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共权力异化的两种现象——公共悖论和权力腐败出发,分析了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异化,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人的因素,二是制度的因素。公共权力的异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公共管理的满意程度,动摇了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因此,文章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了一系列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视角考察公共权力异化的成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公共权力异化予以补救的基本路径,即在降低代理成本的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予以制衡,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建华 《行政与法》2005,1(8):27-29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反异化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重要课题。“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反公共性”的结果。公共权力反异化,既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等方式,还必须考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淡化公共权力,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向服务行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异化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自身的异化倾向、权力行使主体的因素及行政组织对权力异化的规约作用不足等。在现实中,公共权力异化往往是与具体的行政组织或行政人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加强行政组织伦理建设,提高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将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能够促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合理、合法地行使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5.
黄春彦 《法制与社会》2010,(23):129-130
公共行政权力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工具,偏离这一宗旨,权力就会异化。公共行政权力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公共行政权力异化的根源所在。在公共行政权力的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的缺位、监管的滞后以及公共行政权力使用者公共伦理的缺失,导致权力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法律法规上厘清公共权力的行驶边界,明确和权力相一致的职责;对权力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增加透明性,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建设,是我国防止公共行政权力异化和对公共行政权力异化进行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职务犯罪的本质:权力异化职务犯罪从其政治学特征来说,无一不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即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的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职务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职务犯罪。因此,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强权力配置与职务犯罪关系研究,科学总结权力配置与职务之间的互动规律,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是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的理论建设。二、权力集中与分解和职务犯罪的关系合理配置权力,并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  相似文献   

7.
邹红玲  张文楚 《行政与法》2002,23(5):45-47,67
腐败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和权力拜物教的产物,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在源头上下功夫。本文简要比较了古今中外四种反腐败的经验,提出预防腐败犯罪,应从体制上遏制权力被滥用,强调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反腐根本之策,并探讨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9.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05,(10):13-15
所谓公权异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机关或个人,偏离执政为民的宗旨,把权力变成为个人或为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公权异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群关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当前,公权异化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掌公权的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现代公共行政体系和行政法的发源地。自从由拉菲利埃提出并由贝泰勒米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公共权力理论诞生以后 ,该理论一度成为 1 9世纪法国行政法的主流学说。但随后 ,公共权力论所倡导的理论受到了狄冀等人的猛烈抨击 ,我国大多数学者也因公共权力论只强调公权而漠视私人利益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然而 ,公共权力论首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被提出来的 ,在当时起到了何种作用以及其历史渊源如何 ,这些有关公共权力论最本质的问题并未受到学者们客观的评价。一、公共权力论的理论基础影响公共权力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即人民主权说、国家…  相似文献   

11.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的根源很多 ,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 ,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 ,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2.
丁德昌 《法学论坛》2006,21(6):86-92
村民自治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制度设计、传统体制的惯性和自治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实践中在自治主体、功能和权力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异化现象。笔者以为,克服村民自治异化,不仅要完善制度供给,强化组织保障;而且还要贯彻村务公开,加强程序保障,建立有效的司法保障机制,更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提高村民自治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郭秋菊 《法制与社会》2010,(33):285-286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表现出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设想所不同的二重性特质。本文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生成的思想基础着手,探溯其二重性产生的原因,并就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对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出对今天政治体制完善和政治理念革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监督制度。“有了国家组织,便有了公共权力,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存在国家组织的政治时代里,监督是人类社会的不朽主题”。犤1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面世起,就引起各方的关注,有赞扬,也有尖锐质疑,人民监督员制度所设定的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成为理论争论的中心,为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特征进行探讨,以求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来自检察系统外部的、以特定的检察权为监督对象、以民主性和权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异化的天然趋向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行政与法》2004,22(3):20-2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新旧体制交接不到位,在行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权力异化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公共权力的属性、异化趋向的成因及其由此造成社会公平失衡问题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另一种视角来寻求一种公共权力约束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制度异化是指因制度缺陷或其他制度外的因素而导致人所建构的行为规范成为束缚与支配人的工具.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在实践运行中表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导致这种异化的内在原因是职务发明制度的缺陷,外在原因是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职务发明制度的异化客观上使得该制度沦为企业奴役发明人、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是整个社会权力系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力体系。其影响力集中体现在对公民权利的干预上。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干预是否应该有根据,其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公共权力限制公民权利的根据中,公共利益是最主要的一个,也是现代政治理论与法律理论中讨论最多的一个。本文在分析公共利益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利益只能是公共权力的多个目标之一,而不能是公共权力的唯一目标;公共权力必须服务于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李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1,(34):289+293-289,293
酌定不起诉既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制度,也是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这项权力在行使过程中遭遇了理论难题和实践困境,适用的频率并不高。本文认为,酌定不起诉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权力之所以被束之高阁,既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操作方面的原因,应当加以完善,使其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公证,犹如一头盲人面前看不见却摸得着的大象,有人说它像一面墙,有人说它像一根柱子,有人说它像一条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又不无道理.本文试从大陆法系公证制度基本点以及公共权力市场化运行角度来分析公证制度,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使公证之"象"能够较为全面、准确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权力机关决策民主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权力机关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必然向我们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提高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要性的思想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优越的制度,只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执行的等方面原因,使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但还不完全,因为“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