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的日益开放,社会上的人、财、物出现大流动,一些不法之徒钻社会管理和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空子,组织人员从事制贩假证违法犯罪活动,以获取不义之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此,文章分析了制贩假证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防范、打击制贩假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群众呼声     
中共枝江市委办公室周开荣同志来信反映: 今年我省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损失惨重。然而,少数不法之徒趁机贱价收购甚至强买灾民的物品、家禽、牲畜等。还有少数干部借单位向灾民捐款捐物之机,推销亲属或关系户的滞销商品。一些不法之徒,勒索过往车辆,强行拦车索要“过路钱”等。这些行为直接影响灾后的社会稳  相似文献   

3.
频频发案社会震惊4月份以来,西安发生多起暴力袭警抗法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4月22日下午,未央公安分局徐家湾派出所民警刘希社等人抓捕正在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时,嫌疑人抗拒抓捕,用扳手砸伤民警刘希社手指;4月28日晚9时许,雁塔公安分局长延堡派出所民警邢民安、王振杰和马芝彦执行公务途中制止正在施暴伤害他人的恶行时,不法之徒疯狂打伤民警,强行驾车逃跑;4月29日晚,未央公安分局徐家湾派出所副所长田传方、民警延建国在辖区西航外招小区门口出警处置一起酒后滋事扰乱餐馆经营秩序的案件时,不法之徒对两名出警民警辱骂殴打;5月24日晚8…  相似文献   

4.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认定该罪必须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划清其与普通犯罪集团的区别;与单位犯罪的区别;与危害国家安全集团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破坏监管秩序,是罪犯在监狱及其他监管场所服刑期间时有发生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被依法关押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殴打监管人员,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的监管秩序,殴打、体罚或指使其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6.
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在勤劳的农村打工者进入城市的同时,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也混杂在打工大军中梳入城市,他们以打工为名,利用其流动性强、不易管理的特点伺机为非作歹,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新的严峻课题。 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检察机关的调查统计表明,1997年共受理移送起诉和不起诉案件1911件  相似文献   

7.
谈谈对持枪罪犯的捕歼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张勤林,王伯红持枪罪犯,是指犯罪分子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劫夺武器或私自持枪进行严重犯罪活动的不法之徒。这些暴徒,穷凶极恶,手段残忍,或劫持交通工具、劫持人质,或抢劫银行、抢劫集体个人财物,或纵火爆炸、行凶杀人,...  相似文献   

8.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种,指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速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要是会道门、邪教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搞迷信活动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会道门指各种封建迷信组织。邪教组织指非法的类宗教组织。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9.
业主维权因其暗含社会转型的时代命题而得到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研究者多着眼于维权行动对小区秩序格局"破"的逻辑而忽视了其对小区秩序格局"立"的逻辑。在业主维权实践中,维权只是业主暂时扰乱或打破小区秩序格局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修正小区秩序格局或建构新的秩序格局。后业主维权时期,业主维权中的公共精神启蒙转化为对小区公共治理的积极参与,业主维权中的理性妥协转化为小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机制,业主维权中的被动性邻里萌芽转化为主动性邻里复兴,业主维权中对公共规则的诉求转化为公共规则的重建,以及政府反思和创新参与小区治理的方式,则是实现业主维权由"破"到"立"转变、建构小区稳定协调的秩序格局的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犯罪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违反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的和平安全精神,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行为。恐怖行为是指由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对人身或财产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引起人们的心理普度恐惧,危害社会安全秩序,并以此企图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各种行为。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为达到特定的国际目的,违反国际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和平安全精神,运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极度危险手段制造国际恐惧和惊慌,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贺虎 《传承》2010,(15):140-141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2.
组织运送他人从开放口岸偷渡是指外国或中国的“蛇头”组织运送持有伪造护照或签证的人员偷越国境的行为。其特点是企图让持无效证件的人员在“合法”形式的掩盖下蒙混出境,并且组织者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它区别于组织运送无任何身份证件的人员从陆路边境或海上偷渡的案件。组织运送他人从开放口岸偷渡案件违反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严重妨害了国境管理秩序,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3.
一、将改革开放迅速纳入秩序的轨道,使之成为有领导的组织行为要使改革开放获得最佳效益,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迅速将其纳入秩序的轨道;而走向秩序化的唯一途径,则是把改革开放的每项具体任务都纳入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政组织系统中去,使之成为有良好领导秩序的组织行为。我国党、政组织系统是党和国  相似文献   

14.
组织、强迫、引诱、客留、介绍卖淫罪是指组织、强迫、引诱、客留、介绍他人卖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类行为。这一类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少数为特殊主体。这一类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这一类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社会道德风尚以及公民的身。。健康和人身权利。这一类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强迫、引诱、客留、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组织卖淫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聚集并控制多人进行卖淫的行为。强迫卖淫是指以暴力、胁迫、虐待或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卖淫…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6.
霍建平  周红格 《前沿》2015,(2):80-82
占有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保护已经存在的事实秩序。占有之本质为法益,而非事实或权利。占有之保护在于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之秩序。本文认为应借鉴英美刑事法之制度——自救,将其置于自力取回权中,扩张其适用之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金融票据这种替代货币结算的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些贪财图利的不法之徒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突出,其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票据诈骗罪及其法定刑。运用刑法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票据诈骗犯罪活动对于保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护公私财产,维护金融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票据诈骗罪适用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倡导秩序的社会组织管理价值导向要求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以政府供给法律秩序的法治化间接管理模式来替代。社会组织管理的法治化并非"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而是将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与社会组织一并规范到法律框架中。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法治化来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法治化,具体步骤是在统一的"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指引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组织的责任机制和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控告、检举和犯罪人自首的材料或自 己发现了犯罪嫌疑线索,经审查认为具备法定条件,决定列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对外国人犯罪进行立案是提起刑事诉讼的前提,是依法处理涉外刑事案件的重要步骤.它对于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及时澄清事实,查明和证实犯罪,惩处犯罪外国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外国不法之徒所侵害,维护我国法律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宁  王超海 《求索》2008,(3):52-54
实现核能利用的有序化、和平化,构建稳定合理的世界核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规制与协调。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核领域的国际多边对话舞台,其宗旨与工作领域体现和涵盖了世界核秩序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世界核秩序由应然走向实然的组织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