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经由宪法的确认和法律的规定,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内在结构上看,它是由多层次的子权利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人的基本需要为依据,按照满足适当生活水准的要求,从收入保障权、健康保障权和发展保障权三类基本内容来理解和构建社会保障权利体系,既能与现行制度相衔接,又能为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权利体系提供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2.
从恩惠到权利:纳税人社会保障权的证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征税的正当性在于为公众提供福利,纳税人拥有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偶然的施舍到权利,从应然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的演变过程.目前,社会保障权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项基本人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并为多数国家宪法所认可,已具体化为一项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国家应积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利用立法、行政、司法的一切手段来促进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略论我国公务员的检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拥有三种法律身份,即普通公民法律身份、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因此就有三种检举权的可能.一名公务员作为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他不享有检举权,而作为公民法律身份则享有此权利,且这一权利受到三重法律身份义务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权是公民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参与权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可以从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利体系应该主要包括公民知情权、公民动议权、公民听证权、公民监督权、公民救济权五项权利.  相似文献   

5.
人内在的发展天性总希冀于更美好的发展与自由的获得,而现代国家的要义之一亦在于追求人民福祉与社会进步,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内外相生的发展动因将为人权的确立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通过进一步的法律权利构建,为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将公民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各种权利、特权、权力和豁免以霍菲尔德式的展开加以梳理,厘清现行主要公共卫生法律中公民法律利益的诸多形态,并对其中有关公民法律权利的规范和内容进行梳理、重构,以构建法律权利意义上的公共健康获益权,最终促进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法律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它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法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以自由的实现为目的而设定的;从法的制定和实施看,自由始终贯穿其中。在基本权的发展历史中,公民的自由权历史最悠久,典型的自由权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私有财产权等等。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中国人民获得自由首要之一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选举权、劳动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方面均未得到平等的保护,这是对宪政精神的背离.因此,对农民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既是作为法律灵魂之平等原则的基本体现,也是我国宪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相关国际条约对食物权的明文规定和重视,很多国家已经将国际条约中食物权引入到本国作为保证公民"吃得饱"的权利,为政府设定了相关义务并设置了食物权的实现机制。其中有很多国家明确将食物权作为宪法性权利予以保护,还有一些国家则直接将国际条约中的食物权作为本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适用,而另外有一些国家则通过部门法的形式为本国公民的食物权诉求提供法律保障。鉴于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的现状,有必要将各国食物权的立法现状加以介绍,以供学术界进行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不同教育阶段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在我国,研究生招生阶段受教育权较多表现为受教育条件权和机会权,考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关键在于加速完善立法,建立有机统一的分层教育法律体系,并着重保护考生相关权利和保证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十年对"法律孤儿"、救助机构的跟踪调查,发现"法律孤儿"在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上存在缺失,具体表现为监护养育责任主体不明晰、社会保障与救济存在漏洞、儿童教育与人文关怀程度低、儿童自主选择和表达权受限。通过建构协同发展型儿童福利制度,提供替代性、支持性、发展性和补充性的福利服务能够实现儿童权利补位,以政府主导、机构照管、亲属抚育的行动模式来保障"法律孤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权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本人权。它包括以生存权为核心内容的适度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社会保障权。19至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实践证明,社会权利保障制度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缓解社会不平等进而内在地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必须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本的理念,构建以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保障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机制。为此,社会权利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文化权已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内容获得世界认可。区别于西方世界权利体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中国则注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社会效益的实现。被称为基本文化权益的中国公民文化权是中国语境下的独创,它不仅包含了西方文化权的内容,而且很好的承继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内蕴并与现代法治建设目标相契合。中国现阶段文化改革正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之实现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社会权利,它实质上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看,对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不同,影响着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在我国现阶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主导义务依然重要,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和意识要强化,同时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切实实现一切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权利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这个概念反映了两层关系: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某一国公民意味着享有该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包括请求国家保护的权利,同时也负有该国规定的义务,包括管理国家的义务;二是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相互尊重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下的公民社会,权利意识、平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公民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精神也在逐渐的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私有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中外各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拟从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三重结构对我国宪法与外国宪法作一比较分析,以推动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私法环境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意义上的环境权的确立,为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奠定了道德基础.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实现了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使环境权这一基本人权得到根本大法的保障.宪法环境权概念的确立固然重要,但仍不足以为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和救济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私法环境权是独立于人格权、相邻权、准物权等传统民事权利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在法律中确立私法环境权的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公民"主体,有助于从"国家-公民"(权利)与"公民-国家"(义务)双向度视角对共享进行诠释。共享是平等公民权利的"应有",即公民对平等——人格尊严平等、机会平等、社会保障平等的权利的享有,以及平等权下的共享权——给付请求权的吁求。共享重在积极公民的"应责",积极公民是劳动创造的主体,担负共创责任;积极公民是共享参与主体,在参与中维护公共利益,供给公共服务;同时,共享又塑造着积极公民。共享旨归于公民利益和谐,"剩余共享"是公民利益和谐的现实基础,"合作理性"是公民利益和谐的理性前提,分配正义是公民利益和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权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讨论了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两个相关而基本的问题。首先,本文将公民政治权利定义为: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实现人的内在需要的权利。并指出完整的公民政治权利由公共事务决定权、担任国家公职权、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联合行动权和知政权五个部分有机构成,阐明了公民政治权利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公民政治权利两方面的存在根据:既是人民主权的表现形式和民主政治的具体设计,因而作为手段而存在;也是人实现个体的内在需要的逻辑内涵,因而作为目的与价值,具有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