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最终目的,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所谓和谐家庭,应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深刻影响中国与全球社会治理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家庭社区防控成为抗疫基础、关键、核心和主战场,进而引发了家庭、社区健康社会工作议题。继欧美“社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和社区照顾”实务模式后,中国首创了“个人家庭与社区健康社会工作实务”范式。但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仍较薄弱,家庭、社区健康社会服务仍显不足。为推进健康中国制度建设,建议政府聚焦家庭与社区健康社工实务体系中的预防性与发展性服务等12类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变为“个体执业家庭医生”;将家庭与社区作为健康中国制度建设战略重点;普及健康促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制定基层卫生机构“提质扩容”计划;完善家庭、社区“医学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中国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学会”,为健康中国、福利中国和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奠定健康公民、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社会等现代健康社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和睦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好家庭精神文明势在必行。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家庭中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夫妻同心、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幸福家庭的先决条件,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建设是家庭文明乃至社会文明的基础。近年来,郑州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总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开展家庭美德建设,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在促进家庭文明的进程中推动了郑州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提高家庭生活品位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通过组织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家庭社区文化活动,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帮助群众提高家庭文化生活品位、陶冶思想道德情操,营造…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文章探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市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苏州市妇联决定以家庭为阵地,以妇女和少年儿童为重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在我家”健康家庭建设系列活动。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和建设健康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深入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家庭积极投身健康行动,大力倡扬“健康让我们拥有新生活”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家家崇尚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05,(12):35-36
为了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市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苏州市妇联决定以家庭为阵地,以妇女和少年儿童为重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在我家”健康家庭建设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李玉珍 《中国妇运》2005,(11):28-3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健康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紧密围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支持、大力配合,也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家庭文化是保证家庭成员健康、文明、科学、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文化主要包括家庭意识文化、家庭行为文化和家庭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形式,表现家庭文化的特色;意识文化占主导地位,集…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淮北市以提高家庭成员法律素质、营造和谐家庭环境为重点,理清创建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力量,丰富活动内涵,通过抓宣传、抓载体、抓阵地、抓维权,抓服务,做足、做实小家庭的平安大文章,“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开展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打造学习型城市工作品牌,帮助广大家庭成员适应新时期科技与信息化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家庭普及信息网络知识,提高家庭成员信息化运用能力,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网络污染”,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家庭网络氛围,巩固我市“百万家庭文明网上行”工作成果。二、活动主题大手牵小手文明网上行三、主办单位南京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四、大赛时间2006年7月中旬——9月初五、参赛形式以家庭为参赛单位,采取区县组织与家庭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各区县组织推选不少于10户。六、参…  相似文献   

13.
郝江超 《小康》2009,(4):19-20
经济危机、企业倒闭潮、裁员降薪潮纷纷袭来,在这场暂时看不到尽头的危机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暗流——健康危机。 据医学家研究显示,历次经济危机,都曾导致数百万人焦虑、失眠以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引发频繁的自杀事件。一项针对失业人群的研究发现:失业的经历对于失业者健康有不利影响;家庭中有成员失业会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都造成不利的影响;负担重的家庭中,其成员失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家庭伦理对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规定着家庭成员之间各种不同的道德义务,又是衡量评价家庭成员言行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加强家庭伦理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起到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谐的家庭伦理建设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政府和农户是其最主要的筹资来源。个体健康水平和家庭经济、规模等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疗保险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健康和家庭对家庭健康保险筹资比例决策的影响,本文在一个合意的筹资规模假设下,通过MuItinomialLogistic回归和Crosstabs方法,考察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经济、规模等状况对家庭期望保险筹资比例的影响状况。分析结果证明,家庭健康状况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农户期望缴费比例,而家庭规模、家庭经济状况均影响农户期望缴费比例。  相似文献   

16.
张红慧 《传承》2010,(33):62-63
家庭美德是存在于家庭中的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不仅对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与高尚的情操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在弘扬正气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的工作优势,以“健康、平安、文明、和谐”为主题,以促进家庭社会双和谐为目标,以开展平安建设为核心,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禁赌、抵制邪教、预防艾滋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成员法律素质,增强自我维权能力,优化社会细胞,为维护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基础性工作。二、行动目标实施“创建平安家庭维权行动”,要从提…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宁波市通过了《宁波市医疗救助办法》.并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一是扩大救助对象范围,首次把见义勇为者列入救助对象。救助对象主要包括九类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中患有特殊病种疾病且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30%以内的特困职工家庭:持有《宁波市城区社会扶助证》的家庭成员:原精简职工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三老人员(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县级以上政府确认的见义勇为者;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在一定经济关系基础上,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确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最基础的社会单位。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在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上的行为规范,是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也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03,(8):34-37
会议动态●全国“学习型家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启动仪式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华福周主持,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晴宜做了重要讲话。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家庭读书活动”的主题是:“创建学习型家庭,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拟通过读书、座谈、征文评选、巡回报告等形式,传播知识,倡扬文明,使学习逐渐成为广大家庭成员的内在需求,树立终身学习,在家庭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为提高广大家庭成员的素质,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本刊)●甘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