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很多国家采取的是著作权法的保护模式。然而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性使得其与著作权所保护的主体、客体、内容等存在着冲突,利用著作权保护模式并不是最佳选择。明确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与客体,采取特别法的保护模式,以解决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但人们对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如何确定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及其性质存在争议。根据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分析它的特殊性与著作权性质的冲突与协调来寻求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范围是广泛的,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科学作品的创作属科学技术社会活动领域;文学与艺术作品创作属文化教育社会活动领域,从法的调整上有各自的特点.科学作品的著作权与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相比存在着许多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知识产权立法在保护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却忽略了对"源"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是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源",因此,加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和司法保护,将有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以中国皮影戏的保护为视角,探求建立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些作品类型的法律保护内容及模式在学界存在争议,立法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结合知识产权理论和现行著作权法及其修改草案的有关规定着重对表演艺术作品、同形同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实用艺术作品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并且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却不能对实用艺术作品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中的相关规定反而造成本国实用艺术作品与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作品“双重待遇”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我国著作权立法应当对美术作品进行狭义界定,将实用艺术作品与之并列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对其提供著作权加专利权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通过是包括《格萨尔》在内的我国传统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采"多元"模式的实证。但应看到,作为突出行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不足以对传统口头文学中的私权提供充足的保护。特别知识产权架构下的民间文学艺术立法需突破诸如"作品范围"、"权利人范围"、"付酬方法"等理论分歧。因而,开发补救措施,如民间文学艺术登记、同意制度和数据库制度等,可作为防范民间文学艺术滥用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著名山西民歌《走西口》维权案例引出对于山西民间音乐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探讨。因为民间音乐具有不同于著作权法上普通作品的特殊属性,民间音乐著作权的主体难以确定,侵权行为标准难以确认,保护模式难以确立。建议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引入民间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制度,解决民间音乐著作权主体问题;在借鉴"地理标志"保护理论基础上,解决民间音乐署名权问题;并对民间音乐进行长期的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必要性,学界已经论述的颇多。至于如何保护,学界主张不同。笔者赞同版权法保护模式。本文正是基于对版权法保护模式的接受,从而来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实用艺术作品均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至今仍为空白。我国应结合国际公约、条约和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应明确规定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民间文学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是各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潮流中,它们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因此保护民间文学已经日益必要和紧迫。但对采用何种法律来保护民间文学,国际国内均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各种立法实践的评析,本文提出,我国民间文学保护,应立足我国现有的立法实践和立法资源,采用版权、民间文学产权和邻接权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对于作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同时对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进行充分的保护,这一制度将难以有效运行。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著作权人声明制度和作品使用人付酬制度来保障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从而使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存在具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环境下对著作财产权、著作权限制及作品概念界定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影响,著作权法应从其保护作品信息这一实质出发,认定不征得作者同意即使未获得原件或复印件而在网上利用作品也是侵权;只要能获得信息就满足了已"接触信息"这一法定许可、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云计算"环境下也不得破坏关于作品要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软件是作品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作品。除具有作品的一般特征之外,软件还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工具性等特征。那么,保护作品的著作权法用来保护软件就产生性质矛盾而受到质疑,与此同时专利法、商标法等保护软件的可能性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滥用就一直受人关注。法律赋予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广泛的权利,诸如音乐著作权协会等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作为管理著作权的机构,更是具有了垄断的地位。虽然在许多的案例中,最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仍是胜诉方,然而这些案例却让我们深思:如何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如何使得其权利滥用得到规制,如何保护作品使用者的权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对作品标题的保护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之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采取用著作权法保护,有的则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加以规定,有的用商标法来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权作品使得国际版权贸易从单一的纸质贸易形式转向无纸化贸易。版权的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更加普遍 ,由此引起了国际私法领域对于国际网络版权贸易管辖权的不同主张。其实 ,在版权贸易合同方面传统的“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仍然具有适用的价值 ;在侵权方面“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以及由其引申出的“有目的利用”原则显示出了其在网络环境中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修正的《著作权法》把建筑设计作品作为工程设计予以保护不妥。建筑设计作品应作为广义的建筑作品来保护。设计单位一般为建筑设计作品的著作权人,建设单位有可能成为合作作者,提倡通过合同约定和自愿登记明确权利人。  相似文献   

19.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