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倡导者口中,“教育产业化”不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这不禁让人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号召“娼妓产业化”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这些妓院遍布南京各通衢闹市,内设官妓,供官僚士大夫猜拳行令、点歌赏舞。  相似文献   

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的誓言──杀尽贪官朱元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前,曾自睹元朝官吏的好恶,发誓,有朝一日,做了皇帝,非把贪官污吏龟孙子狠加收拾不可!朱元璋上台以后,除了让造反起家的首领做大官以外,曾选取应天诸府州县地主分子到南京做官,基层也有部分元朝官吏归顺留用的。一...  相似文献   

5.
朱新宁 《群众》2014,(6):74-74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讲过一个流传至今的"一口井"的比喻,对大臣们进行警示教育:一个人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守井"的故事,有个人了解到公仪休最爱吃鱼,便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可公仪休  相似文献   

6.
李斌 《政策》2007,(12):45-46
近期,在媒体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耐人寻味——“守住你的那口‘井”’。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文武百官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做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相似文献   

7.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著名的花鼓之乡,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在与各级、各类媒体打交道时,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对媒体”,着力打好媒体牌、提高美誉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岳晓东 《现代领导》2009,(10):44-44
据调查表明,影响成功人士健康的六大心理问题有焦虑、孤独、忧郁、感情煎熬、多疑偏执、困惑迷惘。它们如六大“心魔”.其个别出现已足以堪忧,一并出现必致人格分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因这六大“心魔”作怪而出现人格分裂,成为暴君的。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10)
<正>《明史杂俎》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答案五花八门,无外"功成名就""金榜题名""富甲一方",朱元璋听后不以为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一语惊众人,朱元璋也颇为满意。以史为鉴,封建帝王的法纪观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从严治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桥兵变一年半后的一个夏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皇宫御花园设宴招待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一批掌握重兵的将领。这些人或者是他称帝前的结拜兄弟,或是赵采集团的中坚人物,都是开国元勋。集兵权功勋于一身。  相似文献   

11.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每当有地方官上任,总要找这些地方官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薪水的问题。朱元璋对他们说, 薪俸虽不丰厚,但像井底之水, 可以天天汲取,不会干涸,希望  相似文献   

12.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头脑里有着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开国之君都是好的,一定是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亡国之君都是坏的,一定是骄奢淫逸、玩物丧志。在争当皇帝的时候,打了胜仗的人──如刘邦──就是成功者;打了败仗的人──如项羽──就是失败者。不以成败论英雄,那只是少数有识之士的想法,事实上一部二十五史从头到尾都是只凭成败论英雄,对成功者锦上添花,对失败者投井下石。 我们只要探讨一下皇帝词人李后主的历史。上述陈腐观念就会受到很大冲击,难以立足。 李后主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国君虽不是江山一统的大皇帝,总不失为雄峙一方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成功是一个骗局,我们的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体系欺骗了我们,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偷看一眼各种学校,你会看到大致相同的景象,世界各地的教育不是为了教我们怎样才能赢而建立的,而是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很愚蠢,这些学校按照19世纪末普鲁士皇帝统治时期所建立的教育体系动作,  相似文献   

15.
明朝在贵州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时期中,贵州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建立了贵州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贵州的统治,是这一时期的关键。明初,“贵州民夷杂处,而夷居十八九,溪洞山箐,内外隔离。”(见《谢东山送李涵入觐序》)可见,朱元璋对贵州的统治,实质上就是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统治。因此,探讨朱元璋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政策,对研究贵州民族史和地方史,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及早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整顿吏治,反贪倡廉,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规定:对京官考核每6年一次,地方官的考核每3年一次,考核等次分为五等。考核等次由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使等监察机关负责核定。为了保证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官吏的政绩,达到奖善惩恶的目的,朱元璋还颁布了《考察通则》、《监纪九款》等法规,对监察官员的执法进行监督、约束。规定:如果监察官“知善不举,见恶不拿”,就要“杖一百”;贪脏者还要从重论罪,较其他官吏罪加二等。如此严正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开国之初的明朝很快走…  相似文献   

17.
吴思  SunKing 《小康》2004,(1):74-76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讨过饭, 打过仗,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 天下,对人情世故的了解相当透彻。他当然 明白自己给官员定的工资不高,所以,在地 方官上任之前,他经常要找他们谈一次话, 讲讲如何正确对待低工资,如何抵抗贪污受 贿的诱惑。他会给自己的部下算一笔很实在 的利害关系账。  相似文献   

18.
天涯 《福建乡土》2008,(5):36-37
我这个人历史知识比较欠缺,只知道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其他老底没有去查过。这次到盱眙,才发现这里竟然是那皇帝老儿的故里。县境内还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这是朱元璋祖父的实际墓葬,以及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据说还是中国第一座水下皇陵。  相似文献   

1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沛学于泅长于深,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经历传奇,足迹遍及安徽、江苏等六省。在武进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朱元津在江南的主要对手,是张士诚和陈友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他向谋士冯氏兄弟询问天下大计,冯国用说:“金陵龙盘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后取军事要地。”朱元津喜而采纳。至正十五年,他出奇兵大败元军十万之后兵发江南。有一次,朱元漳恶战陈友谅,兵败落荒而逃。他子身跑到涅里,见有座小石桥,便钻人桥下躲避,追兵过去后才从桥下爬上岸来。后来朱元津做了皇帝,涅里人把这座三…  相似文献   

20.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李生明中国自古就自"杀一儆百"这条成语。明朝皇帝朱元璋杀了一个贪赃枉法的驸马,威慑了满朝文武,使众多的人不敢步其后尘。新中国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两个人,教育、挽救了20、200、2000、20000多个干部。这两种事实,都可用"完成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