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蕊 《求索》2013,(11):141-143,195
本文通过对目前已著录的甲骨卜辞的穷尽性考察,佐以商周金文以及传世文献的例证,对殷商时期虚词"之"的用法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卜辞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出现作主语的用法;"之"作助词的用法也已经在卜辞中出现。殷商时代是"之"字语法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现代汉语中词汇化了的“大不了”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表示“至多也不过”;二是作为形容词,表示“了不得”.副词“大不了”可表示对极度消极结果的估计和对极高程度量级事例的凸显,且前者的主观性程度更高.跨层非短语结构“大不了”经过重新分析成为形容词“大不了”,再在足量准则的作用下经过语用推理的固化形成副词“大不了”.  相似文献   

3.
“者”是什么词?前辈、时贤看法颇不一致。有认为是“特殊指示代词”同时又是“语气词”的;①有认为是“称代之词”同时又是“语助词”的;②有认为是“助词”同时又是“语气词”的;③也有认为是“辅助性代词”的。④本文从“者”的几个语法特点入手,谈谈“者”的词性。  相似文献   

4.
《诗经》在词语运用方面,灵活多变。一词多义、多用法的现象,比比皆是。“维”字更为突出。本文试就“维”的含义、词性、用法作以下分析:一、动词,作“系”、“拴”讲,后面常接代 词。例如: (1)“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小雅·白驹》 (2)“汎汎杨舟,绋(纟丽)维之。” ——《小雅·采菽》 朱熹《诗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也。”又:绋,綷也。(纟丽)、维,皆系也。” 动词“维”还可作“维持”、“维系”、“护持”讲。例如:  相似文献   

5.
“暂时”和“临时”都具有副词兼区别词的功能,作副词时,“暂时”和“临时”都是表示短时间的时间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例如:(1)临时借用一下,明天就还。(2)暂时借用一下,明天就还。但有时却不能互换,例如:(3)临时抱佛脚。*暂时抱佛脚。(4)人多船少,他没法子临时给我们赶造出一只船来《老舍自传》。*人多船少,他没法子暂时给我们赶造出一只船来。可见,“暂时”和“临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仅就“暂时”和“临时”作副词的用法,从句法分布、语义特征上考察这两个词的差异。一“暂时”和“临时”的句法分布(一)“暂时”和“临时”在状语位置…  相似文献   

6.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相似文献   

7.
蒋书红 《求索》2011,(2):201-203
"乃"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究竟用作第几人称代词,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文言虚词具有虚而活的特点,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乃"的所指不一,也正是这种多变性的集中体现。"乃"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广为人知的,但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却鲜有人知,且目前最为权威的工具书中,也没有能够对此进行全面归纳,存在遗漏和欠缺。考察"乃"作人称代词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乃"作第二人称代词的用法,其后出现的是作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最晚出现的是作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语气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这种情况就是词…  相似文献   

9.
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否定用法有两种:一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具体格式有“V/A+什么”、“V+什么+P”、“X+什么+X”;二是“什么+P(名词)”、“什么+VP”句式表否定意义.研究表明,感叹句中“什么”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不是否定句,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肯定式结构来表示否定的意义.这种用法是“什么”在感叹句中的主要用法之一.感叹句中反问句形式的大量出现也表明“什么”由最初的表疑问向感叹转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初到我省河西走廊名城张掖的人,常常听到大人斥责孩子。“快把你那爪老(本地方音读作“guǎlāo”洗干净。”将手称作“爪”,似乎有些不类,何以“爪”后还缀以“老”,“爪老”一词出自何典?问起当地人,大家只一笑置之,说,那不过是骂人的话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近读许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发现了“爪老”一词的来历,书中赫然写着:“爪老。手”。又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元人对身体各部分都常加一老字,如身曰躯老,头曰顶老,手曰爪老等。”张相的《诗词曲语汇释》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北方乡语多以老作衬字,如跟为录老、  相似文献   

