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去柬埔寨之前查了不少材料,每一样都告诉我,那里很美很贫穷。做足了功课,我踏上热带季风性气候正值雨季的土地,口袋里装满糖果和零钱,因为材料里强调,那里时常有孩子要钱。  相似文献   

2.
一杯牛奶     
那天,一个为了筹集学费而挨户上门推销的穷孩子,发现自己身上仅剩下一毛零钱。因为肚子饥饿难忍,他决定在下一户人家乞讨一顿米饭。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拔牙两个小孩子在路上相遇,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刚拔掉一颗坏牙。”“那还痛不痛?”“我不知道。”“这怎么能不知道呢?”“因为痛的牙留在医生那里了。”扣钮扣军区的上校总督察特别在乎士兵的仪表是否整齐。一日他见到一个士兵犯规,立即吼道:“过来。上衣口袋没扣上该怎么办?”受惊的士兵说:“报告长官,应该把钮扣扣上。”“那还不立即行动?”“是,长官。”士兵战战兢兢地走上前,把上校的上衣口袋的钮扣扣上了。安全证据有一人乘飞机去看望自己的女儿。他突然发现,邻座一位乘客紧张得哆嗦起来,于是他决定安慰邻座。“你为什…  相似文献   

4.
徐新梅看到民工们那无助的眼神,亳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450元钱;帮3位民工补了车票。回到车厢后,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他决定要冲到打击票贩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5.
捐款     
瞅着老乡给工头说着抹了蜂蜜似的话,差点儿叫人家大地走到捐款箱前,把那张早已攥得皱巴巴湿漉漉的一元纸币爷时,他真想扭头就走,但他没有,连日来的奔波使他几乎塞了进去。绝望,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今天若再找不到事儿做,明天主持人发现了“新大陆”,忙袅娜地走过去问他:“你是只有去沿街乞讨。工头看他虽然瘦得像颗豆芽菜,但个头像外地的吧,从哪里来的?”根电线杆,又一脸憨厚之相,就点头答应了:“我不管你是啥他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很不自在。瞅着主持人伸到面文凭,也不管你是哪儿的人,只要有力气就行。你明天来上前的话筒,他挠了挠蓬乱的头…  相似文献   

6.
“凶手”约见法制版见习记者跟老吴分手时已是深夜,我打车回到住处。车子一定绕远了,本来我身上的零钱足够的,而这个一路上花言巧语的司机突然冷下脸,说找不开一百元大票。没办法,我们来到胡同尽头的一个还开张的小铺,我向里面递过钱,说要买一盒烟。我知道,你若只是想破开钱,没人会搭理你,尽管他会很客气,最后让你觉得找他破钱是你的错。在北京和人打交道,有时会有一种被人哄着玩的感觉,用当地人的话就是:“不请吃饭,送你三里地出去。”记得初来北京时要找个落脚的地方,在旅客接待站,我多余地跟了一句:“要干净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记得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上街,偶然遇到断腿的老人沿街卖艺,或看见抱着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的老妇人向行人乞讨,妈妈总是民情地掏出些零钱,让我递给他们。而如今,同样的情景,妈妈却拉住我说:“快走,假的多!”难道是妈妈变得无情了吗?不!还是先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吧。在广州,一个“乞丐”拉住一位“老外”讨钱。“老外”看看只装有十美元的钱包,无奈地摇摇头,意思是没有零钱。而这位可怜的“乞丐”却马上换了一副商人的面孔,说:“没关系,你给多少?剩下的我找给你。”还有一次,一个“乞丐”正准备接受路人的施舍时,“嘟嘟嘟…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我有时感到前途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先代我做件事情,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相似文献   

