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曾任…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萧楚女…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原名李曹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参照<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日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4.
1916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的时候,有一天,陈独秀初次到李大钊家。他站在收拾得整洁有序的院中,高声问道:“大钊在家吗?” 一个老妇人从屋里走出来。只见她头绾农村妇女常见的那种老式发髻,一双小脚,头发已有些花白了。她用手掸掸围裙,神情羞涩地问:“大钊不在,先生有  相似文献   

5.
1916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一天,陈独秀初次到李大钊家.他站在收拾得整洁有序的院中,高声问道:“大钊在家吗?”一个老妇人从屋里走出来.只见她头绾农村妇女常见的那种老式发髻,一双小脚,头发已有些花白了.她用手掸掸围裙,神情羞涩地说:“大钊不在,先生有什么事吗?”陈独秀客气地说:“你是大钊家的女佣吧,我来找大钊谈点事.”那老妇人赶紧把他让进客厅,端上一碗香茶说:“先生喝杯茶吧.大钊这就该回来了.”说完,老妇人又到厨房里去了.随之,厨房传出了洗濯声.  相似文献   

6.
1916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的时候,这一天,陈独秀初次到李大钊家。他站在收拾得整洁有序的院中,高声问道:“大钊在家吗?”一个老妇人从屋里走出来。只见她头绾农村妇女常见的那种老式发髻,一双小脚,头发已有些花白了。她用手掸掸围裙,神情羞涩地问:“大钊不在,先生有什么事吗?”陈独秀客气地说:“你是大钊家的女佣吧,我来找大钊谈点事。”那老妇人赶紧把他让进客厅,端上一碗香茶说:“先生喝杯茶吧。大钊这就该回未了。”说完,老妇人又到厨房里去了。随之,厨房传出了洗濯声。陈独…  相似文献   

7.
这对樟木书箱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为了保存会议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书箱,加之樟木能防蛀虫,他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为了能把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书籍保存下来,他曾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但敌人不顾李大钊遗愿,将箱中的所有书籍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空箱子。李大钊牺牲后,夫人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故乡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见证,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8.
《党建》2020,(7)
正"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1927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狱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写下的《狱中自述》,也成为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绝唱。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大钊同志,字守常,1888年10月6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钊同志自幼就是非常勤奋好学的,他在青年时代很早就有了“深研政治以期挽救民族之思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作为一个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李大钊同志,曾对辛亥革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幻想从此可以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和瞿景白、瞿坚白瞿秋白(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江苏常州人。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母亲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后改名为“秋白“。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原名庆同,字仲甫,因故乡有独秀山,取了笔名“独秀山民”,后略而为“独秀”,原名反倒鲜为人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他曾四次赴日本求学,1915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新青年》。这个杂志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教育、鼓舞了一代青年人,成了五四运动的“指挥部”。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新青年》,很难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陈独秀会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局的书记。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谭平山,原名谭鸣谦、谭彦祥,号聘三,广东高明人。中国早期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中共广东支部的主要创建者。当时,中共党内有"南谭(平山)、北李(大钊)、中陈(独秀)"之说,被称为"一个像李大钊和陈独秀一样出名的老人"。谭平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与良好家风的传承。他时刻以"爱国、为公、奋斗"的家训,言传身教,教育子女,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和奋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被毛泽东称作是“一个大好人”,“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毛泽东最初知道李大钊的名字,是1916年9月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他从杨昌济先生那里第一次见到《新青年》杂志,并阅读了李大钊撰写的《青春》一文。文章号召青年“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毛泽东大受鼓舞,对这些宏论极为赞赏,很为之振奋。他说:“是的,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东北的共产党人,曾与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有过直接交往的,为数屈指可数,李铁钧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铁钧,原名李权。1899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县一个农民家庭。7岁上私塾,1914年考入哈尔滨吉林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19年考入天津直隶公立法政专科学校学法科。入学校后,李铁钧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启发了新的思想。时值“五四”运动发生,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天津学生联合会,被推选为执行部调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7.
乐亭     
作为李大钊同志的故乡,大钊精神已成为推动乐亭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乐亭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习发扬李大钊同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咬定建成全国百强、美丽乐亭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认为。李大钊的“遗文”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的事业史迹和思想遗产,已成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的这部《李大钊传》,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尽管有关李大钊研究的论著已不少,但朱著却呈现别一特色。作者从复杂的中西文化背景上,剖析李大钊思想的形成过程。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与交锋的时代,作为智者,他受到了新思潮的浸染,并且由此展示了独自的新观念。如“青春”精神所含的意蕴,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它与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而唯物史观的形成,除了来源于马克思的学说之外,本书显示,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早期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作“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的活动家高君宇。他师从李大钊,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在莫斯科亲耳聆听过列宁的教诲。他与才女石评梅圣洁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佐证了周恩来那句“革命与爱情没有矛盾”的名言。 生平   ●“五四”运动中,高君宇等十几个学生冲进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 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 (今属娄烦县 )。 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少年高君宇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购了《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