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朴槿惠政府将在李明博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韩国的外交政策,以韩关战略同盟关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并在推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方面,努力构建朝鲜半岛的南北信任程序,以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朴槿惠政府还将强化韩美中三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合作,以进一步发挥韩国在中关两国和东北亚外交安保领域中的战略协调作用。朴槿惠政府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将取决于三大变量的博弈,即关朝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中朝关系的变化。随着中关韩朝等半岛周边国家外交安保政策的调整,朝鲜半岛最终将走上和解与和平、合作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2.
朴槿惠在韩国总统竞选期间与胜选后多次指出,要改善对朝关系,既不继续大国家党李明博政府的强硬政策,也不采取民主党金大中政府与卢武铉政府的“阳光政策。’’,宣称要走“第三条道路”。本文首先分析另外“两条道路”,即“阳光政策”与李明博对朝政策之间的主要分歧。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影响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因素入手,指出朴槿惠对朝政策“第三条道路”的出发点是要改变另外“两条道路”非“软”即“硬”的做法。总体方向上很可能是安全上继续保持强大威慑与高压态势,但在经济合作等层面释放更大善意与灵活性。在不降低李明博政府强硬政策“硬”的一面的同时,继承“阳光政策”“软”的一面,甚至会更软。最后部分也指出了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第三条道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3.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50):17-17
如何评价朴正熙的维新体制成了考验朴槿惠历史观的试金石。12月19日,代表保守右翼势力的执政党新世界党候选人朴槿惠女士击败了代表进步势力的在野派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当选为总统。两者得票率分别为51.6%和48%,朴仅凭微弱优势获胜。朴槿惠胜选创造了多个第一: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作为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是第一个总统二...  相似文献   

4.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被迫更新政策,采取包括提升对朝一揽子"抑制力"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行的"均衡政策"战略,推动朝鲜半岛"信任政治"进程。目前,朴槿惠政府扩大对朝拥核的国际抑制力是迫于朝核危机形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会偏离信任进程的基本框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繁荣和统一的长期目标来看,朴槿惠政府采取对朝新政及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与朝互信是明智而"有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6.
朴槿惠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杂的外交棋局。在韩国的外交重心东北亚地区,韩系、韩朝关系均面临两难选择。面对这样的态势,,接手的是一副异常错综复美关系、韩日关系、韩中关朴槿惠如何“破局”问题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外交战略。分析了韩北亚地区面临的外交困境,在此基础上根据朴槿惠在各种场合的言论,韩国在未来五年的外交政策走向。就成为国在东分析了  相似文献   

7.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8日,韩国对外宣布决定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对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个案展示的方法,对韩国决心部署"萨德"系统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外贸、旅游等行业和乐天集团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外交、经济与军事层面提出中国应对韩国部署"萨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的定义出发 ,逐一分析了现存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流派。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建立一门国际关系的综合理论的重要一步 ,但是其本身的理论建设却很不成熟。本文以为 ,还原理论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国际体系的特征 ,也就无法提出一个核心变量。还原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只能描述国际体系内政治与经济作用的某一方面 ,而不能解释体系内的国际关系。国际制度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变量不够有力 ,都难以成为统一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只有结构现实主义的结构概念可以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变量 ,而它的作用为霸权稳定理论和结构现实主义所证明。  相似文献   

