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中国语境下的刑事证明责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实践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诉讼真实观,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证明责任理论和制度的支持。在中国语境下,刑事证明责任包括公安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和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坚持法院承担证明职责,就要坚持法院拥有一定范围内的调查证据职权。举证责任包括推进责任和结果责任。在刑事诉讼中有必要在制度上明确结果责任的例外、辩护方承担一定的推进责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举证责任"的原初含义就是当事人运用证据对诉讼中的主张加以证明的行为责任,这一概念的源头并非现代证明责任理论,因此将其归入证明责任内涵的一部分必然引起证明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性质难以界定,并导致其分配标准与分配规范模糊不清的现象。肯定抽象"证明责任"与具体"举证责任"各自独立的"二元分立"概念格局,并由各自功能互补形成"双层调控"证明行为机制,将使诉讼案件事实的呈现更加准确与完整。具体举证责任与抽象证明责任、主观证明责任及具体提供证据责任等证明责任周边概念各异其趣。具体举证责任概念提出的必要性起因于客观证明责任理论规范诉讼证明活动的模糊性与有限性。应在承认证明责任总体和最终的规范作用的前提下,重视具体举证责任对具体证明行为过程的直接调整。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这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新规定。举证责任事关刑事诉讼各方证据责任的分配及诉讼利益,对此应予充分重视并正确把握。一、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法谚曰:"证明责任乃诉讼的脊梁",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理论都是刑事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就学界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存  相似文献   

4.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我国民事诉讼法涉及证据的条款仅有12个条款,许多重要问题或是没有规定,或是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民事诉讼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遇到困难,法官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则不明确,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觉分配举证责任、判断证据,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滋生腐败;举证责任的内容不明确,当事人的举证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法庭上进行举证已成为检察机关公诉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合理运用多媒体举证系统既是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庭审方式的具体结合。一、多媒体举证系统的形成背景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庭审方式,增强了刑事诉讼活动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对公诉人的诉讼能力和诉讼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规定为证据的一种形式,使公诉人将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运用于诉讼活动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信息的记录、表现、存在形式,当大…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案件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决定了在毒品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及辩护律师的诉讼活动,都应当围绕对诉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研究。而毒品犯罪证据体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者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中涉及毒品犯罪的证据、证据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以及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一套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证明中收集、提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义务应由谁来承担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古今不同,中外有别。自我国刑诉法和民诉法颁布施行之后,尽管在其条文中已作出了各具特点的原则性规定,但在诉讼法学界对此则认识分歧,见解不一。去年10月我国行政诉讼法已开始施行,其中规定的举证责任更具有其特殊性,这就更增加了对举证责任问题在认识上和运用上的复杂性。从现代诉讼结构上看,凡诉讼都离不开法院和诉讼双方等三个方面。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与举证责任的关系,对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诉讼证明中的举证责任问题,进行一些概要的比较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活动中,负有举证责任的主要主体是控诉方,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奉行的一个诉讼原则。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和对特定的某种犯罪,法律上则要求必须由被控诉方负举证责任。这种情况就称为举证责任倒置。在刑事诉讼的某些场合,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已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采用。例如:在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要由被告方来承担举证责任,以证明有关事项:(1)如果被告方在辩护时提出被告人患有精神病或不适于受审,被告方应就此事实提出证据;(2)如果某个成文法规定,在没有合法授权、正当理由、特殊情况或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立法和司法上如何对待非法证据,不仅反映了诉讼技术层面的差异,而且体现了诉讼文明程度和法治发展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立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和举证责任的分担尚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笔者就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及如何确认证据合法与否的举证责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律师法拓展了律师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辩护权利,提升了刑诉控辩双方在审前阶段①的对抗性,契合了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但伴随而来的证据信患优势的丧失,成为公诉方面临的新挑战。公诉方应更新对控辩关系的认识,以探求司法客观真实为目的,正确对待辩护律师的意见,尽快完善审查起诉阶段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制度,弥补证据信息不对称的相对劣势,促进刑事诉讼审前阶段控辩模式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河北法学》2012,(8):173-174,175,176,177,178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旨在为控辩双方法庭上的"平等武装"创造条件,它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性实践来影响当事方的诉讼权利﹙力﹚,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证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只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一些关于控辩双方了解案情的途径。