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间交往是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两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友好往来,才能巩固和不断发展两国关系。90年代以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发展曲折缓慢,两国人民交往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取消公民访华限制,成为中马民间交往的转折点。从此,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贸易上,中马民间交往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华人团体也在中马民间交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巩固中马人民的友谊,促进中马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自由交往首先得益于两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明、务实政策。1990年9月7日,马…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和外来华商①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活动.1970年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本土华商尽管面对诸多限制与挑战,仍在多个经济领域表现优异.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此举虽将给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带来挑战,但本土华商应藉此契机加强与外来华商的合作关系,引领马来西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东南亚》2003,(4):37-41
私营化是一些国家重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1983年,马来西亚提出了国营企业私营化政策,成为私营化的先驱国之一。回顾2 0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对私营化政策的推行,对我们了解马来西亚的私营化问题有一定参考。一、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背景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的经济。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1969年5月两族群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面对这种情况,7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 1970—1990年)。该政策以马来人优先政策为核心,其目标之一就是消除民族及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济身于世界第19大出口国。然而,去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外贸发展状况和近期外贸政策调整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马来西亚自从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对外贸易飞速发展,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选择了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消费品工业。这一阶段,对外贸易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第二阶段(1971-1985年),对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人对此颇为乐观,认为华文教育的前景一片大好,从而忽视了成就背后的困境。通过对近20年来华文小学及华文独中发展状况的分析,本文在揭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业已存在的"成就困境"局面  相似文献   

10.
1994年,马来西亚政府在保持政治、社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行能有效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也为马来西亚扩大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马来西亚经济出现稳定发展的趋势。据马来西亚政府1994/1995年经济报告书估计,1994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8.5%,比1993年的8.3%略高。就部门经济而言,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和外贸等均有较显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外资投资进人调整期进入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国内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应短缺、工资水平上涨、土地价格上涨、社会基础设施局促、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形势。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调整。1991年2月,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了“公元2020年前景”,马来西亚准备在公元2020年以前进人先进国家行列;1991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取代“1970—90年新经济政策”的“1991—200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第二个经济发展概要展望”,7月公布了“第六个五年计划(1991—95)”,明确地规定了今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黄佳程 《东南亚》2012,(2):79-82
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上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国内各界的压力,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选择顺应潮流,自上而下地在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的复兴伊斯兰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层面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提高了伊斯兰事务在国家中的作用,对马来西亚国内的政治、经济、族群关系、外交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钟灵中学位于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州。由于创办历史悠久(1917年2月9日),前身又是孙中山先生和当地侨领创办的“槟城图书报社”;特别是在以后八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质量又高,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栋梁之才。如马来西亚著名律师曾永森(曾任马国会议员、政府部长,并曾任约200个华人社团的法律顾问)、新加坡的李炯才(曾任新加坡国会议员、政府部长、驻南斯拉夫、日本、韩国等多国大使)。众多的校友分布全马各州和世界各国,因而,该校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中学。1956年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探讨冷战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本文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对华实施友好政策,目的是为了增进马中经济合作来满足本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华人支持以巩固国民阵线的政治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和与美国的外交斗争中寻求中国的支持。中国方面的积极互动,使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并有效地促进马来西亚继续实施对华友好政策。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经济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其中之一是马来西亚企业家,跨越国界开始对我国进行直接资本投资。进人90年代以后,他们对我国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本文就马来西亚对我国的投资进程、规模、流向、原因、特点及对中、马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一、马来西亚对我国投资的发展进程马来西亚资本对我国的投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过了起步,渐增和较快发展的时期。马来西亚资本对我国投资始于1984年。这一年马来西亚钢山有限公司(前身为梦乡控股有限公司),与我国有关机构合资6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中国的开放政策使两国关系接近近来,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关系引人注目。但中韩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的改善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导致两国关系改善的原因,是由于1978年末中国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中国通过香港从韩国进口了200万台黑白电视机,使两国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戏  相似文献   

17.
宋效峰 《东南亚》2009,(2):22-26
政治稳定是马来西亚发展政策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在巫统一党独大条件下,马来西亚实行积极干预的发展政策,有力地介入经济及社会结构的重组。马来西亚土著的经济地位得到加强,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客观上有利于政治稳定。但是,执政党(政府)权力与经济领域的界限不清,财富分配政策不尽合理,也造成了一些不利于政治稳定的结构性问题。马来西亚的情况对于很多现代化中国家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是自1980年代起,由三项政策所促成的。就区域的观点而言,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并不是最为特别的,它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一部分而已。换言之,自1980年代初期起,中国亦开始与东南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加强其政治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董教总的得力领导、广大华人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