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性灾害治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机构改革后,中国救灾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已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对口管理、相互配合、社会协同的科学救灾工作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共危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应对的挑战。社会公共危机的基本性质、全球化及我国社会转型、改革深入的历史背景,决定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理念,在已初步建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推行,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理性认识了我国近年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政策建议。一、对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理性认识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纵观改革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2):3-3
2009年6月3日,贵州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部署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相似文献   

5.
活动经费是NPO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费模式将直接关系到NPO的发展壮大和长远战略。现有的经费模式大多是在政府全包或收费营利之间选择,这既可能使NPO丧失独立和尊严,又可能导致背弃组织公益性宗旨。建立政府、企业与NPO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增权,把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结合起来,把接受捐助与合理收费结合起来,将是NPO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信息公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政府时常要面临危机管理的严峻考验。如何处理危机,如何公开与危机相关的行政信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本文详细阐述了危机管理中行政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社会管理状态折射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发包"愈演愈烈,与之而来的是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击鼓传花"现象日渐显现,造成上级政府考核问责的泛化、虚化和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疲态化、形式化。基层社会管理中"击鼓传花"现象的产生从深层次上缘于地方分权体制的错用,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属地管理体制的滥用。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减轻基层负担背景下,改进基层社会管理,需要从效率和合法性的价值理性与问题发现和问题处置的工具理性出发,以权责分明、权责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制度设计为根本保障,将资源、管理和服务真正下沉到基层,从而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8初南方冰雪灾害给共和国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些损失反映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着预警预防机制不完善、危机应对计划不完备、善后评估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很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就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强化理论研究,加强对公民的危机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非典"事件看政府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晓霞 《求实》2003,(7):50-52
"非典"不仅使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使政府的公共管理面临着一个新课题,即如何管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随着现代政府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加剧,政府管理的脆弱性亦渐趋突起.因此,如何管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使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达到最小限度,无疑成为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强 《前线》2010,(2):36-38
<正>进行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健全适应首都功能定位和直辖市政府职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关键举措。这次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从2007年10月开始准备,于2009年年底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1.
童星 《学习论坛》2012,(8):47-50
危机的真正原因在于风险,灾害(突发事件)只是风险转化为危机的"导火索"。与此"风险、灾害(突发事件)、危机连续统"相应,必须完善涵盖风险管理、灾害(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三位一体"全过程应对体系。实现"三位一体"的战略治理,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完善灾害(应急)管理。这适用于近期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二是加强危机管理。这适用于中期与事故灾难。三是推进风险管理。这适用于远期与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2.
高韧 《求实》2014,(3):79-83
城乡二元向城乡一元的社会管理转型会伴随涵盖战略、制度、体制、机制等诸多层面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系统改革,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建贯穿其中。社会管理转型时期,改革的难点是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契合,主基调是加大供给力度,焦点是将由政府责任落实转向市场化改革。社会管理转型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深化,需要以"四化同步"为契机,依托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分类管理举措,并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20日,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在这一轮改革中,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力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做到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允许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政府职能特点来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要。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开始启动。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机关后勤保障能力。──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机关后勤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机关资产,保障机关运转的任务,为了适应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必须改革旧的管理体制,转变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  相似文献   

15.
高钏翔 《唯实》2009,(3):74-77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处理大量程序性的常规事务,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带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的非常态事件。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这对新时期的各级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危机管理中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谱系和策略选择是必备的一项基本修炼。  相似文献   

16.
李伟书  杨中杰 《前线》2010,(12):50-51
<正>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意见》中明确提出,"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几年来,怀柔区北房镇作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之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提出地方机构改革“7+1”的指导思路,首次将“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亦有存在着“大部制”思维改革的必要性。以“大部制”视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形成职能清晰、分工合理、关系理顺、结构优化、效能提高的新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开始。为了使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走出以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我们认为,从县乡政府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出发,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强政府。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各种危机事件增多,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危机意识薄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定位存在偏差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成为信息公开的主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者、协调者和善后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后,新一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五个重点: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其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把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三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四是乡镇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改革示范.五是进行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这些改革,有些是从整体上推进的,也有些是通过综合改革示范如深圳、滨海新区等展开的.按照党的十七大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并通过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