11.
朴槿惠时期中韩关系经历较大起伏。中韩自贸协定生效曾推动中韩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并使韩国较早分享"一带一路"红利。但萨德问题将双边关系迅速拉入冰点。文在寅在朴槿惠被弹劾之后上任,修复中韩关系、推动韩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是其急需处理的重大外交问题。朴槿惠的匆匆离任给文在寅政府留下诸多难题,但也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机会,包括因萨德未完成部署而留下的回旋空间,也包括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为中韩经贸关系的恢复搭建了良好平台。文在寅就职至今在萨德问题上决策不断反复,非但没有利用时机推动中韩关系缓和,反而使自己顺利履职面临更多挑战,并压缩了韩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韩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推动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开展,例如卢武铉时期的"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和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过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效果并不理想,美韩联盟、大国权力政治和政府更迭使得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深受约束,缺乏延续性。对于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而言,必须立足于东亚的现实情况,发挥韩国中等国家的经济优势,做好搭台者、协调者,同时要减少政府更迭对中等强国外交的影响,增强其战略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沈定昌 《当代韩国》2015,(3):92-105
朴槿惠执政后相继出台"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德累斯顿构想"等对朝政策,对朝鲜采取了"施压·对话"双轨并行的策略,试图通过对话、人道主义支援,与朝鲜重新建立互信。这期间尽管朝韩双方均有改善关系的愿望,恢复了部分交流、经贸合作有所改善,但南北关系时紧时松,基本上处于"紧张状态"。朝鲜半岛问题错综复杂,半岛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南北关系的好坏,必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美国因素、朝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与"5·24措施"、人权问题等则是这一时期影响南北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朝鲜半岛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影响南北关系的走向。尽管朝鲜半岛涉及众多国家利益,需要多国努力共同解决,但最重要的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要有和解的意愿和改善关系的诚意。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形势变化的关键取决于两个当事国——朝鲜和韩国。2015年是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分裂70周年,又恰逢《6·15共同宣言》发表15周年。朝韩双方在纪念《共同宣言》发表15周年的时候,均呼吁对方要履行达成的协议,进行对话、交流,为改善关系创造有利环境。既然朝韩双方均有交流合作的愿望,那么只要有诚意,南北关系就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裴润 《当代韩国》2015,(2):50-59
中韩两国在环境合作问题上,两国的技术、制度和资金来源有所差异,尤其是对黄沙、海洋污染等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认识和"对策"提供上,两国之间存在争议。尽管如此,中韩环境合作仍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环境合作"这一内容也被正式纳入双方"战略合作伙伴"的议题之中。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中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过程中,探讨韩国政府"复合型政策革新"以及对中韩两国环境合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引入排序概念,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区(FTA)进程发现,这一进程的福利效应有限、合作程度浅显、低关税国家通过建立双边FTA关系加强政治关系的意图明显.同时,本文认为美国将会加大利用双边FTA对东亚国家进行强制性政治干预的力度、不可轻视日韩FTA进程及其可能触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 ,文莱对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强。本文认为 ,作为东盟成员国的一员 ,文莱对华政策的调整 ,是以东盟对华政策的战略调整为基石 ,据此 ,本文探讨了冷战后东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及对文莱对华关系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同中国的关系。这个问题自然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来决定。但同时不可否认,俄罗斯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对政府的决策也产生了某些重要影响。为了全面了解俄罗斯的对华政策,本文拟将俄罗斯近年来对华政策的几次调整,以及俄主要党派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对华政策意向作扼要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礼明 《东南亚研究》2001,(1):59-63,66
冷战结束后 ,老挝加快了对华方针和政策的调整 ,两国关系在经历曲折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老挝实施新的对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老挝对华政策的总趋势将是继续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驰 《当代韩国》2013,(2):127-128
2013年是中韩战略伙伴关系建立5周年,也是对中韩两国都具有不平凡意义的一年。韩国朴槿惠政府正式履新,而中国也完成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更替。两国人民都对上任后的新政府在继续深化中韩合作方面寄予厚望。在此背景下,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资助的第九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于5月18~19日在复旦大学逸夫楼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东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韩国东亚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名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论  相似文献   

20.
祝丹 《当代韩国》2008,(4):47-51
文化合作一直是中韩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基石,而民间文化合作更是两国关系稳定、人民友好的重要动力。本文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两国实际出发,对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历史回顾,全面揭示当前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运行的几种新模式。同时,针对民间文化合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两国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