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PCK(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关系到数学教师数学观和教学观的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对相关教学理论的深化学习、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和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建构并完善自身的MPCK,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在新结构教学评视域下,程序性教学依托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过程逻辑机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任务探究中生成与获取核心必备知识,实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到知识迁移,再到知识认同。其核心策略主要包括情境问题助建构,知识转换巧运用,多维对比促迁移,旨在促成知识、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性的深度学习,指向能力进阶与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3.
立足生情和校情,将议题式教学法与校本政治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建构知识体系、打造"三有课堂"、巧设问题情境、开辟课外渠道等策略,有助于全面理清及攻克高中学生政治课堂中出现的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性、教学过程淡化问题导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助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高中思政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学生的模拟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学成结业后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学活动,课堂的模拟教学是学生知识的巩固、创新和再次运用的基本载体。基于学生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重建等快速提升模拟教学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的新旧知识经验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中自主建构知识,这座桥梁就是创设情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科学设置问题要关注四个维度。一、诱思——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有价值的问题应具有诱思功能。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发挥问题的诱思功能。把问题设置在现有水平,问题难度过低不具思考价值;把问题设置在潜在发展水平,问题难度过高而使其失去思考价值。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以诱达思,就应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过程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重难点问题,笔者是这样来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学习。  相似文献   

7.
邱仁富 《前沿》2012,(19):29-32
问题的真假、意义决定了问答系统的意义所在,它紧密地与预设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语言“场域”决定了问题提出的方式和真值.问题逻辑作为一种方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它体现在“思政课”话语层面上说,是通过对“思政课”话语问题的基本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内容的说话方式”和“形式的说话方式”的逻辑建构.具体地对描述的问句、是什么的问句、为什么的问句、甄别的问题、怎么样的问句等进行研究,进而建构“思政课”话语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8.
肖明华 《前沿》2011,(5):19-20,24
当代人文学科知识生产的反思,是一个与知识合法性相关的重要问题。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语境的研究一个具有公共意义的问题、保持人文话语的批判性及其心性建构的效用,对于当代人文学科研究而言具有较好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活动中问题元认知知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感知元认知知识、体验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感知元认知包括难易认知、类型认知和表征认知;体验元认知包括目标认知、过程认知和反思认知;策略元认知包括失误认知、元认知知识积累、元认知结构形成以及认知风格匹配。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情境,注重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提升;以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建构问题情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建构议题探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以上三个环节能够提升学生学科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思政学科大概念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一、在知识整合过程中生成建构主义的评价观主张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把支架式教学比喻为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即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2.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实现学习者主动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代表了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适应性等.在问题式教学的展开中应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循环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活动学习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主体建构的视角出发论述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问题上的自我建构机制。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生群体感知到的巨大就业压力包括社会建构的一般性压力和自我建构的个体性压力两类;“选择性信息关注”和“距离化应对策略”是大学生群体在就业压力问题上的两种自我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吴炜 《观察与思考》2019,(12):15-2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争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它对于迅速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意义重大。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的争执,而是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两种理性即"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的取舍和偏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中国革命关系更为直接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上,力图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早期传播的重点在唯物史观,对辩证法则相对比较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蕴涵着无穷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理想的情况,也经常有学生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疑问的情况,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迅速调整策略与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设问,做到更精准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理学教材的编写经历过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教材编写理念已逐渐开始从学科建构向人才培养转变。人才培养角度教材编写理念应发生如下转变:从传授知识到启发思考的转变、从知识记忆到能力获得的转变、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从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的转变。要完成这些转变就应当按法理学问题而不是按法理学知识来组织教材编写,以此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法理学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红  许小玲 《思想战线》2005,31(1):60-65
移民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压力,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并完全融入到其中,这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个再社会化的过程。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问题上采取了几种策略:一是资源的运用与再生,二是"类型化"知识与情境建构,三是依靠代理人实现利益诉求。这可以概括为"双重适应策略"。移民会从多方面主动地对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因素进行调整、改变乃至创新,以适应变迁。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而我们聋哑学校的学生是有耳听不见、有嘴说不出的一群聋哑孩子,长期以来的教学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学习,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聋哑儿童也能敢想、敢说、敢试,自主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修辞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跟修辞的教学相关。因此,了解修辞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改善中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建构需要一种文化自觉,需要自觉克服本土文化知识内部的学科隔离和思想樊篱。这一方面需要对西方的文化体系进行批判与改造,同时也需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并与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新的契合与融通。谭嗣同兼收并蓄,展开与西学的对话与沟通,创立了其"仁学"社会思想体系。本文以谭嗣同仁学思想及文化建构路径为个案进行探讨,为文化本土化建构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范式,为中国文化建构的合法性问题、文化自觉问题强化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