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界定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前景。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人民调解协议的生效、无效和被撤销应适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但也有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法定纠纷解决方式,但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制约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前景。人民调解不具有民事合同性质,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更好地与诉讼制度相衔接,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初步建立。文章借鉴外国及其他地区的立法,对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启动、审查方式和内容、管辖等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调解协议没有法律效力是制约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努力解决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整合基层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建立大调解格局。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其对于促进农村法律服务制度完善,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提出了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途径,要求从自身机构建设、效力及与其他制度衔接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在调解观念、组织体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应当从立法及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的优势具有主动简捷、及时和经济及广泛的特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非诉讼程序,属于民事司法程序;确认调解协议前法官须向当事人履行询问、释明的义务;启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当事人需向法院交纳相应的申请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期限限制在5—10个工作日内。若调解协议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则可在1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增加5个工作日。应尽快建立司法确认程序,为人民法院审查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提供程序法依据,使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不但有实体法依据,而且有程序上的保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问题从未得到理论界重视 ,实践中 ,各地做法也不统一。有关法律规定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这使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化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概念、特点、格式等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传统调解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国际上享有"东方一枝花"的美誉。但是,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和新型社会矛盾纠纷的不断出现,目前人民调解制度存在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法律效力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经费严重短缺等问题。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需科学界定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解决人民调解经费和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以此促进人民调解制度价值和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法学理论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实际工作者,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核心问题——调解协议的效力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这预示着我国人民调解理论研究有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本文拟就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人民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据法律、政策及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使当事人双方(或各方)相互体谅和退让,从而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特殊性质的诉讼外调解活动。在调解活动中,当事人双方(或各方)依据国家法律、政策,通过协商、谅解而达成协议的行为,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11.
调解的机密性是美国调解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除非各方同意,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所披露的信息以及形成的调解协议,都不能在接下来的程序(包括诉讼)中被强制开示,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调解员也不能披露在调解过程中获得的任何信息.我国立法中,零星体现了对调解机密性的关注,但不成系,应从引入特权形式、明确调解机密性保护的对象和设置调解与审判分离的诉讼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大调解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消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机制和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也符合世界各国非诉讼解决方式蓬勃发展的趋势。以喀什地区为样本,结合其社会转型背景,考察大调解机制在喀什地区运行中的种种困境,为焕发大调解机制的生命力,使之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运行,提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从粗放走向规范、设计相应制度,发挥传统的家庭调解和宗教爱国人士参与调解的优势、推行和规范基层的诉讼调解点制度、不断扩大诉讼调解范围、模糊看待"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在诉讼调解中的适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级法院普遍应用。其附加的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和心理疏导功能及庭前准备功能逐渐凸显,大大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阶段送达程序进行必要的确认,对立案调整期限进行法律规制,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以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涉法上访问题是近年来困扰司法机关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和减少涉法上访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要建立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立信访责任制,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源头上遏制申诉信访案件,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调处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独特现象 ,本文从清代的调处制度的范围和形式入手 ,分析了调处制度产生的根源和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实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在国家干预和调控社会经济过程中因主体建反经济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强制承担的否定性、单向性、因果性经济义务。我国经济法实施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它的救济机制 ,实行经济诉讼。在经济诉讼中 ,要扩大原告和被告的范围 ,适度适用调解原则 ,举证责任应主要由被告承担 ,案件性质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调解是我国本土有效的纠纷解决之道和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它的精髓在于在维持当事人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实质正义,因此调解真实原则必不可少.新时期民事诉讼法改革中,在当事人程序权利得以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坚持调解真实原则,关键在于辩证地掌握该原则的精髓并在实践之中灵活运用,而决不是武断地将之废除.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安典型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宣传推送模式已无法适应新传媒环境的需要。公安机关应当与时俱进,在宣传思路上紧跟市场,在宣传手法上贴近心灵,在宣传方式上注重策略,切实提升公安典型宣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权属争议主要是宅基地权属确定之前的,有关宅基地的占有、使用、收益过程中产生的,除宅基地侵权、宅基地违法及其他宅基地纠纷以外的各种争议和争执,它与宅基地侵权、宅基地违法及其他宅基地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当按照行政处理前置程序、现有利益保护等原则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宅基地权属争议处理程序主要有协商、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  相似文献   

20.
从整体趋势来看,我国司法改革随着从"司法工作机制"到"司法体制"的范围扩大而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切合中国国情和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面临着从"抗干扰"到"获信赖"的转向.司法"获信赖"有其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根据.在具体路径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既突出司法组织主体的精英化和大众化并进,又强调司法制度和程序从技术向情感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