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活跃基层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结合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创新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实现企业共青团事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新契机,从"互联网+"和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内涵分析,二者追求目标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契合度。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团支部工作制度不健全、团员意识淡化、团干部综合素质欠缺、基层团支部活动质量不高、团员参与度低等问题。加强团支部基础性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团组织工作效率;建立基层团干部选拔培养发展机制,打造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共青团工作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团支部活动开展质量和吸引力;依托互联网平台,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是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活跃基层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目前不少企业基层团干部经验不够,待遇得不到保障;团组织活动资源缺乏、形式枯燥,不能很好地吸引青年。因此,企业基层团组织应选拔高素质的团干部,通过促进生产取得领导支持,通过助力青年成才吸引青年参与,从而提高企业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加入到了非公经济组织、青年社团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组织中,传统的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和覆盖青年等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非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已成为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基层共青团应该充分认识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的意义,深刻剖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找准路径,加快推进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改革的议程已经延伸到基层团组织一级。评价共青团改革成败得失十分重要的观察点在基层团组织。研究表明,县级共青团改革的策略包括:用改革要求统揽团的工作,完成某一战线的改革任务,以改革为契机谋求发展支持,等待上级组织的统一部署。县级共青团改革既存在改革表态较多,改革思路不畅,改革举措不足等直观性问题,又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基层共青团改革需要强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县域统筹;进一步明确县级团委的主要功能;落实县域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保障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改革中的积极性;补短板与抓亮点相结合;合理利用网络助力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6.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团的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吉林共青团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提升团员的政治素质;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不断创新,提高共青团组织的有效覆盖。但是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四缺"问题依然存在,团员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对团员的管理监督不力,基层团干部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亟待提高,推优入党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需要构建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团建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共青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严治团,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  相似文献   

7.
共青团校地合作为高校团干提供了基层挂职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高校团干基层挂职成为高校与地方沟通协作的桥梁与纽带,全面促进了共青团校地合作的深入开展。分析共青团校地合作的优势与现状,探索共青团校地合作与高校团干基层挂职互助共赢的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研究生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需要。当前研究生共青团工作存在团组织机构不完善、团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不高、团员意识淡薄、组织归属感不强、党团组织关系不协调、团内活动缺乏特色和吸引力等问题。完善高校研究生共青团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夯实基础,优化研究生共青团组织机构;搭建桥梁,加强研究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凸显研究生党团工作的合力;抓住需求,凝聚研究生团员。  相似文献   

9.
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加强团的建设的关键.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建”是基础,“带”是关键.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指导和帮助搞好团建工作,通过带思想、带组织、带队伍、带工作、带作风,改进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青团工作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大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提升大学生的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推行“一团一品“建设是共青团组织激发基层活力,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2004年,团市委开始试点开展“一团一品“建设,鼓励团支部摒弃“面面俱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适合本支部特色的活动,带动团支部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推行“一团一品“建设是共青团组织激发基层活力,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2004年,团市委开始试点开展“一团一品“建设,鼓励团支部摒弃“面面俱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适合本支部特色的活动,带动团支部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国有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团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团干部是团员青年的带头人,团干部在团组织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企业的发展尽力,是企业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这个特殊的氛围里,该如何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管理呢?下面结合我们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目前国有企业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共青团组织建…  相似文献   

14.
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DP贡献率、提升就业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对合肥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严治团"进入理论研究的视域始于共青团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学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处于源头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从严治团应从源头抓起,从中学共青团组织抓起。要求中学团组织切实遵守团章,按照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从严治团的规定》和团中央近年来印发的一系列条例、细则、规定、规则、意见等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基础团务行为。为了解中学团组织从严治团的有关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和实地察看法等,对江西部分县市区及农村初级中学进行了调研,了解中学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真实现状,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团中央关于高校团建创新的要求,按照共青团组织新“三进”(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的要求,进行在学生生活园区中建立团组织的探索和尝试,是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一个崭新领域和宝贵阵地。本文初步阐述了大学生活园区进行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思想指导、组织设计、制度探索、活动模式、考评体系等方面对生活园区组织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共青团基层组织是实现团组织各项职能的基本载体,基层组织以及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共青团最为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是衡量全团活力的标志之一.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的主要平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职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团员,作为基层团组织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和基层团组织管理与服务职能发挥的最直接受众,其满意度情况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功能发挥现状.  相似文献   

18.
组织形态视角为新时期共青团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和实践空间。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共青团大致经历了三轮改革。在本轮改革中,共青团改革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要使共青团改革真正取得实效,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青年群众,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在改革实践中,要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载体,通过巩固和壮大基层共青团组织、提高基层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基层团建与团的其他工作相衔接、处理好改革中的立与破的关系等,打破服务和引导"两张皮"现象,使共青团改革成果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团的建设在全团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高校的共青团建设工作中,团组织建设有相对“弱化”的倾向。本文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活动的开展三方面阐述了当前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团建工作的措施,指出了高校团建工作实现创新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面一临着诸多挑战,而其中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弱化。本文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即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要求,信息网络化发展提出的新考验等。提出了通过转变共青团组织活动的主体参与体制、转变日常工作重心、转变传统工作方法和沟通方式等途径,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号召力与凝聚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