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收藏自古以来就是文物收藏一大重要分支,进入新世纪后,文物鉴定日渐昌盛,然而由于市场缺乏基本的约束管理,鉴定市场乱象丛生,民众权益、国家财产安全越发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对文物市场的深入调查,找寻适合当下文物鉴定的基本鉴定制度,为未来的民间文物鉴定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对文物艺术品鉴定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确实我国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对此,.本文欲从文物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我国文物鉴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3.
张莹 《法律与生活》2011,(19):12-19
2011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播出《“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曝出“富荣”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被五位国内顶尖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价值24亿元人民币。他以此鉴定骗取银行贷款10亿元,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4.
书画类鉴定古之就有,主要集中于文物鉴定,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被鉴定文物是否为某某的真迹还是赝品。此类鉴别一般都是由文物专家或考古专家进行甄别,鉴别时往往拥有供参考的真品或文献。本文通过对两份绘画类试卷是否同一人绘画的检验,从文件检验的角度鉴别绘画是否为同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缕玉衣”骗贷案入手,仔细分析了文书鉴定同文物鉴定都存在的盲目崇拜专家、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希望能引起法律人士对文书鉴定的法律制度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吴悦石——现在的“收藏热”只是序曲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少年时开始学习中国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为著名国画家王铸九、董寿平入室弟子。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画店从事鉴定工作,1984年至2003年为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秘书长。2002年在美中文物协会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并任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只是证据的一种,在被法院采信之前,并不当然地具有法律上的证据效力。鉴定机构应具有超脱性,可设在司法部下,实行一次鉴定制度。允许患方选择异地鉴定,实行鉴定回避制度。在鉴定书中应有各种不同意见的记载,不能只有一种意见的记载,首席鉴定人应对鉴定书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明确鉴定时限。  相似文献   

8.
刑事强制鉴定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刑事要案为公众所广泛关注,在某些案件中,司法鉴定成为直接影响被告人刑事责任的重要手段,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然而学界却少有对强制鉴定构建模式的专门论证。我国应当在法律中规定当事人的鉴定请求权,构建与裁量鉴定并行的强制鉴定制度,确定其适用条件、具体程序及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6,(5):36-36
问:我老家一个亲戚在医院就诊,治疗中突然死亡。事后我们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因有关治疗药品、器械未封存,且事后尸体未作尸检即火化,丧失了鉴定条件,鉴定申请未被受理。请问:我们能直接向法院提起医疗赔偿诉讼吗?  相似文献   

10.
刘琼 《法庭内外》2011,(10):42-42
两件造假金缕玉衣评估出24亿元的天价,促成一起巨额骗贷案件的发生。日前曝光的这则新闻,称得上“骇人听闻”,也暴露了民间文物鉴定的乱象。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在日常伤情鉴定工作中较为常见,它在人体伤情鉴定工作中的重点为原发性脑损伤及后遗症严重程度的判定,对于外开放性颅脑损伤涉及较少,认定时须慎重。现将一例在县级司法鉴定机构被鉴定为重伤,由于存在争议,在地市级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复核时,被重新鉴定为轻伤的案例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2.
练习摹仿笔迹鉴定是笔迹鉴定中比较难的一种,但在司法实践中又比较常见,在借据、收据、签名、批示笔迹的书写上常常被作案人采用。本文对练习摹仿笔迹的特征及其鉴定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作为一般规律的识别要素,以期对练习摹仿笔迹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 ,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 ,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 ,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 ,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 ,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完善我国证据制度。一、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过程 ,是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委托后 ,在约定的时限内 ,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 ,结合对被鉴定人…  相似文献   

14.
“匡扶正义,为民伸冤,明察秋毫,科学鉴定”这是省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对一件不同部门鉴定机构作过三次鉴定的伤害案件经复核鉴定确定为错鉴后,被羁押人送给专家委员会一面锦旗上的16个大字。类似这样多头管理、多头鉴定导致重复鉴定、错误鉴定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15.
周维 《法制与社会》2011,(3):121-122
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开始于1986年,短短24年间就达到空前繁荣的状态。但该行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问题:"赝品横行"造成竞买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缺乏权威鉴定机构"等问题阻碍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保护竞买人的利益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吴正鑫 《证据科学》2000,7(4):157-159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韩旭 《法治研究》2009,(2):17-25
刑事鉴定启动权是刑事鉴定制度的核心,我国刑事鉴定启动权被国家职权机关完全垄断.被追诉人及其律师的申请权也无法得到保障。这种鉴定启动模式使辩方的取证权受到严重抑制,不仅无法形成控辫平等对抗的取证格局.而且对侦控方的鉴定活动辩方也无权参与和监督。学者们提出的“当事人启动制”和“法官启动制”的改革方案.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我国目前都不具有可行性。我国刑事鉴定启动权的改革应当以被追诉人取证权的保障为核心,实行“分步走”的战略,采取“渐进性”改革和“重构性”安排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强化辩方对鉴定程序的参与,增强其获取鉴定结论这一科学证据的能力。“渐进性”改革就是把赋予辩方初次鉴定申请权、建立强制鉴定制度以及引入专家辅助人作为改革的近期目标:“重构性”安排是以构建控辩双方启动鉴定程序为主、法官启动鉴定程序为辅的启动模式作为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目前对于半同胞亲缘关系的鉴定还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ITO法计算两个被鉴定个体之间的半同胞关系指数进行判定,但在部分实际检案中,即使加测更多数量的STR基因座仍不能达到阈值。本文探讨通过家系重建法鉴定半同胞关系,根据被检孩子生母是否参与鉴定,以及缺席鉴定者不同的推测基因型分别推导亲权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临案法医鉴定过程中,由于诊断水平的不同,对轻、重伤标准的理解以及鉴定时机把握的差异,鉴定思路的正误等诸多因素,往往会导致同一损伤而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这势必造成鉴定部门相互之间扯皮,当事人反复缠诉,给审判工作带来许多不应有的压力。笔者从本地区近几年来各类案件鉴定情况统计分析,差异率约在4%左右。  相似文献   

20.
微卫星(STR)基因座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因其高度多态性和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等特点,现在被广泛用于个体识别及血缘关系鉴定中。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在进行父、母、子女三联体鉴定中,可存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基因差异.表明可能存在突变。在此对单亲血缘关系鉴定的890案例分析,15例有一个STR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增加母亲进行检测,以期了解点突变对血缘鉴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