11.
“面子”乱弹徐保源“面子”者何?《辞源》不载,《辞海》不取,恐怕是因其妇孺皆知的缘故.如果要更通俗的解释.可以一字以蔽之曰:“脸”是也。脸不仅有黑白、有美丑,而且还有大小,能随着身份地位、世事变迁发生扑朔迷离的变化。国人对“脸”的研究精湛独到,仅京剧...  相似文献   

12.
侗语当中保留有不少汉语上古音,特别是保留有齐语、吴梧古音者颇多,试录下列几条,供民族语文研究者作参考。 屋椽 侗语称屋像曰 (此侗音以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为准,下同)。 《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孔颖达《正义》云:“桷,榱也《释文》、《说文》云‘秦日榱,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桷’。”杨雄《方言》云:“周谓之榱,  相似文献   

13.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狂欢的链接《为了告别的聚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小的疗养镇上的不动声色的谋杀故事。杀人者在为自己作了情理上的开脱,认定药物并不能致人死地之后作别了祖国。和米兰·昆德拉任何一部小说一样,《为了告别的聚会》也充满了“昆德拉式”的“响词”—“轻”(“雅库布吃惊地发现他的行为没有重复,容易承受,轻若空气”[1]);  相似文献   

16.
说来凑巧而有趣,苏轼先后三个妻妾都姓王(王弗、王闰之、王子霞)。“三王”均与苏轼相处和谐,患难相共;都曾生过孩子:王弗生子迈,王闰之生子迨、过;王子霞(即朝云)生子逐(不幸早死)。“三王”死后,苏轼均分别为她们写过墓志铭、祭文。“三王”在苏轼作品中都曾涉及,如在词作方面:与王弗有关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王闰之有“真诗家语”而作《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与朝云有关的词五首《(歹带)人娇·赠朝云》、《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浣溪沙·端午》、《南歌子》(“云鬓裁新绿”)、《蝶恋花》(“花褪残江青杏小”)。  相似文献   

17.
遵义县田坝仡佬语的否定副词和发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冬天,我第3次去遵义地区调查了解仡佬语的情况,在地区和县民委的大力协助下,在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的田坝村寻访到83岁高龄的李朝品老人,记录了一份难得的、全地区唯一的仡佬语材料。虽然我在《贵州遵义地区仡佬语概述》(《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一文中作了粗略的介绍,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还有几个语法方面较重要的问题没有提及。加之拙著《仡佬语研究》一书已经付印,不可能再增入这方面的内容。为了使行将消亡的仡佬语中哪怕是点滴的原始材料不至于散失,故有必要补此短文,供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对比。 田坝仡佬语虽属仡佬语黔中北方言第一土语,但它在方言内部独具若干特点。如最突出的是保留了由塞音P、K和鼻音m与边音l组成复辅音pl、kl、ml等,这是本方言中其他土语所没有的语音现象。在复辅音分化的规律上,它与黔中方言区安顺县弯子寨的话相近似;在人称代词的“双轨制”现象方面,它与黔中方言区平坝县大狗场的话相近似;在发语词的使用和功能方面,它又与黔西南方言区六枝特区居都寨的话相近似。这就说明遵义县田坝仡佬语对研究仡佬语内部方言、土语的划分和对比以及与同语群语言对比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简略地谈谈田坝仡佬语否定副词的使用以及发语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早期的白话文中,用“他”字作第三人称代词,通用于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并无“她”字。这个“她”字,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创造的,说来很有趣。  相似文献   

19.
喻遂生 《思想战线》2003,29(6):130-132
“亡其”是古汉语中的一个选择连词,但并不是所有的“亡其”都用作连词。连词“亡其”和副词“亡” 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这对研究从甲骨文金文到秦汉典籍“亡”、“无”动词、副词用法的消长交替和流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正蒙注译》(作者喻博文)已经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三十余万字,定价5.95元。这是建国四十年来第一部注译《正蒙》的学术专著。作者参考古代有关文献包括宋明清各家对《正蒙》的注释,并汲取了近现代的学术成果,对这部“艰深难懂”(张岱年语)的名著作了翔实的注释和流畅的语译,每篇后有全篇的主旨和段落大意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