑的权利分析,寻求非法建筑中公民居住权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谁都知道加拿大是著名的福利国家,不但公民,就连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都有权申请医疗卡,加入医保计划。这种覆盖全员的医保计划,被国人简称为"看病不要钱"。也许是尝尽了看病贵、医保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等相关制度的完善,体现了对原有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增加了居住权、土地经营权,体现了《民法典》对传统用益物权理论的巨大的创新;对居住权制度构建的谨慎,对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的回避,以及对动产用益物权的保留,体现了《民法典》用益物权体系存在一定局限,仍有很大需要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居住权问题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亮 《河北法学》2007,25(7):84-88
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学术界对于我国物权法是否应当规定居住权制度存在较大争议.但是,经过详细检讨后发现,赞成者的观点在方法论和具体观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反对者亦未能有效论证己方观点.此时应当依据论证负担分配规则得出不支持承担论证负担一方的结论,即我国物权法不应当规定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居住权基本理论问题反思——评居住权的否定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大鹏 《河北法学》2006,24(11):106-110
否定居住权的各项理由值得商榷.脱离人役权的概念体系,在物权法中单独规定居住权也是可行的.人役权制度的废弃并非铁板一块的绝对真理.居住权制度具有无法为其他制度所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并未放弃对效益价值的追求,要辩证地理解居住权的不可转让性.在居住权法律关系中,保姆一般是间接受益人.  相似文献   
7.
朱东阳 《法制博览》2023,(1):130-132
为了保障人民住有所居,《民法典》在用益物权中新增一章居住权的内容,住宅房屋所有人可以同他人签订居住权合同,签订合同的一方有权根据合同占有、使用约定住宅。立法者设立居住权的初衷显而易见,但依据现有的法律条文,居住权制度尚且不够完善,尤其是居住权和其他权利(主要是抵押权)发生冲突时,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法院就没有统一的裁判思路。本文旨在就《民法典》的现有规定下,阐述居住权制度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符俏瑜 《法制博览》2022,(6):103-10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多层次住房政策,我国施行的《民法典》增设"居住权"制度,为我国现实的养老和住房矛盾问题给予了制度支撑.本文将从"居住权"的定义和制度设立背景入手,阐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及需要关注的实务要点,并逐步深入剖析居住权制度在实务层面给社会及审判活动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居住权呈现出结构化、层次性和价值多元的特质,但其制度设计未适当提取公因式,有待透过宽松的解释立场,完善和充实其三层法律构造的具体细节。《民法典》第366-370条形成第一层构造中的合同居住权,对其主体、客体、权能、消灭事由应该采取文义解释、目的性扩张、目的解释及体系解释等不同解释方法,在恪守物权法定原则之外有效保护契约自由。《民法典》第371条形成第二层构造中的遗嘱居住权,其在设立方式与形式、继承与转让、登记效力等方面,参照适用合同居住权规则的空间非常有限,法律适用机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民法典》第243条第3款、第1090条等形成第三层构造中的法定居住权和裁判居住权,于其类型化的基础上,需要朝具体化的方向填补漏洞。从而,促进居住权在我国的规范体系化和内容本土化之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升当地整体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垭子口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先后投入30多万元,集中建设了4栋安全周转房。该周转房面向当地高山地区特困危房户免费提供,被广大村民亲切地称为"幸福家园"。据悉,申请入住"幸福家园"的对象必须是本村村民,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程序对入住对象进行审核。入住人员可免费享受房屋居住权,但没有房屋处置权。该村还帮助他们在周边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