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中国儿童中心启动。中国伦理学会慈孝专业文化委员会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6岁的中华小孝子,并倡议天下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孝心,为孩子做孝道榜样。  相似文献   

2.
资讯     
《小康》2005,(1)
国内社会七大城市孝心调查日前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关锐煊教授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关教授与其合作伙伴,在上述七个城市抽取六十岁以上老人,三十至五十九岁中年人、十五至二十九岁青年人三类样本,进行有关孝道的研究,共收回问卷五千五百一十二份。该研究主要探讨中国的代际关系、孝道概念、安老等三个方面。在孝道概念方面,该调查侧重研究中国人对父母、祖父母的孝道,以及子女、孙子女对孝道的期望。在孝道实践方面,该…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当代黑龙江城乡青年继承了传统孝道中养亲、悦亲、敬亲的内容;孝敬父母不分儿女;精神慰籍方面,女儿女婿作用比儿子更突出;尽孝心存在重物质轻精神满足倾向;“顺亲”心态淡化,随年龄递减认同度降低;学业、事业及经济条件成为影响青年尽孝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会有人以为我写错了。 提倡孝道,大概不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孝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道德领域主要关注的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如果要企业文化也来关注孝心,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再说,即使要关注,恐怕也不大好操作,总不能把是不是孝敬父母纳入招工用人、提拔晋升的条件吧。  相似文献   

5.
张杰 《前沿》2014,(5):74-7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随之变迁。本文从占今的时代背景、家庭观念、需求模式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对孝道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吸收古代孝道之精华,弥补今日孝道之不足,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6.
溪石 《时事报告》2014,(4):42-43
孝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在古人心中孝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当代,孝老爱亲思想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提倡孝老爱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不但可以让人们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更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人人心。  相似文献   

7.
一、简答题 1.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进人人IJ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已达1.3亿,其中农村老人占9000多万。在以家 庭赡养为主的广大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欠缺、青壮劳力 外出务工增多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赡养老人问题显得 尤为突出。前不久,山东烟台、威海、济宁等地农村采取 了“靠制度培育孝心,靠政府引导孝心,靠群众传递孝 ,合,靠社会托起孝心”的有效举措,使敬老爱老成为当地 广大农村的新风尚。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如下问题: (l)山东烟台、威海、济宁等地政府敬老爱老的举措 体现了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孝心不是天生就有…  相似文献   

8.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3,(6):32-33
浙江省文成县孝道文化底蕴深厚,孝道美德扎根于民,孝道故事妇孺皆知。近年来,文成县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尤其是珊溪镇街头村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敢为人先的探索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调查2873名青少年到老年被试,考察了孝道代际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思慕亲情、事亲以礼、奉养双亲、祀之以礼、敬爱双亲等的认同度达90%以上,而顺从双亲、继承志业、随侍在侧、为亲留后等的认同度仅为25.4%~40.6%。孝道观念具有一定城乡和性别差异,如农村被试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显著高于城市,以及男性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性。绝大多数孝道观念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权威性孝道的发展轨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而互惠性孝道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成年早期是互惠性孝道的最高点和权威性孝道的最低点。在不同代际群体里,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都是影响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模式具有较大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自己防老     
有句古话:(养儿防老)。时至今日,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勾头弓腰为儿女无私奉献大半生之后,还得靠子女「反哺」以养残年。然而,并非所有的儿女都尊孝道,于是,不个悲剧发生了,最典型的当数报章揭露的一则消息:《儿子住着金銮殿母亲住着牧羊圈》。当然,这样的反面典型并不普遍,好儿好媳为数不少,有些本例可歌可泣。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大家庭的解体,人到风蚀残年之时,儿女是越来越靠不住了。即便你不住一牧羊圈,端儿女的饭碗也不是个滋味,再难听的话你得听,再难看的脸子你摆看。有些儿女虽有孝心,但…  相似文献   

1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13.
江侠  唐鹏 《桂海论丛》2007,23(4):25-27
孝道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调节亲子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现代孝道伦理以理想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一些不及之处,以纵向传统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许多有待继承和发扬之处,以横向其他国家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可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翟满桂 《求索》2008,(10):221-223
先秦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第一扇重要的窗口。以虞舜名号为标帜的孝道文化,在先秦时期通过对原始巫术的改造提升为礼乐文明,并将忠君在孝道中加以扩张,成就了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孝治之思与汉代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明 《求索》2008,(11):217-220
董仲舒以孝道为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主张把孝道推行到社会共同体之中,使孝道成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建构一种以孝悌为本源,以仁义为核心的德化的治道。这种治道之所以可能,首先是孝道源于天道,本于“天次之序”,重建社会秩序的价值根基和政治秩序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以伦理感召为孝治提供了现实通道,最后是经典学习和礼乐教化构成了孝治的制度化生活方式。董仲舒孝道思想的治道之思,成为汉代帝王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依据。董仲舒以孝道作为为政者感化和教化民众的政治运思,努力发挥孝道对于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展示了其社会秩序建构重视道德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钟健雄 《前沿》2013,(18):53-54
本文以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孝道的影响为切人点,指出要辩证分析传统的孝文化,具体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孝的革新,提出新孝道的理念是“爱谏相融”,特征是双向平等,要求是自觉和尽心,内涵是感恩,目标是博爱。  相似文献   

18.
郭鸿印 《半月谈》2004,(20):26-29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已达13亿,其中农村老人占9000多万.在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广大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欠缺、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使赡养老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前不久.本刊记者深入山东烟台、威海、济宁等地调研时发现,当地采取了“靠制度培育孝心、靠政府引导孝心、靠群众传递孝心、靠社会托起孝心”的有效举措,使农村赡养难问题迎刃而解,敬老爱老成为当地广大农村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将孝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提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以敬为判断标准,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孝道思想的内涵,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1,(9):34-34
河南省郏县陈寨中心村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文帝孝母”“臧功结义”等以孝道为内容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底蕴。近年来,陈寨村两委把弘扬孝道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