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雄 《理论文萃》2000,(6):36-39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解析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市场层面的非均衡、信息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经济个人主义的信仰和方法受到了怀疑和查审。人们不断追问:每个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陈述能否都可以直接还原为关于个人经济行为的陈述;经济行为本质上能否归属于单纯的个人理性的计算;在信息非对称的经济世界里。个人最大化目标能否完整的实现;个人的经济自由度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经济决定论的因素中有无非经济因素的存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经济学本身是无法达到的,许多问题的性质都涉及到哲学问题,这里仅就经济个人主义的语义范围、哲学渊源和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作些粗浅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光伟 《理论学刊》2006,1(7):55-5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两个层面,马克思经济学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哲学对于经济自由主义批判的前提下,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完全可以实现其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具体融合,进而决定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真正科学的经济学应是合科学伦理判断的经济学.科学伦理即促进人生幸福的伦理.合科学伦理判定的经济学也即促进人生幸福实现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根本主题只能是人生幸福.幸福主题缺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缺陷,也是此经济学不正确性的根本原因.关于幸福实质的不同认识并不妨碍人们在幸福人生必备的基本要素方面达致共识,追求“物质化”的客观标准恰是妨碍人生幸福实现的重要原因,牺牲的意义在于能避免或减少牺牲.所以关于经济学落实幸福主题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均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4.
绝对化的经济理性导致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经济理性是近代经济学鼻祖英国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斯密凭着自己对人性的观察,认为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都有理性的利己之心,主观上的利己心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展开竞争,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深处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通过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来揭示人类社会奥秘的思路,学习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而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人道的经济现象的批判,深刻剖析了国民经济学的反人道性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道德伦理的忽视.他通过对人的真正本质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指明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应是实现经济和道德的双重进步.  相似文献   

7.
岳森  吴佑坚 《学习月刊》2012,(16):94-95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即为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经济学也是厂商、家庭和政府等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理论依据,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我国三本院校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政府、市场的边界和效率,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和设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收入再分配问题,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公共规制和公共定价,公共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马广奇撰文指出在我国开展经济哲学研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经济学和哲学怎样耦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经济哲学。经济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结合。它既不完全属于哲学,是哲学的分支;也不完全属于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它是从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中产生的又高于经济学和哲学的一门新学科。经济哲学主要关注两类问题:一类是对各经济学说研究范式及其经济学概念进行合理评价;一类是对  相似文献   

10.
白澎 《探索》2004,(6):56-59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归纳分析每个阶段的主流观点,揭示了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局限性,以便我们批判地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胡钧  施九青 《理论学刊》2007,6(11):56-61
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方向:西方经济学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是也不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经济学只能植根于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绝不应局限于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求灵感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解读“穷人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尔茨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致力于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穷人经济学理论.温家宝总理引用穷人经济学意欲表明,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帮助穷人找到致富的道路.解决好农业问题,才能有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穷人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富人理论"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傅沂 《理论学刊》2004,(8):35-37
从后现代主义哲学视角重新审视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一现象 ,可以从四个层面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方法 ,有利于经济学研究重心的重新定位 ,使其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类经济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第一次尝试,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批判思想。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生产活动这一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层次的考察,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哲学前提是抽象个人,基本构成要素是工资、利润和地租,具体表现在生产异化、分配异化、交换异化和消费异化,还指明了消除经济异化的现实途径,从而开启了由道德批判向经济结构批判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经济学和经济仿真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与传统的研究手段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两个角度分别对实验经济学和经济仿真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实验经济学与经济仿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树 《探索》2003,(5):51-54
所谓行为经济学,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它以现实为基础构造理论,从而摆脱了传统理论以抽象的假设并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束缚,给经济学研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行为经济学倡导并注重对人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为现代经济学建构了一个"充满人性和人类价值"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学成为人的科学,人成为经济学的主体,这一价值取向达到了科学与人性的有机融合,是经济学上的一场"行为革命",也是经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本文对行为经济学的形成动因、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阐述,并对行为经济学作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方法是经济理论的精华,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方法的理论.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方法论.因此,我们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有益成份,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6,(8):60-60
比较经济学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学向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学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连接装置,在理论上、操作上乃至意以形态上为经济学的演进提供了有利条件。该书在研究比较经济学在中围的传播、发展及对中陶经济改革的影响的同时,详细讨论了比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展示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反思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破膊政府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一套,而是开始联手挽救经济.反思金融危机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必须反思理论和舆论导向.没有完全卷入"全球化"的中国,有庞大的内部需求尚待启动.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面前,完全有可能先稳定后发展,并带动全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