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国务院加大对七个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从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它的经济治理、政府规制、政府政策以及其他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中的培育与扶持作用依然十分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政府应从五个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FDI效应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3.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宁委发[2012]61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的部署和要求,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升级,将南京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特制定本意见。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2]4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渝府发[2011]35号),实现"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每年滚动实施百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2012年项目名单见附件,略)。现就推进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重点项目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辽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战略选择。加快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有系统的发展规划,要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完备的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一般金融供给模式对应的服务对象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的知识产权等"软资产"多,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少。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的多数企业普遍拥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而银行容易接受的房地产、大宗原材料、存货等固定资产或实物资产普遍较少。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多,大型垄断企业少。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5%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生物、新材料等  相似文献   

7.
石光乾 《桂海论丛》2011,27(2):112-114
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已成为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构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适时将"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选择,而通过产业政策指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还存在制度性缺失和法律障碍,应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规范和体系,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昱 《传承》2011,(19):54-55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革命性的进步,与传统产业相比,在发展方式上有很大区别,概括起来具有"四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苏府办〔2010]2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市科技局结合国家、省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布局,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突出科技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经过充分调研、专家论证,并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意见,制定了《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你们以技术指引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实施重大项目,集聚创新人才,强化载体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路线与产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正楚  吴艳 《求索》2011,(10):5-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现在面临着产业调整与升级、资源环境约束、技术经济更替等多方面因素的要求和压力。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技术创新的不稳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业政策不健全性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国家战略、部门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三个层面,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路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曾宪初 《世纪行》2012,(1):26-26
1、加强宏观引导,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组织编制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理清各新兴产业与本领域传统产业的关系,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金奎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58-59
一、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一是尽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尽快编制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细化和提升各产业的专项规划,以指导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明确发展重点。对于我市已经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综合考虑现有产业基础、未来发展空间以及与周边区域是否存在趋同性竞争的情况,重点之中还要有重点,在某些优势产业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区域内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认识《决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现阶段为什么选择信息产业等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友伟 《中国发展》2012,12(5):32-35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核心支持作用。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保障。该文认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有效破解融资困境,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并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步伐,施行必要的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尹小平  苏扬 《求索》2012,(1):5-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机构及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通过对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发现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行为、购置固定资产行为以及相关产业的优惠力度不大。借鉴美国、日本、欧盟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经验,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路径,建议应侧重税基式的税前优惠,实行流转税的退税优惠,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研发支出税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1、以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组织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一是聘请高水平智囊机构,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组建高层次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我省自主创新建设提供全方位咨询指导。二是按照重点突破的原则,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做强光电子产  相似文献   

17.
王静 《今日海南》2012,(5):46-4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部署。目前,海南正迎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发展机遇,面对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等多重压力,大力发展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海南可持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11,(6):52-52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最近,山东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公布了全省首批10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而且在资金、土地等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支持。《意见》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统筹规划,其中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一  相似文献   

19.
吴金光  肖丫苹 《求索》2013,(5):26-28
运用财税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的政策选择。我们选取了从2000年至2012年来自高端电子、生物制药以及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上市企业的半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就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上,财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产值。但在结构上,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施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这一影响路径并不是单一的。以财税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因业制宜”、“因地制宜”,并且做到各种优惠政策的合理搭配,疏通财税政策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最近,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也正式出台实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央和各地的发展共识。一、着眼长远,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