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从呱呱坠地到上大学,我一直穿着母亲千针万线纳的布鞋,度过了人生那段最美丽的年华。那鞋是那样的合脚、那样的舒服。我家祖辈住在湘南农村、资水江畔。父亲当兵复员后在新疆阿勒泰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生产队集体出...  相似文献   

2.
陈杰 《现代领导》2009,(2):10-11
温家宝2003年3月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开场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出息     
父亲节临近,我的心情愈加沉重。遗憾今年工作又难于脱身,清明没去给故去的父亲扫墓。身为长子的我远在千里之遥的南宁,他生前,我倍感"忠孝难两全"之苦;他故后,我只能端视着父亲那慈祥的遗像痛楚、哀思……谈起我的父亲,似乎没有什么可炫耀之言,一则日寇侵华时,爷爷、奶奶和父亲三兄弟为避战乱而病亡、饿死、走失,父亲九岁已是孤儿,其后的悲楚求存,说起心寒;二则父亲是个没有突出贡献的平凡市民和职员,也就不足挂齿。从我略懂事起,父亲给人的印象是:寡言少语,憨厚朴实。有趣的是,不论家里来了亲朋还是稀客,父亲总是例  相似文献   

4.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6.
国闯 《人大建设》2005,(3):56-56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2003年11月,我父亲突发急病去世。在清理父亲留下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张借款条,是邻村王某欠我父亲1万元钱.借款到期2004年10月1日.并由我村村民陈某作担保人。借款期限届满后,当我向王某和陈某要钱时,他们不是说钱已还给我父亲,就是说我父亲已去世,我没有权利向他们要钱。请问,债权人死亡,继承人能否代替债权人行使债权?  相似文献   

7.
爷爷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这是我一生最以为荣的。但我出生时,爷爷却已经走了,这自然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憾事。父亲很少提起爷爷,哪怕是清明一起去八宝山,父亲的表情也始终是严峻的,我们只能默默诉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夕,父亲才和我有了一次关于爷爷的长谈。那一次,我落泪了,我为爷爷不平凡的一生而感慨万千。去广州,去黄埔,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4年5月,我终于成行。上午10时,太阳已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我们来到了鱼珠码头,阵阵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奇,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可码头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8.
秦铁 《现代领导》2009,(4):38-38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6月24日(农历5月14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父亲是长子,有一个弟弟秦邦礼(后改名杨琳),曾担任对外经贸部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9.
神树     
凝望这棵神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人的渺小与卑微。在天地之间,这的确是一棵名副其实的神树,他的神既来自于他的古老,又来自于他的沉默。这棵树早在我父亲、我爷爷、甚至我祖爷爷、我太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16日是我的父亲傅莱去世10周年忌日。父亲去世后的这10年里,我在清理他的遗存资料时,了解到一些家族史,以及他本人历史中许多我所不熟悉的部分,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思念之情亦愈加深沉了。我父亲出生于1920年2月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殷实、温馨的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理查德·石泰因。爷爷是一个财税员,奶奶是个擅做女装的裁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战时爷爷是大本营的后勤军需官,奶奶是个护士;他们在战场上相识、相爱,战争一  相似文献   

11.
(一)大凡识字的人都读过书,然而却只有不多的人才有过被书来读的经历,这经历也许只发生瞬间,但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上小学时,同班有位姓段的同学,他父亲是辛亥革命时的秦省议员,家有藏书万卷。已经忘了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反正我到他家去过一次;当我走进他父亲的书房时,就猛然间有了一种被书来读的感觉,我指的是四下里一直摆排到天花板的书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忽然全都睁开了眼睛,而且张大着嘴,仿佛要跟你说些什么似的。那种惶惊与不安简直无以言表。我很想从书架上取一本随便翻翻,但够得着的书差不多都夹有纸条,自己实在没…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母亲今年又承包了二亩棉花地,加上麦子地,一共是十多亩。我从心里替父母担忧,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年岁不饶人哪。尤其是母亲,常年患有腰痛病,平时走路弯腰都疼得厉害,可她却和父亲一样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精心侍弄着被她视为命根子的庄稼地。辛苦的劳作,使她的病情更加严重,晚上睡觉翻身都很困难。听姥姥讲,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干活利索是出了名的,年年被生产队评为“生产标兵”,在地里干活趁大伙歇息时短短一袋烟的工夫,她已割了满满一大包袱青草,收工回家的路上,还边走边割,就这样母亲利用劳动间隙,每天割五六包…  相似文献   

13.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眼泪     
怎么也没想到,一向性格倔强、脾气暴躁的父亲竟然也有柔情的一面,在爷爷有病住院之际,他也会流泪,哭得像个小男孩一般,这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我的父亲. 父亲一向性格暴躁,脾气急躁.打从我记事时,父亲就像座冷峻的山,让人不敢亲近,不可冒犯.谁都不敢招惹他,因为只要父亲一不高兴,他就会向身边的人乱发一通脾气,不管是谁,都逃不过他的那张刀子般的嘴狠切一痛.  相似文献   

16.
和晓 《今日民族》2018,(10):22-24
算算李伟思这家白族人从医的历史,自他爷爷开始已有三代。虽称不上是医生世家,但他家这三代人可真的与“医药”二字分不开。两个赤脚医生“我爷爷是赤脚医生,是最土的土医生。”赤脚医生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60、70年代,用来称呼活跃在农村、未经专业医疗训练的农村医生。用它来形容李伟思的爷爷,再恰当不过。“爷爷怎么学的医我不大清楚,就知道当地农民生病了会找他看病。那时农村还会以物易物,爷爷给病人治好了病,他们就送给爷爷一些鸡啊、红糖啊。”  相似文献   

17.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那时候没有“外交官”这个词,那时候如果你爸是熟食店卖肉的,别人会觉得很厉害。我父亲可能拥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和文化不算什么。而且我父亲也羞于拿知识和文化跟我交流。他一生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觉得我的父亲没有别人的父亲那么强大,那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因为总看见别人的爸爸把孩子举过头顶,哈哈笑着,拿胡子扎他。我从来没有,那时候会觉得失望。再大一些,男孩会到反叛期,会调皮,很多父亲会教训他们的儿子,甚至于暴打。可是那个时候我爸一声不吭,于是我特得意:哈哈,我爸才是真正想要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9.
付静 《人民公安》2021,(5):20-21
这是一封警察父亲写给警察儿子的家书。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是在紧张工作后的休憩中,或许是在赶赴工作岗位的路上。作为你的父亲,我为我们家庭有你传承我和父辈的事业感到骄傲。受我和你爷爷的影响,你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你也许曾为此深深地思考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我们祖孙三代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公安工作的道路?你也问过我和爷爷,当警察这么辛苦,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爷爷张绍南系四川省内江县贾家乡团总,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爷爷常向父亲讲述参加辛亥革命的事情,故父亲自幼就立下了要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宏愿。思想开明的爷爷知道了父亲要报考黄埔军校,不但极力支持,还为其备足盘缠,又亲自将父亲送上革命征程。第一次出川,爷爷与父亲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告别,父亲回忆:“当年离家,独自伫立船头,大江东去,川江远逝,亲人乡愁渐渐模糊,只觉满心都是报效国家的热情和远大志向。”先父从黄埔军校九期毕业后曾任连长、营长,国民党25师第一团团长,副师长、师长,内政部第二警察总队副总队长,国共两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