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是影响朝鲜核问题走向和东北亚安全架构与形势的主要因素。当前美国对朝主要以诱拉为主,着重通过交流与对话解决与朝鲜在朝核等问题上的分歧,且取得明显成效。这对朝美关系的改善与朝核问题的解决,很有裨益,并将对东北亚安全局势及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朝以压促变的政策,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仍存变数,东北亚安全模式尚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朝鲜半岛核问题出现以来,重在推动朝鲜放弃核武开发、重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随之展开,但过程并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岛形势整体呈现下行、恶化之势.特别是2016年以来,对抗面进一步凸显,半岛形势的复杂性与前景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是相关国家互动与博弈的结果.若任由事态发展,朝鲜半岛再度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为推动局势朝缓和方向发展,确保东北亚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地区相关国家要克制,要明智,要有大局观.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局势的发展直接影响朝鲜经济的发展程度,间接决定了中朝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双边贸易的走势。因此,对东北亚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是指导和规划中朝经济合作的必要依据。东北亚局势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将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评估中朝经济合作可能遇到的机遇和风险,为规划中朝合作项目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5.
朝核问题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自从朝核问题出现以来,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核问题已然成为东北亚安全的焦点与核心。基于东北亚的区域特点和安全形势,朝核问题的地区解决方式应该是比较稳妥、长远、符合现实的,同时需要地区内主要大国的推动以及双边与多边机制的结合,重要的是在区域的核心点上将朝鲜纳入国际社会的发展轨道。然后,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去探索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时永明 《和平与发展》2009,(2):20-22,74-80
奥巴马在美国众参两院均由民主党主控的背景下执政,这将有利于奥巴马按自己的意愿贯彻其对外政策。当前的东北亚局势是六方会谈在曲折中取得进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特别是中日韩合作)开始加温,美国与东北亚关系面临重构。未来东北亚可能面对一个愿意以对话方式解决问题的美国政府.这是东北亚的重要机遇期,而东北亚能否实现变化,这本身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韩关系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一是相互利益的认同;二是发展目标的共识。此外,政治共享性、经济互补性、地缘临近性、历史纽带性、文化相似性等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化解东北亚的冷战格局、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并抑制新冷战思潮的形成。对制约半岛南北战争的可能性,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制约美国的东北亚战略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同时,改变了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环境,并有助于推动东北亚自曲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东北亚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 东北亚地区是二战后大国关系盘根错结,民族、边界、领土、意识形态冲突频起的地方。在东西方冷战时代,朝鲜半岛成为观察亚太地区政治军事形势的晴雨表。在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今天,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又成为判断亚太新格局如何形成的主要依据。冷战的结束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全面的缓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缓和局面。然而,东北亚地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俄美在该地区也部分裁减了军备,俄韩、中  相似文献   

9.
由于海岸线曲折复杂、岛屿较多,东北亚国家相互之间基本都存在岛屿归属、海域划界等有关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的争端。在经济形势良好、贸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国为了照顾经济发展的大局,有可能暂时搁置或淡化这些争端。然而,这些争端如同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因为一次突发事件而引爆,给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分析了南北峰会成功召开的重要原因及其对东北亚稳定与合作的影响,同时认为东北亚局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