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门小刀 《乡音》2014,(9):45-45
在魏晋时期,士人学子最爱好的就是清谈。“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又叫做“清言”。《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定义是:“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相似文献   

2.
论魏晋清谈     
魏晋清谈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谈是魏晋时期盛行的社会风尚,清谈之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清谈在魏晋时期经历了正如清谈、元康清谈和东晋清谈三个发展阶段。魏晋清谈对当时的文教政策、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阎秋凤 《人民论坛》2015,(2):190-192
清谈指的是魏晋时期一种清雅玄妙、高蹈超俗的谈论。清谈之所以与误国联系在一起,有其特定的历史形成环境。清谈误国并非后人所加,在清谈盛行的魏晋时期特别是西晋亡国之后,痛定思痛的东晋士人将亡国之罪归咎于清谈,并运用舆论的力量对清谈给予了无情的声讨和挞伐。  相似文献   

5.
清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6.
清谈无为     
清谈无为,实干兴邦,这是集古今丰富经验、沉痛教训而得出的至理名言。魏晋时期,流行一种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称之为清谈。清谈之风,使士大夫脱离政治,逃避现实,逍遥无为,甚至发展到酗酒吃药,醉生梦死,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清谈不但无所作为,还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清谈无为,清谈误国,这是历史的悲剧,后辈当牢牢记取。然而,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论议会是工作机关蒋劲松发达国家比较美英两种议会模式,提出了清谈型议会与工作型议会两个概念。“议会是工作机关”的论断据此而来。但是,他们关于清谈型、工作型议会的对比包含偏执之处,似乎唯主动、大力立法的议会才是工作型议会。这种看法与发达国家学者们对现代议...  相似文献   

8.
李乔 《同舟共进》2012,(12):25-25
时而听人说起,政协其实就是个“清谈馆”,政协委员不过是“花瓶摆设”。我当了5年政协委员,以我的亲历亲见,不能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这不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9.
日历     
《中国人大》2014,(9):4-5
1980年4月18日,全国人大靠委会召开座谈会。列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从这次会议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会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彭真副委员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彭真说,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也是工作机关,不是“养老院”,不是“清谈清谈”,“建议建议”,而是依法行使权力,进行工作。但是,也不像政府机关,没有那么多日常工作。人大常委会委员中,老同志可以多些,也需要他们作为领导骨干。工作班子,有个别老的也可以,但是,要以青壮年为主,要能做“苦力”,少而精,高效率,精干善战。  相似文献   

10.
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空前的理论巨著。我以为《文心雕龙》的产生,除了继承前人文论成果的历史原因以外,还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形成基础就是清谈。 清谈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上承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两晋大盛,延及齐梁不衰,是始终刘勰一生的世风。当时记录清谈的书不少,现在传世的只有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了。据记载,当时的士人对此废寝忘食,挥麈扪虱,如痴如狂。其中  相似文献   

11.
孙尚清谈: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在谈到企业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时指出,我国企业改革从80年代初的放权让利开始,已走了十几年历程,进入深层次的矛盾,我们还要做艰苦的探索。第一,国有资产所有权承担主体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弄钱     
王学泰 《同舟共进》2010,(11):65-67
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最典型的是《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西晋的王衍王夷甫。这位专注于清谈的高士,即便老婆郭氏在他的床边堆满了钱,没处下脚,早上起来也只是叫婢女"举却阿堵物”(把这些东西拿开),  相似文献   

13.
孙尚清谈国有企业改革在1995年11月举行的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会上,孙尚清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应着重认识和注意七个方面的问题:门)企业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魏晋名士清谈玄理、品评人物、服药饮酒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既展现迷人的风度气派,也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欲乘风归去赞歌这次悻了“惜春常怕花开早”的常情。才过三月,未曾谋面的牡丹已成清谈的主题每年一次的洛阳牡丹花会更成为家信中的主旋律。白天决定去会会这“花中仙子”,入夜便蒲满洒洒飘起绵绵细雨,临到出发又善解人意地抛出一个浅笑。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象逛“古...  相似文献   

16.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大投入胡伟经济学告诉我们,在正常管理条件下,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关系。《老子》有“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思想。《管子》则进一步指出“知予之为取者,政之本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游离于经济和现实之外的清谈哲学,它是一门党性、实践性、群...  相似文献   

17.
虚构类作品被冷落、史传类作品受热捧的社会文化心理 意识形态,古无其词,但有另一个词唤作“义理”,意思差不多。明代士林风气即喜尚义理,热衷清谈,满嘴空话,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既乏实千,也无真学。粱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给它两个概括,一是主观冥想超乎客观考察,一是以理论排斥实践。国家终于在空谈中亡了,痛定思痛,纷起反思。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2004,(6):14-23
在本届“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获得者中,有51%的人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大部分还担任着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看一看他们的创新经验,就会发现.在现代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一点也没有像有人担心的那样,沦于空谈、清谈,甚至闲谈,而是深深地、全面地融人了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游离于经济和现实之外的清谈哲学,它是一门党性、实践性、群众性、综合性、开放性都很强的科学和社会活动,它既根植于、孕育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又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情、利、理”(感情、物质利益、教育)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要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疲软、弱化,就必须相应地加大这三项投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即奢侈腐化之风、金钱崇拜之风、清谈虚浮之风。西晋王朝一步步沦落为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