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经济犯罪现象突出,危害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有法不依、权力干预、惩治不力,最后提出了遏制和减少该领域经济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硬核”,国家经济转轨面临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尽快建起市场经济的体制“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局部产权制度真空,造成的社会产权普遍残缺是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这种产权普遍残缺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国应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完善法制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主体产权制度,顺利完成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3.
洗钱犯罪对当今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构成严重的威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与国际经济秩序并轨的初期 ,预防和惩治洗钱犯罪将可能成为我国预防和惩治国际经济犯罪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洗钱罪的特点、危害、对策以及对中外洗钱罪进行的比较 ,以期对我国经济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文中指出我国当前军人经济犯罪产生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历史时期,军人经济犯罪的原因产生于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运动中,这个原因母系统由军人经济犯罪驱动系统和军人经济犯罪制约系统组成。这两个子系统的自动和互动构成军人经济犯罪的驱动力和制约力,驱动力大大超过制约力是军人经济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都破坏社会秩序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按照自身规律有序运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经济体制转型的有序进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调控和约束,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惩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秩序,是…  相似文献   

6.
经济刑法立法是国家用以惩治和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的专门手段,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经济刑法立法的作用,必须针对经济犯罪的特点,在经济刑法立法过程中切实贯彻立法的可行性原则,确保其立法能够得以适用和施行。为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从不同方面入手加以努力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诉讼诈骗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它不仅侵犯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还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声誉和法律的权威,必须予以有力的打击。为此,建议立法机关通过修改《刑法》或者颁布《刑法》补充规定的形式,对诉讼诈骗行为从立法的角度予以规范,尽力避免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活动认识混乱、打击不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犯罪明显增多,危害日趋严重。打击不力是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其中,理论研究滞后,对经济犯罪侦查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认识不清,是影响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重要原因。本文着眼于目前公安机关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普遍存在一的些认识问题,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突发社会灾害状态下惩治经济犯罪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本文拟从界定和描述突发社会危机中的经济犯罪入手 ,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以有利于打击危机时期经济犯罪活动 ,对保证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财产权利,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现象。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与隐蔽性强等特点,应采取有效侦防对策,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经济犯罪”一词早在1872年英国人希尔就是提出来了,但直到1939年美国犯罪学家苏迹兰提出“白领犯罪”之后,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我国法规当中正式出现“经济犯罪”一词是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但是,在这个法规中经济犯罪被称为“经济领域中的犯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犯罪层出不穷,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经济犯罪”概念,是立法、执法的基础,最我ffJ研究经济犯罪规律的出发点。直到今天,法学界和执法部门对“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2.
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的经济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现代经济犯罪的成因比传统刑事犯罪要复杂得多,经济体制改革、法制转轨.人口流动之类的社会因素均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一起经济案件可能导致一个或数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一些大案要案涉案资金数额巨大,给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经济犯罪往往与腐败现象紧密相连,经济犯罪滋生腐败,腐败行为掩护经济犯罪,极易引发上访等集体性案件的发生,威胁国家政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涉众型经济犯罪在侵害不特定多数人财产权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的不和谐因素。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具有显著的特点,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除了在侦查阶段上要注意谋略和方法的运用外,在破案后,一定还要注重案件的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是各类犯罪中罪情最为复杂,手段最为隐蔽,性质易于变化,危害极为严重的犯罪。研究经济犯罪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寻求惩治经济犯罪的立法、司法和社会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经济犯罪的特点与惩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国家经济犯罪已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犯罪呈现出四大特点:经济犯罪种类齐全,危害严重;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跨国性和国际性犯罪不断增加;经济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勾结且向产业化发展。为了惩治经济犯罪,西方主要国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对策体系,包括立法对策、司法对策、社会对策、防范对策、侦查对策和国际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正处于由旧的经济体制向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转轨期,各种矛盾、撞击、震荡、摩擦会相伴而生,与此相联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也会呈现新的变化,从而给严格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认清其变化规律,有利于准确打击犯罪。基此,本文就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变化规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公安机关内部组建专门的经济犯罪侦查机构,是由经济犯罪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大打击经济犯罪力度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目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下,经侦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经费不足以及警力量少质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侦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侦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实现全国统一的打击经济犯罪刑事执法,建立垂直管理的公安经侦体制。但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必须防止克服了“块块”分割的问题,却又导致“条条”分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与刑法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刑法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内在变革:从政治功能观到经济功能观;从对经济犯罪的过度介入到适度调整;从对公有制经济的重点保护到对非公经济的平等保护;从罪刑心定到罪刑法定;从刑法偏重于打击犯罪到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并重;从对经济犯罪的重刑主义到宽严适度等等。刑法观念的变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经济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经济诈骗案件成为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贪污贿赂犯罪突出,单位经济犯罪不断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经济犯罪将呈现长期化、国际化和手段现代化等特点。控制上海经济犯罪恶化的对策应是综合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案源不足、侦查部门等案上门、侦查员依赖现成证据材料就案办案等问题,以至造成社会上许多经济犯罪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受到打击处理,这既妨碍了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又使得部分经济犯罪活动得以逃脱法律制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造成很大不利。要解决以上问题,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实施主动进攻策略应当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