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9,(7):61-62
没去过台湾的大陆读者,一提起去台湾旅游,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景点,大概都是阿里山、日月潭。阿里山、日月潭确为台湾旅游的象征.但如果只是阿里山、日月潭,那就有以偏概全之嫌了。因为台湾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其东海岸沿线,就有人觉得是台湾最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我陪伴母亲去台湾探亲,恰好在台湾过了个母亲节。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因为是星期日,大家都休息,所以街上十分热闹。听台湾的亲戚告诉我,在台湾母亲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母亲节”这天,不少台湾人都有上餐馆慰劳终年辛苦的妈妈,或是给妈妈买件心爱礼物的打算。因此,“母亲节”前后,也成为台湾餐饮业的“大旺日”,各酒店餐馆无不挖空心思吸引家庭顾客,而各百货公司和游乐场也想着在这一天有个“大丰收”。  相似文献   

3.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4.
大陆朋友每天即使看再多的电视或者报纸,也很难了解台湾。原因是这些新闻媒体追逐的都是读者想看的,而不是读者真正应该知道的。举例来说,大陆媒体所报道台湾相关的,百分之八十都和政治或政府有关,然而台湾老百姓压根儿对政治没有丝毫兴趣,甚至还有很多朋友说:只有白痴才会去搞政治。台湾人喜欢看花边八卦,喜欢吃好穿好住好,享受生命、顺乎自然是最高法则。  相似文献   

5.
莎莉 《台声》2013,(9):86-86
在台湾的日子,我们没有游览太多的景点,或者准确地说,没有刻意去寻找景点。因为在我看来,沿着台湾铁路走走;到夜市品尝小吃;流连于各式特色小店;或者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充满人文关怀和创意的城市,都可以发现台湾的美。  相似文献   

6.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7.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5):78-81
浙江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浙台两地不论在民情风俗上,还是在交通往来上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曾有记载,4000多年前,即有浙江先民渡海到台湾开垦:到近代,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浙江省也是去台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些年,浙江省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省份之一,累计组织赴台旅游已达10余万人次。如今,  相似文献   

9.
从台湾西部出发,无论是去日月潭游湖,去雾社凭吊英烈、赏樱;还是去合欢山看雪、抑或去庐山泡温泉,埔里都是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攻台湾政治的博士研究生,我在去台湾之前得到的关于台湾方面的资讯都是从书籍、媒体或他人的表述中得来,对台湾的认知还是一种隔江观火焰、水中看月明的状态,没有亲身去接触台湾、感受台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2010年8月中旬,接到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大陆研究学会赴台研讨的邀请函,我就渴盼着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文坛“怪杰”李敖在台湾名气很大,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台湾民众都知道李敖很有傲世独立的名士之风。普通人说他时也是肃然起敬,比如台北一个跟文学不沾边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去了李敖家,和李敖有一番交往。他说,李敖确实是个人物。李敖狂放。他60年代挑起东西方文化论争,从此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别看他曾两度入狱,后来蒋经国召见他,他不去;民进党拉他,他不理睬。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看不顺眼他都直言不讳。连赴台访问的几位很有名的北京作家,也被他拒之门外。理由是,跟官方不打交道,包括它方的人介绍来的人。怪…  相似文献   

12.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13.
宝岛与乡愁     
<正>近些年,常听朋友这样说:"我去了趟台湾,这圈走的这辈子都难忘,不虚此行啊!"看得出,台湾留给每一个去过那里的祖国同胞的印象都是真切的,透彻的,刻骨的。每每谈起这个话题,这些人都是滔滔不绝,甚至有些激动。再看看今年台湾交通主管部门的统计:大陆观光客"十一"长假期间来台突破2万人,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10月1日至7日,  相似文献   

14.
齐瑶 《台声》2013,(2):76-77
从小便知道,我的老家在台湾,那里是生养妈妈的地方,那里是妈妈成家后牵肠挂肚的地方……长大后,在课本上圈起地图上小小的地方,悄悄告诉同桌这里是台湾,台湾有我好多的亲人,从那时候起,能去台湾见亲人,成了我和妈妈一样的梦。  相似文献   

15.
石英 《统一论坛》2006,(3):48-49
前不久的台湾之行,虽只十几天,却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去之前,与许多人一样,心向往之的多是阿里山、日月潭等风景名胜。但当去过之后,在饱览山水胜景之外,反而对台湾城市的市街印象更深。原因想是风景名胜,各地相似处不少,而台湾城市的市街倒是颇具特色。不论是大、中、小城市均有自己的特点和引人注目之处。  相似文献   

16.
夏祖彪  李拔萃 《台声》2001,(5):33-37
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无论是历史或是现实,厦门与台湾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地同胞隔海不隔心。 一 300多年前,郑成功用军事家和战略家的眼光,久久凝望着台湾海峡。当时厦门港、料罗湾的雄伟战舰和乘舟奋进的金戈铁马被郑成功尽收眼底,这一历史性的远望被后人凝固成一座巨大的石雕,矗立于风景如画的港仔后滨海边,引导人们去感受历史烟云,去倾听“日光岩上天风急,似听军声十万潮”的壮美。   由唐到宋的 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躲避战乱,流入澎湖和台湾。特别是澎湖的居民大多来自金门和厦…  相似文献   

17.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三爷爷就早已经去了台湾。我奶奶(也就是我三爷爷的大嫂),还有我爸爸总是私下里时不时地谈到三爷爷,而且每次谈到时,奶奶的表情总是苦涩的,两眼湿湿的。爸爸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早,爷爷是长兄,比三爷爷年长10多岁,三爷爷是在爷爷奶奶的关爱呵护下长大成人的,他们有着浓厚的感情。其实,他们谈的都是三爷爷的过去。因为自从1947年,三爷爷去了台湾后的几十年间,奶奶就再没有见过三爷爷一面,可以说音信全无。直到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三爷爷的大名才不时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我们这才知道三爷爷是台湾经…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10日下午,在上海虹桥机场,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神色凝重地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一步一回头,挥泪告别了前来送行的亲属,踏上飞机去台湾。他就是台湾固利仙及绿纤维公司董事长、台湾著名科学家程嘉屋的儿子程长隆先生。这次他是专门来江苏南通接母亲的骨灰回台湾和父亲合墓的,他父母分别于1998年8月15日、1999年2月25日在南通去世,老两口都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程嘉亘先生1915年生于南通,后在南通崇敬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机械专业…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人民公安》2009,(6):11-11
“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