9.
在批评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原则,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限效应原则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未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在我们的平时教育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后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其实第一次批评时,学…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生人站在你的面前,让你准确地说出他的年龄,你能做到吗?如果一个死人,或者是一堆白骨摆在你的面前,你能说出他的准确年龄吗?你一定会说,这我更做不到了。   是的,别说你做不到,在前些年就是一些专业的人士也做不到。他们也常常为这个而苦恼,因为放在他们面前的是罪犯制造的无名尸体。那么只有说出无名尸的年龄,才能缩小排查的范围,尽早地揭开无名尸的真实身份,为尽快地抓到凶手提供一个重要条件。由此可见,能否说出被害的无名尸的年龄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最近,我见到了一个能解开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难题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一位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前夕向他的导师提交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实地调查、翻阅了大量资料后才完成的,本以为会获得好评,然而,导师却将其论文退还,严厉地令其重写。这位学生向导师请教,他的论文哪方面不好,需要改进。导师说:“你缺乏严谨的态度,你论文中共有四个不精确的地方,我都用红笔做了标记,你自己看吧。”导师在哪些地方用红笔做了标记呢?2400多人、8300多米、接近86%的受访者、60多个发展中国家。这四个有数字的地方都被导师用红笔做了标记。在导师看来,该生论文中提供的这些数据不精确,是不能作为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史栓群是河南省唐河县龙潭镇人,去年年底的一天,他来到唐河县郭滩镇卫生院收费处,凑到在此交费的郭滩镇村民董某身边,迅速将董某口袋内800元现金偷走。当他正准备离去时,被董某发现抓住他的衣服质问。在拉扯过程中,董某将史栓群的上衣扯下,史趁机仓皇逃离。事后董某发现史的上衣口袋内装有户口证明一份,还贴有史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曾小林 《今日广西》2007,(20):44-47
在东莞企石镇,有这样一个“奇人”,他名叫邱启光,1992年。他与女友一起来东莞打工,下车后口袋里只剩下75元钱,为了谋生。他干过泥水活、做过油漆工,喂过猪,做过食堂……天道酬勤。十几年过去,当初一无所有的邱启光经过努力拼搏,已成了一家钢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创办的企业产值过亿,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相似文献   

14.
错位的因果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来自异乡的小伙子,白手起家,从小生意一点一点做起,做成了千万富翁?因为他比别人都勤快,常常凌晨3点钟就起床干活,天刚蒙蒙壳就推着三轮车送货;因为他讲诚信,货物进出从来是秤平尺足,从无缺斤少两;因为他为人谦和,不计较,遇到客人没零钱,就说算了没关系。即使后来做大了,身为千万富翁的他依然生活简朴,非常低调。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大家都愿意选择他这样的生意伙伴。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你才瞎眼有一个人请来木匠装门闩,木匠却把门闩装在门外面。这人责怪木匠说:“进内外也分不清,你这木匠真是瞎了眼啦!”木匠反唇相讥道:“你才瞎了眼哩!”房主人说:“我怎么瞎了眼?”木匠说:“你有眼,为什么会请我这瞎眼木匠?”无题警察:“先生,这里是禁止吸烟的,请缴罚款50元。”阔少:“简单,这是100元,拿去找。”警察:“可是我也没有零钱找你。”阔少:“那么,你也吸一支吧!”虚报警情两名新入伍的警察在街上发现了三颗手榴弹,决定把它们带回警局去。“如果有一颗爆炸了怎么办?”年龄较小的一个警察问。“没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了河南团代表。当与裴春亮代表握手时,胡总书记亲切地对他说:“感谢你为山区群众所做的这些好事,你还要继续努力啊!”裴春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山区群众做了哪些好事,以至胡总书记要当众感谢他昵?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又是怎样履行自己职责的?这越来越引起人...  相似文献   

17.
直觉并不一定就“靠不住” 领导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同时,在作出决定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直觉作为抉择的基础。当你飞行穿过一片雷暴区之时,你不能不采取迅速行动,而且在那种危急时刻,需要作出的反应之快已经让你无暇对自己的行为做足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19.
张若帆 《中国减灾》2011,(22):25-26
灾难来临的时候,你想到了谁?这一天的早晨,像30年中经过的每一天,没有任何新奇。你还是匆匆忙忙地冲出家门,忘了和猫咪告个别,也来不及给赖在床上那位一个早安吻,街上依旧交通拥挤,空气的质量一般般,但阳光还是很温暖,昨晚他塞在风衣口袋里的手套真是舒服。你一直以为幸福就是这样的,日子平静而又静悄悄地流淌下去,有一个孩子,全家一齐去游乐园,去海边,两个人一起两鬓斑白地衰老。这一切想  相似文献   

20.
领导同志不要过于偏爱那些事无巨细必“请示报告”的人,别以为什么事情都请示你,是尊重你,是组织观念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主,就是他什么责任也不想替你担当。你同意做的,做错了由你负责;你不同意做的。贻误时机的责任也将由你来负。这是尊重你吗?这是组织观念强吗?他是把上级当成了自己的“拐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