从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开示范围的明确、开示程序的设立以及对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性规定等方面,探讨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刑事诉讼中实现控辩平衡对抗的重要制度。目的在于使控辩双方形成平等有效的对抗,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开示制度作了一些规定,特别是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又前进了一步,但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在世界各国均承认证据开示的积极意义的趋势下,为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理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治程度较高的国家,均在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详细规定刑事程序中涉及人权保障的证据规范,如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或自白任意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这些规范也许在具体的案件中会阻碍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但是却因代表了现代诉讼文明发展的趋势而日益得到重视。而我国作为一个提出依法治国的国家,在发展法治的进程中,无可避免面临着如何规范刑事证据的收集、如何排除与合理适用刑事诉讼中出现的非法证据,解决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冲突等一系列完善证据制度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司法界和诉讼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们实际司法工作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诉中非法证据的范围、浅析在刑诉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面临的价值冲突以及取向,提出如何合理有效排除与合理适用非法证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实践表明,新的审判方式通过引进、移植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关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若干规定,使我国职权主义刑事诉讼逐步当事人主义化。但在实施中尚存在如下操作性问题:  一、诉讼期间控辩双方在时间上提前相遇与证据上的相互封锁,影响了庭审效率  根据刑诉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自控方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方就可以接触案件。这与过去辩方只有在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方能接触案件相比,辩方介入案件的时间有所提前,也就是说控辩双方相遇的时间已由过去的审判阶段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刑诉法将法定开…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旨在为控辩双方法庭上的“平等武装”创造条件,它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性实践来影响当事方的诉讼权利(力),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证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只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一些关于控辩双方了解案情的途径.从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开示范围的明确、开示程序的设立以及对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性规定等方面,探讨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证据开示来源于英美法系,是当事人诉讼程序中与对抗制刑事诉讼模式相配套的重要制度,已被西方大多数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一项国际诉讼准则。自96年刑诉法实施,我国刑事诉讼审判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模式有关因素,重新配置控、辩、审职能,形成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型抗辩式庭审方式,作为与抗辩式庭审方式相配套的证据开示制度也开始进入我国法律视野并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08年律师法、12年刑诉法中对刑事证据出示规定相继出台,证据开示再次上升为刑事诉讼领域讨论的热点,成为我国亟需建立的重要刑事司法制度。本文在概述证据开示制度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现状及缺陷进行一系列探究,以期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7.
庭前准备程序是审判活动得以公正、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存在诸多不足,尽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前会议有了相关的规定,但证据开示、意见交换等规则仍不完善,控辩双方参与庭前准备活动的作用不足。为了实现高效诉讼,保障公正审判,应当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自古罗马法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后 ,对后世各国的证据立法和理论有着很大的理念影响。举证责任原则无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 ,还是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司法的目的发挥了它固有的实效。举证责任的倒置是举证责任原则中的一种形态的表现 ,其普遍适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倒置虽然也有所存在 ,但应用的范围及其比例较小。就我国的情况来看 ,举证责任倒置就规定在民事诉讼活动之中 ,刑事诉讼活动中对这一举证的原则 ,明确规定为单…  相似文献   

19.
证据规则的主要功能在于预防控辩对抗可能引发的控辩“纠缠”,因此它是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手段,其功能实现的基本方式是禁止提出带有更大虚伪性的证据,是证据的可出示规则,相对于诉讼结构是实体性规则。由于我国诉讼结构依然存在较强的职权色彩,本身保证了较高的诉讼效率,制定细致、完备的证据规则的必要性还不很突出,当务之急首先是完善交叉询问、举证责任等有关证据运用的诉讼程序规则,证据规则除已有的规定以外,可主要增补排除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20.
私人侦探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其规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私人侦探应否以及如何介入刑事诉讼中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私人侦探介入刑事诉讼中有利于维系控辩平衡、保障被追诉方的辩护权、提高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能力并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节约诉讼资源.目前,侦查学界对私人侦探介入刑事诉讼的异议及其理由要么可以从法理上得到解决,要么可以通过立法进行规范.目前私人侦探在执业过程中完全处于混乱无序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制定专门规范私人侦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