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评论>知识分子对民众的生存状况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他们对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防御灾荒、如何改善农民、劳工的生存境况,如何解决"毕业即失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独立评论>的民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当局的一些决策.对这群知识分子的民生思想进行梳理并加以探讨,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2.
近日,拜读了张太原教授的新著《〈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下简称“该论著”),该论著以《独立评论》(1932年—1937年)为样板,紧扣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由社会边缘努力向中心复归的思想动向,对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的缺失——当代中国学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针砭时弊"、"暴露问题"到"对策研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努力的轨迹,也是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认同与自觉的过程.然而,"理论创新"才是知识分子学术良知的表达与思想独立的表征.现实中,知识分子专家化、权力化是对"理论创新"的掣肘与异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回首上一世纪,真是沧桑巨变天翻地覆的一百年。上世纪初,中国灾难深重。当时著名的革命诗人郭沫若在其长诗《凤凰涅槃》中,呼唤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希望中国能像新生的凤凰,从烈火中腾飞起来。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过多次英勇斗争,都没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国共观为《独立评论》时期蒋廷黻政治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他的相关认知,体现了《独立评论》阵营对国共两党既理解认同又批判反对的二重性特征,彰显出政党政治与中国社会现实需求间的张力,它还标志着该阵营内部因统一方式歧见而产生分野的先兆,这又深深影响着一己的思想变化与未来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6.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留下了复杂而独特的"长长的影子"。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 安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等数十种刊物在安徽青年知识分子中传阅。随后,安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创办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刊物。1920年,蔡晓舟在安庆创办《新安徽》,同期《平议报》等一大批刊物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种子再好,如果土壤不合适,也无法生根发芽。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引进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如民主、自由、共和等思想,固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距离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境界过于遥远,在当时的中国也就无法实践。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并且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相应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和"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刊特约文史作者张家康先生撰文,追述《新青年》的历史轨迹,从一个侧面呈现其所影响的那个时代,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同人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读者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改造》     
本书是作者于风政计划撰写中的新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的第一部 (194 9~ 1957) (第二部《炼狱》,写 1957年至 197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部《新生》,写 1978年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本书不是执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史 ,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史。”(前言 )这段历史是知识分子政治思想、政治感情被“改造”的历史 ,也是他们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被“改造”的历史 ,更是他们心灵道德、人生价值被“改造”的历史。作者笔下 ,一场场运动 ,一桩桩事件 ,一个个人物 ,在这几年中不断地上演 ,其中的一批角色 ,似乎“一转瞬间 ,就交了…  相似文献   

13.
于连锐 《实践》2013,(10):48-49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群众路线最高境界1922年,党的二大对党的性质作出明确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军,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贫苦群众的先锋军。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党的这一宗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1939年2月20日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39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群众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表述。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  相似文献   

14.
1 早在1926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从理论上明确指出了自己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他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阶级,而是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的范畴。这种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疑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他又进一步作出了知识分子队伍的整体“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正确论断;并且一贯主张知识分子的阶级本质是  相似文献   

15.
"五四"涵容着现代中国先进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历程中,为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现代文明的艰辛努力,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使近代中国的政治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找到了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7.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养气说"又是古代气论文艺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为代表的"养气说",其内涵就是要保持生命之先天本性,使生命之本性在文学创作中自然而然的显现、流露。这种文论思想是古代"气"本体论的具体表现,它以道家的思想为渊源,与稷下学派、王充、魏晋玄学养气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整个《文心雕龙》体系中,我们不能把《养气》篇仅仅视为对《神思》篇的补充,而应看到它的独立地位,"养气"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初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过程中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偏离并造成不良影响。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顺利召开,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知识分子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1957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建国五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中国知识分子脱眙换骨、获得新生的时期,也是他们思想自由、学术活跃和才情进发的时期。回顾这段历史,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和意志自由。自汉代以后,中国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