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犯的目的在本质上是犯罪目的,主要理由是:目的犯的目的同犯罪客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犯的目的是具有刑法意义的观念上的危害结果;目的犯的目的在本质上是犯罪目的,符合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发生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2.
诈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界历来认为目的犯的犯罪目的是超过客观因素的主观因素.诈骗犯罪也是目的犯,但它同时也是结果犯.其中犯罪目的和客观危害结果的内容应当一致,否则,就不能很好的解决诈骗犯罪的既遂标准是"所有"还是"控制"的争论.目的犯中目的规定的模糊性使得其具有一些固有的弱点,所以,应当限制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动机——为犯罪动机的构成要件地位而呐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是指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 ,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并促使犯罪行为朝着犯罪目的进行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现行刑法理论中的“第二种意义的犯罪目的”实际上就是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与一般行为动机的显著区别在于其负价值性、立法意志选择性以及与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的关联性。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是犯罪意志的核心内容 ,不是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当确立犯罪动机的选择要件地位。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犯罪目的观的基本内容是:行为与目的互为表里,具有一致性;人的目的与后果、意志与行为具有一致性,行为与意志是相对应的。犯罪目的包括普遍目的和特殊目的。前者由行为的普遍性决定,是任何同种性质的行为普遍具有的;后者是具体行为特别追求的目标。黑格尔的犯罪目的观之启示:目的犯是指以特殊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作为罪过认定要素的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必然引起的整体的、最终的结果;原因、结果具有同一性,罪过认定不能忽视行为人对危害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5.
行为人产生对危害结果的放任态度,是因为行为人追求特定目的的行为意志处于主导地位,排斥不利于实现目的的因素,因而行为目的从属于追求意志,而非属于放任意志;犯罪目的处于犯罪意志层次,但并不都属于犯罪意志因素,有些超越了犯罪意志因素;不管是对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逻辑分析,还是考察行为人放任态度与目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都能确定,目的犯中不存在间接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6.
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目的是推定嫌疑人是否犯罪的关键,对目的犯主观目的的推定,可引入刑事推定理论来破解部分案件中嫌疑人主观目的认定难的问题,为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问题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法定犯罪目的难以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法院明确认定伪证罪犯罪目的的案件有限,部分法院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文本之外描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伪证行为的实际犯罪目的具有复杂性,且其犯罪动机具有多样性。在规范层面,我国法律体系对伪证罪的具体犯罪目的的规定仍有待明确。在理论层面,伪证罪法定犯罪目的的理论不足在于“隐匿罪证”属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目的,其并未涵盖“无中生有”式伪证行为,且现行目的要件难以契合伪证罪的法益本质。应当在保留伪证罪目的要件的同时,将伪证罪的法定犯罪目的修改为“意图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完善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8.
客观归责理论是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不允许性风险的实现原则是对构成要件结果的判断,因此,栖息于不允许性风险原则之下的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机能亦是对构成要件结果的检验.过失犯的认定中,尤其像发案率较高的交通肇事罪,必须核实结果是否属于特定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之内的结果,以妥当认定相关犯罪.  相似文献   

9.
犯罪既遂标准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既遂标准存在构成要件说、结果说、目的说三种理论。目前作为通说的构成要件说是不科学的。结果说与目的说各有其合理之处,在融合二者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判断犯罪既遂与否的科学标准,即行为人主观上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逻辑结果的发生这一特定目的是否实现。  相似文献   

10.
绑架罪作为目的犯,具有双重“目的”,不同的目的在刑法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直接目的“将人劫走”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而间接目的“勒索财物”或“作人质”则是绑架罪的犯罪动机。绑架罪的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即必须是针对第三人,并勒索财物,要求程度上为“重大”。绑架罪的既遂要求绑架罪直接目的的实现,但不要求其间接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利益,控制、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从而达到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效果,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2.
侦查目的就是侦查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得到的结果。侦查目的的变化,必然导致侦查价值和功能的损益。欲构建和谐侦查,就必须从侦查目的观的变革和转型着手。侦查目的的现有理论包括:公判准备说,公诉准备说和侦查独立说,此三种学说各有优劣。和谐侦查的直接目的是查清事实真相,获取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间接目的是为起诉和审判做准备,助益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刑罚目的是刑法基础理论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价值取向指导着刑罚的制定、适用与执行。处于学界通说地位的一元论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观不断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科学刑罚观的确立必须廓清一些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刑罚的目的是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某种权益的剥夺,来达到一种惩罚已然犯罪和警示未然犯罪的目的。但是,仅仅通过对权益的剥夺,来使得犯罪分子得到报复性的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罪犯对社会的危害,只有通过刑罚人性化的改革,积极改造和教育罪犯,才能帮助他们复归社会,文章借鉴了法学家贝卡里亚的观点,针对我国目前的刑罚人性化实施情况,提出了完善刑罚人性化制度、完善我国社会法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周延完整的刑事诉讼目的论以及实现目的论与价值论的和谐对应,应以目的范畴的内外规定性为基础来确定我国的刑事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认为刑事诉讼法应当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与支持。这样的提法,不但从逻辑上无法理顺,而且与中华民族的法律观念、法律心理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难以契合,很可能会使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之目的,陷入名实难符的二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当前英语教学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不仅仅与听力和口语有关。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也应该在教学和测试中体现这一趋势。教学和测试是紧密相关的,测试能够影响教学模式,所以探索以测试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交际性阅读测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应着重探索交际性英语阅读测试应该测什么和应该怎么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上诉程序是以对法律问题的救济为主要目的,兼顾对事实问题的救济;以对法律问题的全面救济为要求,以对事实问题的有限救济为补充。概而言之,刑事上诉应该以谋求法律适用解释的统一性和正确性为主要目的,以谋求判决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为补充,使判决中的错误得到有效的纠正和救济。  相似文献   

19.
检察教育培训兼具成人性、职业性、继续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检察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定位为提高检察官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检察教育的任务是规范教学内容,探索适合检察教育目的实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