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涵 《思想战线》2011,37(3):135-136
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在传统社会,农村居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从家庭、土地得到养老的依靠。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土地养老保障受到冲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我国政府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立门户"是指分家之后,子家庭经历社区化继承老一代家庭成为独立社区行动主体的继替过程。农民的"分家立户"行为包括子家庭从母家庭分裂出来和融入熟人社会后获得一定独立位置两层文化内涵。既有分家研究更多关注家庭分裂内涵,鲜有学者关注父权如何更替,子家庭如何融入熟人社会结构"立门户"的现象。"社区性家庭"概念旨在探讨新成立的门户是如何融进熟人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来建构家庭社区性身分,从而使自己的家庭获得"家格"成为熟人社会中符合地方性知识要求的组织。村庄社会结构是"社区性家庭"衍生的结果,它提供了农村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14,(9):6
<正>2014年5月15日,是第20个"国际家庭日"。家庭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在世界各国社会中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在我国,由于工作与家庭压力导致的生育与养育问题、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流动人口带来的外来家庭发展问题,也成为很多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美荣 《传承》2013,(6):130-131
在先秦时期,我国妇女地位已经开始跌落,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形成,妇女已经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已经受到礼教的重重包围和束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父权社会最终完全取代母系社会,妇女在这时逐渐被礼教束缚,最终从商的"牝鸡伺晨"到西周的完全退居家庭,主要料理家务,并成为男性的从属品。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24日,随着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社会呼唤多年的"反家暴立法"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据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中,有8100万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受害人群主要是妇女、儿童、老年人。不断增长和蔓延的家庭暴力侵害弱者权益、破坏家庭和睦、威胁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民生实惠。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100多万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特殊家庭,并已日渐成为包括党和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与区人口计生委合作调研,发现计生特殊家庭有独特之处,期待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多加关爱,建议构建具有"普惠+特惠"特点的计生特殊家庭特别关爱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特别关爱力度,切实  相似文献   

7.
根据"七人普"数据,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已跌破"三口之家"。回望过去的半个世纪,我国家庭户规模一路下滑,从表层看,这是家庭少子化、老年空巢化、居住分离化和青年独居化的表现;从深层看,则意味着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中国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家庭户之变的背后,需尤其关注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两类群体的增长,以及这可能带来的危机和挑战:中国已进入人口学意义的"高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03-110
中国历来重视"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土壤、协调基层社会家事纠纷解决、推动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功能未得到充分实现。为此,要大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助力作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月丽 《中国发展》2013,13(3):87-88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40多年以来,群众婚育观念发生较大转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发展,特别是"421"模式(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一个小孩)家庭的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度增大,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政策机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家庭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及其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使家庭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始点.就家庭本身而言,"仁者,人也"的界定决定了个人始终为"家"中之人,"五伦"的设计又始终以"父子"伦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则为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始点地位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运》2014,(6):1-1
<正>今天是第二十一个国际家庭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也将揭晓结果。"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一个家庭的风气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  相似文献   

13.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不仅拥有独特而灿烂的传统家风文化资源,也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红色家风"。步入新时代,家风建设依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逐步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的、促进家风向善向上的长效机制,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残疾人康复健身示范点、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指导员"三个服务项目(简称:"三项基本服务"),不断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在基层广泛、持续开展,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有效保障,"三项基本服务"日益成为我国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抓手.  相似文献   

15.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独木难支,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和政府对社会化养老的政策支持,逐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中国已处于快速的老龄化阶段,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三原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7%,老龄化程度较高。目前全县主要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的结合,家庭养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转变,社会养老逐步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失独现象是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失独家庭的不断增多,失独正成为一个亟待关切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失独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发达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值得借鉴,但关键还在适合国情的失独家庭养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其教育开支在整个家庭开支中占据了极大一部分,甚至让人感觉越来越"沉重",但又不可或缺,这已然成为一种悖论。究其原因,社会快速发展引起的激烈竞争态势、家长攀比心理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等值得关注。那么,理性看待就成为我们破解这一"悖论"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睦温馨,社会才能安定、文明、进步。但目前,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妇女报记  相似文献   

20.
建议建立家庭伦理道德规范蔡兴国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尤其在孝敬父母方面,为举世所称颂。但是毋庸讳言,如今我国一些老人在家受虐待,甚至折磨致死;为人父母的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屡见不鲜;这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