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思想和注  相似文献   

2.
日历     
《中国人大》2014,(24):4-5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逐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曾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就是说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扩大,而且要“有序”扩大。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无序的政治参与会带来政治的动荡混乱,有序的政治参与会带来政治的平衡发展。我们只有因势利导,使其有序发展,才会促进人民民主的进步。而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制度保证。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深刻汲取"文化大革命"践踏民主、无法无天的沉痛教训,一再重申,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为了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法律,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法制成为保护人民权利,保障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制裁犯罪行为,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的强大武器。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转变而转变。基于上述认识,党中央始终把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5.
顺应体制改革加强妇联建设反思沉重的历史教训,19年前,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为的保障人民的民主,必须使民说制度法、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言一出,意味着多年“人治”的机制将发生历史性的变...  相似文献   

6.
贯彻十五大精神,对于人大工作来讲,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指引的方向,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用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指导人大工作,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和坚持好他倡导的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把发展民主与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民主,归根到底是国家制度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怎样才能坚持好这个民主原则?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相似文献   

7.
36年前,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梦魇中醒来,走出"无法无天"的泥潭,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大转折。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伊始,便洞察到,唯有民主法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主要障碍张爱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另一种表述便是法治。邓小平同志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政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民主制度建设。有道是“治民先治官,治国先治吏”,世界各国政治实践表明,要治好官吏,根本之道在于实行民主制度。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指出,在经济上,社会主义是一个“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民主”,即“权力公有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安邦 《前沿》2002,(11):124-12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针。二者虽然范畴不同 ,但却是相辅相承 ,相互促进 ,具有内在统一性。笔者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条件下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1、社会主义条件下“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特…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把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14.
实行领导行为法律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厉行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务之急。 (一)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领导行为法律化,从本质上讲是对领导权力的约束和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领导行为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严厉批评家长制作风,指出“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下引只注《邓选》卷、页)“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孟基常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必须实行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是人民的统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按照十五大报告的科学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古人云:"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事,四方来效"。法平,则吏无奸;法定,则言不能移;"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所谓"依法决策",就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它不仅有助于政府行为的法治化,而且对推进依法治国也起着  相似文献   

19.
一、依法治县必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县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含义作了明确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相似文献   

20.
杨士珍 《创造》2003,(6):39-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教育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论述,高度概括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和法治传统的国家,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实现政治文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认识中国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