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 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解释国际秩序的构成上,现实主义传统强调权力的基础地位,自由主义传统认为权力不能单独起作用,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则重视"说服与承认"关系在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东亚区域国际秩序的发展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别,中华帝国(1)长期拥有权力优势和慎重使用权力的传统,并在东亚区域中心和边缘地区形成了明确的秩序原则和灵活的妥协空间。权力结构——协商规范间的平衡共存使古典东亚区域秩序长期维系。西方殖民列强打破东亚区域的隔绝性后,传统帝国秩序下的中心—边缘权力结构解体,既有协商规范也失去了吸引力,协商规范与权力结构的关系也由平衡转向依附。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没有找到新的平衡,使东北亚区域格局陷入长期动荡。如何在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间找到平衡,成为解释东北亚区域秩序发展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加强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试图在东北亚建立以霸权稳定体系为基础的安全秩序。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形势使这一体系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美日韩军事同盟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俄日对美国霸权给予了强有力的制约,民族主义的兴起限制了美国霸权稳定体系向纵深方向发展。安全合作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边安全机制,能够有效弥补霸权稳定体系的缺陷,必将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2021,(1):F0003-F0003
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论坛     
<正>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论坛     
<正>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论坛     
正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东北亚论坛》为加快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从2015年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论坛     
正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东北亚论坛》为加快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从2015年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至今,东北亚区域没有战争爆发,经济的发展使这一地区充满活力,然而政治上的互信和文化上的共享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亚国家——中韩日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构成"对抗"姿态,国家间关系风波不断,加之外部力量的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隐患一直处在集结和酝酿之中。期待中的区域合作进展缓慢,而对抗却衍生出副产品——东亚民族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围绕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民族主义对东亚国家间关系的不良影响日益凸现,对此区域安全形势时有冲击,在客观上延缓了东亚国家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限制或削弱了已有机制的作用,加深了东亚各国民众之间固有的隔阂和猜忌,更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性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平等对待他者中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东亚共同体遭遇意识形态的阻碍,其中一个深层命题是如何在认识和对待他者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基础。从历史文化的语境分析,东亚传统的"天下秩序"以及"汉字文化圈"提供了建构自我与他者的基本范式,它们基于"主奴观念"之上,维系了东亚区域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推动东亚崛起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之一是自我建构中的摇摆不定。同时,文化深处的"主奴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依然根深蒂固,导致东亚难以形成较大的认同交集,这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深层障碍。在平等对待他者中重构自我,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扩大文化认同的交集,既是东亚各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理想模式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朝鲜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试验搅动了东北亚局势,美韩借此蓄谋部署"萨德",严重增加了区域紧张,导致了区域失衡。朝核与"萨德"根源在于朝鲜半岛区域公共产品的缺失,这一缺失主要源于朝鲜半岛政治经济结构的两大矛盾:"安美经中"的二元结构分裂与竞争;"南融北斥"的南北结构失衡。构建朝鲜半岛区域公共产品,概有三个努力方向:力推美朝与南北关系正常化,构建中美朝韩四国外长会晤机制、中美朝韩四国首脑峰会;力推朝鲜半岛无核化,签署和平协议,构建中美朝韩共同治理和平委员会;力推半岛南北平衡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促成中朝自贸区。进而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性整合平台,即中美朝韩四国共管的朝鲜半岛区域合作组织——"跨半岛联合体"。"跨半岛联合体"不仅面临区域公共产品构建的共有困境,同时面临东北亚秩序的特有困局,若要破解这些困境,中美需将"新型大国关系"机制化、推动双边同盟体系转型和构筑"共同外部威胁"意识,同时借鉴东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等模式,组建一套完备的"跨半岛联合体"体系,以共建、共享朝鲜半岛安全、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影响地区安全的重要变量,甚至可以改变地区安全格局,研究并协调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的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意义重大。在东北亚的地区安全格局中,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地区民族主义一直是困扰区域安全的重要因素,了解民族主义与地区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把握地区安全走向的关键。然而,民族主义内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所以,从民族情感出发,梳理民族主义的成长历程及相互关系,是理解东北亚民族主义现状的直接办法。在此基础上,明晰民族主义与地区安全问题的互动,进一步清晰民族主义在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才能为应对安全挑战奠定基础。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的静态分析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关系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必然要以动态-进程的分析方法予以补充。这一分析方法,在论证民族主义与“安全困境”、安全格局、安全架构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并可以说明安全架构理念能够从宏观、连续、整体的角度驾驭地区安全和民族主义,从而确定新视角下的东北亚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的关系。新的研究方法在对地区安全进展做出判断的同时,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自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实行了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接触战略"向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追求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转型.它对盟国的要求也从"领导与合作"向"跟从或晾在一边"转变,使美国与主要盟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主要盟国之间有着共同利益,但是,美国是沉湎于"帝国梦"还是做一个"开明的霸权",将决定同盟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由吉林大学刘清才、高科教授等合著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一书,已于2007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地解读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走势、缜密地解析东北亚大国区域战略转型方向、审慎地探索东北亚地区秩序重构的样态、务实地建构中国东北亚地缘战略基点的力作。该书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项目、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终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论坛     
正2019年选题参考1.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与周边外交研究;2.国际秩序转型与全球治理研究;3.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前景研究;4.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5.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6.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7.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8.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9.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地缘关系研究;10.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论坛     
正2019年选题参考1.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与周边外交研究;2.国际秩序转型与全球治理研究;3.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前景研究;4.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5.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6.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7.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8.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9.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地缘关系研究;10.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