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年前杭州临平公交车张贴惯偷照片后又撤销撕毁,近日深圳罗湖区公交站张贴惯偷照片引发人们褒贬不一评论。笔者认为,有争议就是进步,正是我国法治进步的可喜体现。公交车上的小偷大部分是职业惯偷,作案隐蔽难抓现行,即便抓了处罚了还会继续偷,犯罪成本低,是目前数量最多、最难对付的犯罪人群,一直打击不  相似文献   

2.
犯罪文化亦称犯罪亚文化,它与犯罪同步产生和发展,并伴随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有组织犯罪与犯罪文化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有组织犯罪是对犯罪文化中一些最主要内容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曾勇 《法制与社会》2012,(19):287-28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交等活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网络病毒、网络赌博、网络诈骗、色情传播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据统计,网络犯罪的问题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世界上80%以上的网站都存在安全漏洞.本文认为,网络犯罪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并与现实社会的犯罪问题交集在一起,具有随机突发、隐蔽快捷、覆盖面广和影响性大等特点,给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在网络犯罪的背景下,在对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详细阐述网络犯罪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之间极易混淆,因而刑法总则对这两类犯罪形态的成立要件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使之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对行为进行正确地定性和量刑.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属于故意犯罪的进程形态中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进而能够正确地定罪和量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寰翔 《犯罪研究》2000,(2):16-17,34
本文指出犯罪成因及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的涵义,从犯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来分析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在犯罪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2001-2006年网络侵财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用而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在犯罪数量上增长异常迅猛,犯罪结构上成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最为主要的犯罪形式,在犯罪主体上呈现出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在犯罪手段上反映出犯罪人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状况。对此,随着电子商务在经济结构中必然成为最为主要的交易支付模式,防控和惩治网络侵财犯罪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案件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案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公共性,犯罪主体的有组织性及其意识引导性,犯罪对象的平民化和犯罪手段的恐怖性、犯罪结果的严重性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分析机制,从而抓住机会侦破恐怖案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韩国通过精通德语的学者们的贡献直接将德国的刑法理论引进到韩国的刑法体系中.目前,韩国的犯罪论体系采取的是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德国犯罪论体系对韩国犯罪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韩国刑法学借鉴了德国犯罪体系上的特殊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犯罪论体系.加强对韩国借鉴德国犯罪论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于把握德国犯罪论体系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促进完善中国的犯罪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爱国 《法学家》2006,(3):48-53
本文论述西方19世纪刑事实证学派在方法论上的转型.18世纪,犯罪和刑罚的古典学派的理论占主导的地位.进入19世纪之后,将自然科学中的方法应用到法律科学领域,犯罪学得以产生,刑事法学开始了现代科学的时代.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研究方法上的革命从理想设计到实证分析;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变革从研究犯罪到研究罪犯;第三,犯罪对策上的转向从刑事惩罚到社会防卫.  相似文献   

10.
李齐广  黄佩娟 《河北法学》2012,30(7):192-195
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规定较为笼统,不能简单将刑法第191条所规定的情形与相应的章节罪名机械对应,应该区分相应章节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不同对待.另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也是极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对其认定上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票据犯罪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犯罪研究》2001,(4):8-15
随着票据进入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票据犯罪也呈活跃势态.本文首先以各种权威资料为根据,分析了我国票据犯罪的基本情况.然后,本文针对票据诈骗犯罪和票据渎职犯罪两种票据犯罪,分别对它们的犯罪形态特点和犯罪构成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是当代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废止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应从立法与司法上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努力促使毒品犯罪死刑废止这一应然目标的早日达致.为此,可在即行从立法上废止运输毒品罪之死刑的同时,在司法中摈弃针对毒品犯罪之“严打”政策,着力统一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数量标准,客观分析并慎重对待毒品再犯、累犯对于死刑适用的消极影响,积极发挥立功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限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衍生犯罪是指由已经发生的犯罪而引起、衍生后续的犯罪,它既是一种静态的特殊犯罪现象,又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动态发展与演变过程,是对犯罪衍生与衍生犯罪在范围上的一种限定、明确。研究犯罪衍生犯罪,目的在于针对已经发生的犯罪构筑第二道防线,阻隔、截断犯罪的衍生,同时,可以与预防原生犯罪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相配合,围追堵截、共同预防与惩治一切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罪刑规范模式的再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罪刑规范模式是什么,这在刑法学界存在着“犯罪既遂模式说”与“犯罪成立模式说”的尖锐对立,迄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事实上,上述任何一种学说都无法对罪刑规范模式作出全面、合理的解读.“罪的规范”规定的是各种行为形态成立犯罪的基本条件或者说共同条件,并非是对各种犯罪形态的共同规定,而且预备形态无法纳入其中.在此意义上,“犯罪既遂模式说”并不可取.“刑的规范”规定的是犯罪既遂形态的刑事责任,并非各种犯罪形态所共用的刑罚.在此意义上,“犯罪成立模式说”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普遍,犯罪分子在因特网上开辟了新的犯罪平台,由于网络犯罪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很多人误以为网络犯罪即计算机犯罪。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概念提出的界定,然后阐述了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需要、科学的繁荣、犯罪的特质,促成了犯罪学的崛起. 犯罪学是从整体上、全方位地研究犯罪之产生原因、运行表现与防治措施的学问.犯罪学的任务是认识犯罪,控制犯罪.通俗地说,犯罪学的使命是认识至假至恶至丑,塑造至真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规定,该制度的确立符合少年司法的国际潮流,同时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人的犯罪和处罚情况的客观记载,前科是该记录的否定性的本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重在“秘密保管”,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灭重在“消除记录”.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群体,各阶段的主体职权和责任各不相同,犯罪记录的范围一般作扩大解释,犯罪记录的查询和解封均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2007-2010年调查情况来看,S市网络犯罪呈多发趋势,犯罪结构上多样化、类型集中,犯罪主体上年轻化,犯罪手段上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较多.因此,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防控和惩治网络犯罪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应从完善立法、强化侦查与网络监管,加强特殊人员管理,健全风险研判体系等着手,提高网络安全,防止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9.
成立犯罪最低标准意义上的犯罪构成理论偷换了犯罪成立这一概念,曲解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功能,导致基本犯的犯罪构成要件陷入无法确定的状态,将犯罪构成符合性评价与犯罪形态符合性评价人为地割裂为两个独立的、前后衔接的步骤.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标准,并非是犯罪成立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成为各国研究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期下青少年犯罪逐步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情节恶劣化、团伙犯罪增多以及盲目性突出等几大突出特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成长.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刑事犯罪的特点、现状进行阐述,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并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