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民的“上书”权利至今没有能得到有效保障,令人遗憾。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12月16日上午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简称《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12月20日《新京报》)今年8月3日,鉴于《婚姻登记条例》  相似文献   

2.
新闻视窗     
视点建立健全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2005年12月16日上午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简称《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鉴于全国人大党委会已在法制工作委员  相似文献   

3.
陈欢 《人民政坛》2006,(3):40-41
2005年12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以下简称《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而早在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在法制工作委员会中设立法规审查备案室,专司法规备案审查工作。上述举措,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维护法制统一提供了组织上和程序上的必要保障,标志着我国在法律法规审查机制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4.
兰海 《人大研究》2006,(4):41-41
据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于2005年12月16日上午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简称《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媒体普遍认为,两个《工作程序》的出台,为违法违宪审查奠定了制度基础。法律有善恶之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如果公民的权利被歪曲、剥夺,合法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那么这样不公正、违反社会普遍正…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进一步明确了法规备案审查的程序和步骤。消息一出,引来好评如潮,堪称我国立法进程中又一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人》2006,(1):25-2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7.
视点扫描     
违宪审查机制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建立违宪审查机制的重要一步,将推动我国的宪政和法治向前发展。”2005 年12月19日,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和通过《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暂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违宪违法审查的程序和步骤。消息一出,引来好评如潮,堪称我国立法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确保我国的法制统一,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违宪审查制度,一直是全国人民尤其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2005年12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对《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后,社会各界又出现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热情。虽然如宪法学专家蔡定剑所指出的,法规备案审查制度与违宪审查制度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联系,前者主要审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是否抵触,包括地方性法规是否与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问题,后者的核心是要解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反宪法的问题,但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是建立完整…  相似文献   

10.
正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等统一性的重要制度安排。长期以来,对备案审查的对象和范围、审查标准、审查方式、处理方式等有很多探讨,促使这一工作不断寻找差距、补足短板,逐步改进和完善。2019年12月1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委员长会议通过《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该办法回应了学术界多年来对于备案审查制度的讨论,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主动变革,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是备案审查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回顾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现将2020年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应当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相似文献   

12.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4,(19):27-28
为维护法制统一,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一审稿总结近年来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完善审查处理程序和建议意见反馈机制及常委会工作机构在备案审查中的职责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同时,针对司法解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司法解释的作出机关、程序和原则予以明确。审查情况可以反馈法规备案审查制度,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的合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现将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22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对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宪法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监督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都有关于备案审查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公民提请违宪审查:关键在于确认违宪后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人大研究》2006,(2):17-17
2005年12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其中规定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违宪违法审查建议的,由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接收、登记,并进行研究;必要时,报秘书长批准后,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网上不少评论对此表示了乐观,然而在“接收、登记、研究和审查”之后,仍然缺乏对公民提起违宪审查的必要回应。对照2004年5月间法规审查备案室的成立,这次的程序修订实无多少惊喜可言。公民提请违宪审查权其实早已有法可依,而并非…  相似文献   

15.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浙江,各地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和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等3部党内法规为契机,坚决扛起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政治责任,高标准抓好学习贯彻、制度建设、备案审查、党规执行,推动我省党内法规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1日,《鞍山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在鞍山市正式实施了。这是鞍山市人大常委会为使备案审查工作有章可循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一《条例》在辽宁全省是率先制定的,在全国较大的市中也是较早制定的。鞍山市人大常委会从去年开始着手制定《鞍山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1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以下简称《备案审查条  相似文献   

18.
<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维护法制统一、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监督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专门进行了规定,并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对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作出具体规定,标志着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的正式确立。2013年9月26日,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各项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职责分工和责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19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山东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做出部署。会议学习了山东省有关法规的主要内容,就如何做好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准备制定关于市和区县两级人大备案审查的规定,统一备案审查工作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舒颖 《中国人大》2023,(1):43-44
<正>“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及特别行政区法律共1172件,其中行政法规23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500件,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性法规495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8件,经济特区法规40件,司法解释20件,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11件,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15件。制定《法规、司法解释形式审查工作程序》,加强形式审查,对存在报备问题的56件法规督促报备机关及时予以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