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肖毓 《人民论坛》2010,(12):196-197
布摩是布依族民间从事祭祀、占卜、禳灾、驱邪等活动的人,这些民间活动曾一度被视为原始宗教的残余、迷信,布摩也被简单定义为"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实际上,布摩一直是布依族精神文化领域的灵魂人物,在布依族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静 《新东方》2011,(3):83
斋醮科仪音乐是在斋醮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民间音乐,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尚书·伊训》有载:"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斋醮执事者按相应的斋醮科仪程式施行法事,因而就有科仪音乐的演奏。自北魏道士寇谦将道教斋醮活动诵经方式直诵改为乐诵以来  相似文献   

3.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民间音乐形成的文化渊源,重点剖析了“哭嫁歌”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铙歌和北歌同属乐府歌曲中的鼓角横吹曲,音乐源自北狄和西域。铙歌作为军乐。汉铙歌十八曲歌词是杂凑作,内容庞杂,多民间情感色彩。北歌即北朝乐府民歌,歌词多虏音,内容涉及当时北方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音乐的特异性,相应的歌词节奏灵活多变,开启了杂言体诗歌。铙歌北歌豪爽奔放,语言刚劲直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符号学理论,音乐是一种特定社会以及文化的符号,音乐符号形式成为人类认知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向。侗族大歌作为音乐形式是一种原声态符号,在侗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它不仅是音乐、语言和生态环境符号的结合体,也是侗族文化、历史、生态、社会规约、道德准则等的载体,是侗族社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民族符号。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民间音乐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涵盖了民间说唱、音乐舞蹈、民歌小调与宗教音乐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民间音乐源自赫哲人的生产生活,成为其增添生活乐趣、增加诗意的重要手段,为赫哲族的生存与未来发展汇聚了力量与士气。赫哲族民间音乐记录了赫哲人发展史,记录了不同时期赫哲人对生活的感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现状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宇 《新东方》2012,(1):31-36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处于衰微状态,乡村城市化使黎族民间音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导致传承断裂。增强黎族人文化自信心,发挥代表性传承人作用,强调对未纳入非遗名录的黎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挥非代表性传承人作用是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珠郎娘美》在侗族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的流传不仅影响了侗族的民间文学也影响了侗族的民间音乐,形成了许多民间音乐形式。本文着重论述了《珠郎娘美》这一传说对侗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其音乐形式如何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侗"嘎老"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一种南侗民间的重要歌种--嘎老--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出的传承变迁现象.文章以"乡间"、"学校"及"舞台"这三种场域来概括当代嘎老传承的主要方式,并试图解释民间歌唱传承方式变迁中所蕴涵的音乐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清泉  梁莹莹 《前沿》2012,(6):130-131
民间歌舞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歌、舞、乐三者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民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表现形式,而秧歌便是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本文从山东鼓子秧歌的艺术形式、形态出发,阐述了山东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与程序,角色、服饰及队形,演唱及伴奏、艺术特点等;并对山东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自从被专业音乐人士发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它在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那不平凡的影响和地位。伴随着侗族大歌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它的存在与发展不断受到来自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其难以逃避文化变迁的宿命。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出发,去感思它的未来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藏歌     
"藏歌"这个字眼,带有一种显而易见却又模糊不清的亲昵和浓情。什么叫藏歌?是藏族的歌,藏族同胞爱唱的歌?还是具有藏族音乐旋律、藏族音乐韵味的歌?回答简单至极:都是,也都不是。藏歌就是藏歌。藏歌是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始终是在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两极徘徊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无不经历了从民间音乐文学(或源于民间音乐文学)向文人诗学的转变。诗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总是能“迫使”原本游离于诗学系统之外的音乐文学作品回归中正和平的诗学轨道,会由最初体裁与传播形式的裂变最终从功能上回归到诗学阐释的本位,承载起“诗言志”的重任。而当这种“回归”完成时,最初音乐文学系统之“缘情”、“歌其食”、“歌其事”的功能又将由新的体裁样式承担。中国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文学与诗学两个系统不断地循环往复、互为促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应邀参加了贵阳市布依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译工作。由我执笔现已成书或完稿即将出版的有《黔中布依族礼俗歌·牛经书》、《布依族酒歌》、《布依族古歌》,共2.7万余行,约130多万字。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五十年代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拼音新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布依  相似文献   

16.
蒋笛 《求索》2012,(10):112-114
民间礼俗,是依托民俗民风而存在的礼,是礼乐文明与民间风俗习惯相结合所诞下的产物。老百姓将礼乐用于民间礼俗活动中,通过"乐"来彰显"礼"。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民间礼俗对礼乐文明也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采取了了"批判地吸收"的方式:在将其精华融入到民间礼俗中的同时也对封建礼教的某些糟粕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能够提升丝路地带的国家政治互信和促进文创经济交流,能够促进沿线文化多元融合和拓宽音乐文化内涵,能够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目前,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由此,我们需要构建差异化传播模式,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觉,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增强"柔性"传播,重视创新跨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打破惯用的传播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研究黔南州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发现其规律性和差异性,据此探索出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中寻找出适合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教育模式,使民族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布摩是布依族民间从事祭祀、占卜、禳灾、驱邪等活动的人,这些民间活动曾一度被视为原始宗教的残余、迷信,布摩也被简单定义为"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实际上,布摩一直是布依族精神文化领域的灵魂人物,在布依族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族双歌是水族文学园地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说唱文学,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文章在分析水族双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挖掘水族双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对进一步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