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双性化人格模式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双性化人格模式的女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安全感较高、高自尊、自我评价积极、情绪积极健康等特点。“80后”女大学生更多呈现出双性化人格模式的趋向。双性化人格须和其他一些因素协同作用才能使女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双性化人格模式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双性化人格模式的女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安全感较高、高自尊、自我评价积极、情绪积极健康等特点。"80后"女大学生更多呈现出双性化人格模式的趋向。双性化人格须和其他一些因素协同作用才能使女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形成双性化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会拥有更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因此,在女性教育中应培养其双性化人格的心理模式。研究认为:双性化人格是对传统的社会人文理念的冲击。先天的遗传定向是女性双性化人格产生的生物学基础,社会因素为导致双性化人格趋势增强的主要原因。教育者有的放失地提出双性化人格教育对策,对提高女性的心理素养,开发女性的发展潜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唐艳秋 《工会论坛》2008,14(5):93-94
双性化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双性化人格模式的女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安全感较高、高自尊、自我评价积极、情绪积极健康等特点,但双性化人格还必须和其它一些因素协同作用才能使女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安全感组与不安全感组在家庭类型、经济收入、亲密度上等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与安全感相关显著,且知识性、成功性、矛盾性进入了安全感组的回归方程,亲密度和娱乐性进入了不安全感组的回归方程。结论: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亲密度等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多样,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且面临的困扰也表现为不同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黑龙江工程学院2010级2475名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从入学新生总体和男女生个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工程学院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其他类型大学UPI筛查率差异不大,但也有15.2%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或障碍.数据结果显示:被试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整群抽取滇西北1488名高职院校女生施测,并和本科院校女生进行比较,考察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现状。从社会多元文化、学校办学导向、学生自我意识等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的教育对策:改变教育者对性别角色教育的漠视、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加强性别角色教育、以信息化方式推动双性化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重塑未分化者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9.
性别角色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幼儿的早期经验对性别角色行为影响非常重大,在早期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影响儿童性别健康教育的各种因素,通过各项措施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儿童双性化人格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893名青少年被试施测Bem性别角色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青少年女性化气质包括温柔、同情心、轻信和害羞四个因子,男性化气质包括支配性和侵犯性两个因子,并可区分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等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且双性化和未分化类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对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双性化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显著优于其他类型;回归分析表明,支配性、侵犯性、轻信和温柔等性别气质因子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鲜明特点,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民警察,将来才能承担起国家、社会、人民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都必须付出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重视,自杀成为高校公共安全的隐性危机。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先进制度,建立合理的、适用于高校的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公共安全度。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一度的高考不仅是高校选拔学生的过程.更是一次国家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国家在最大程度上允许尽可能多的人参加高考,国家也对从报名到录取的每一个高考环节出规定。高考塑造了文化共同体,并且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确保国家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高考独有的高效和公平的特质决定了高考短期内不会被其他选拔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高等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杜防 《工会论坛》2014,(6):53-55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相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个性化以及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等方面,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关注大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构建和谐校园等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应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警察学院的900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并且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存在差异性。由此提出开展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下建议: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别、专业、年级的差异;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一般高校,警察院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管理方式及教育内容存在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要求及心理状况也跟一般高校学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警察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此特殊性有深入的了解、充分的认识与透彻的领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非法律专业女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女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现状,剖析女大学生维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增强女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建议,从而优化高校法制环境,保障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