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27篇
各国政治   112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篇
法律   475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619篇
政治理论   193篇
综合类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长时段考察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国家制定法的发展和演变,就可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从伦理规则向生活规则的演变,这一点在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里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演变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残酷的。它提醒我们,法律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立法时应注意听取民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meaning of fa (a Chinese character with an approximate meaning of “law”) has not been invariable, and its connotation in modern times has been enriched constantly, so as to incorporate many elements of ancient li (ceremony). If the modern concept of law, already changed and still changing, is to be used to mechanically compare and interpret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misunderstandings might arise. Actually, li and fa ar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and the lack of necessary study of the li will prevent us from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fa” usually refers to an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especially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 whereas li, especially li yi (moral basis for rites and ceremonies), is where the value and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can be found. Translated from China Social Science, 5th Issue, 2003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3.
世界五大文化圈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世界文化简单地分为东、西两大板块的观念应当改变 ,东、西文化并非从来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世界文化之源在东方 ,地中海是历史文化的漩涡 ,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五大文化圈 ,即佛教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五大文化圈处于互动关系 ,相互接触、碰撞、渗透、交叉 ,甚至挤压、重叠  相似文献   
4.
注重文化建党既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 ,又是新的历史条件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以创新精神解决文化建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开忠 《法律科学》2007,25(3):3-10
保护和弘扬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形成,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会破坏文化多样性.反过来,文化多样性为知识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源泉,为知识产权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改革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来维持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房福贤  孙峰 《理论学刊》2007,(11):117-122
就山东的地域文化来说,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体现着民间色彩的"好汉山东"形象却更为人们所认同、流传更广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水浒传》的传播有着极大关系。《水浒传》不仅在"好汉山东"这一地域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以其特色鲜明的英雄叙事传统,深深地影响了百年"好汉山东"的文学想象与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也有深刻的作用.不同文化的间性与中国文化的本性,表现了中国小说与异文化的交往中复杂的形态.20世纪中国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如把课程知识作为制度化知识,作为化资本,作为法定化等等。制度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一种制度化知识与之相适应,课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性资源和化资本,成为人们增强支配性地位和获得权威的途径。课程作为法定化,它代表统治集团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意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体现和象征。当代人们更寺地把知识理解为价值性的、个体性的、情境性的与过程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确立了建构性的课程知识观。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类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化发展呈现融合性趋势,具体表现为物质化与精神化融合的趋势,大众化与小众化融合的趋势,市场化与精英化融合的趋势,外在化与内在化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乌苏里船歌》案被认为是中国司法部门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诉讼进行审理的代表性案件。该案件虽然早已有了明确的结论 ,但它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价值取向、研究进路、模式选择等仍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引起了知识产权理论界的关注。虽然既有的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范式能够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正当性提供一定程度的证明 ,但运用各种传统理论论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正当性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则为建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