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枢迷走背核复合体(DVC)血管活性肠肽(VIP)参与电针对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冷应激法复制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通过中枢DVC微量注射VIP,观察电针对胃黏膜血流量(GMBF)、损伤模型(LI)和跨壁电位差(PD)的影响。结果:中枢DVC微量注射VIP后,模型组GMBF、PD明显增加(P<0.05或P<0.01),LI下降(P<0.01),电针对中枢DVC微量注射VIP后的GMBF增加有协同作用。结论:VIP参与电针对损伤的胃黏膜的保护作用;DVC是VIP作用的中枢特异性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灸预处理对乙醇诱导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探讨灸法对胃黏膜损伤“未病先防”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灸预处理组,每组10只,先对灸预处理组大鼠进行艾灸“足三里”“中脘”,再对模型组和灸预处理组大鼠进行乙醇灌胃制备胃黏膜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和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UI显著高于正常组,灸预处理组U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结构破坏严重,有出血灶和炎症细胞浸润;灸预处理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损伤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灸预处理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胃黏膜组织TLR4、MyD88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预处理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灸预处理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Robert[1]首先发现前列腺素(PGs)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不久又发现胃黏膜本身也有适应性细胞保护的功能.受这些研究成果的启发,国内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药保护胃黏膜的研究.初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健脾益气中药范围,这主要是基于中医脾胃与人体消化系统和防御功能的密切关系,故设想健脾益气药物对胃黏膜局部的防御能力应该有一定的作用.研究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以后的研究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不仅有自拟复方,也有传统古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还有针灸对胃黏膜的保护等.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中药除了健脾益气类以外,还有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等.不少外国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也参与了该项研究. 1 抗实验性胃黏膜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气辨析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氏和中颗粒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水浸应激型、乙酸烧灼型和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胃黏膜损伤大鼠溃疡面积和胃液成分;进行小鼠胃排空试验,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胃排空率.结果:马氏和中颗粒大剂量能显著降低溃疡面积,显著降低胃液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促进小鼠胃排空,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P<0.01).结论:马氏和中颗粒对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探讨VIP参与针刺对胃黏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冷冻-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胃黏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以胃窦部为主.胃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大鼠VIP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变化,提示VIP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信号分子参与了针刺对胃黏膜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载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组织工程支架(APS/PDLGA)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APS/PDLGA超细纤维,构成三维纤维网状组织工程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貌,并计算直径;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检测载药量与包封率;将APS/PDLGA用于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修复,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实验组皮肤修复进程。结果 APS/PDLGA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直径(2.56±0.50)μm、载药量(5.22±0.076)%、包封率(90.06±1.31)%,覆盖APS/PDLGA纤维膜组的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约在第18天完全愈合,新生上皮外观与结构和正常皮肤相似,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空白PDLGA纤维膜组和对照组创面(P<0.01)。结论 APS/PDLGA纤维组织工程支架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有望应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观察胃黏膜血流量(GMBF)变化和电针对GMBF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中枢进行定位和注射,电针足三里穴,用氢气清除法测定GMBF;放射免疫法测量外周血中VIP含量。结果:DVC微量注射VIP后,血中VIP含量增加(P<0.01),GMBF明显增加(P<0.01)。电针(EA)足三里穴加强了GMBF放大效应。结论:DVC注射VIP对GMBF有放大效应,证实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NEIS)中VIP是重要的神经肽,DVC是VIP作用的社会中枢特异性部位之一,电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健胃冲剂治疗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方法 复制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将术后恢复较好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健胃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各组末次给药24 h后,立即自胃食管交界上0.5 cm处向咽喉部截取长约1.5 cm的食管组织,测定其pH值,并观察各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pH值显著降低(P<0.01),食管下段大体标本肉眼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显微镜下病理评分(反向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健胃冲剂高、中、低剂量组pH值显著升高(P<0.05),大体标本肉眼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显微镜下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健胃冲剂高剂量组在升高pH值和食管黏膜显微镜下病理评分方面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光镜下正常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黏膜上皮细胞层内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增生,严重者出现黏膜糜烂;健胃冲剂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雷贝拉唑组改变与健胃冲剂低剂量组基本相同。结论 健胃冲剂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模型大鼠食管下段黏膜的酸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枳黄方(ZHF)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ZHF保护性试验和ZHF治疗性试验,记录大鼠醉酒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血清生化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结果:在ZHF保护性试验中,ZHF能缩短大鼠醉酒时间(P〈0.05),显著降低肝脏和胃黏膜MDA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肝脏和胃黏膜中SOD活力(P〈0.01),使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降低(P〈0.01).在ZHF治疗性试验中,ZHF对大鼠醉酒时间无影响,但使大鼠肝脏MDA含量和血清ALT含量显著下降(P〈0.01),显著提高肝脏SOD活力(P〈0.01).结论:ZHF能对抗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保护肝功能.ZHF保护性用药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求证寒热食物与手区胃影像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验证医学模式,采用寒热食物对胃黏膜进行刺激,观察手区胃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寒热对胃黏膜的刺激致使手区胃影像图迅速产生动态响应,寒性食物使手区胃影像图增加白色和青色成分,热性食物使手区胃影像图增加红色成分。结论 手区胃影像图是胃黏膜色泽映射成像的客观表达,寒热是导致胃黏膜色泽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手区胃影像图技术可成为验证胃黏膜寒热变化的客观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健胃冲剂及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包括证候积分、胃镜、病理改变及综合疗效)为97.0%,对照组总疗效为66.7%,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该药具有消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边境武装冲突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是指在边境武装冲突中,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必须的法规、机构、运行模式、处置程序等内容的综合体系。构建这一法律机制,不仅可以为筹建调整边境武装冲突的法律制约机制提供一条新渠道,而且可以拓宽各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范围,对于促进地区稳定,保护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体系具有运行时空的限制性、适用主体的特殊性、调校内容的特定性等特征,包括法律规则和规则适用主体等静态要素及权限区分和机制运行模式等动态要素,是动态与静态两方面要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袁堃 《理论前沿》2009,(23):46-47
发展我国临空经济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发展我国临空经济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统筹规划,做到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完善功能分区,加快空港园区建设;(3)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航空物流;(4)创新开发机制,实行“点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药湿敷为主治疗下肢溃疡韦家杰徐兆兰(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246000)关键词;下肢溃疡;湿敷;外治法中图法分类号:R632.1下肢溃疡用一般外敷或加压固定等治疗,极难收敛愈合。笔者使用中药湿敷为主治疗6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肠益康汤对脾虚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功能异常的调整作用。方法 用大黄诱导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肠益康汤14 d,采用镜检法测定肠道菌群水平,墨汁印迹法检测小肠推进率,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益康高、中剂量组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显著改善。结论 肠益康汤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脾虚小鼠肠推进功能亢进,并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随访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单个症状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两组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组织病理学积分及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脘胀满、胃脘隐痛、嗳气、纳弱不振、胃中嘈杂、口干口苦、短气懒言及神疲乏力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以及降低PRO量表的总分及其全身症状、反流、消化不良、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苏养胃口服液能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修复胃镜下黏膜病变,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组织病变,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刑罚的基本功能与附属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将刑罚功能分为基本功能(本质功能)与附属功能(非本质功能)两个层次,进而分析了各层次之具体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刑罚功能理论图景,提出了诸如“基本功能是附属功能之前提与基础”、“附属功能是基本功能之最终归属与追求”等观点;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对于刑罚功能认识上存在的两个误区,即重基本功能而轻附属功能、重经济补偿功能而轻矫正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机体在遭受手术、创伤、烧伤、感染等严重应激状况下,经历缺血-再灌注等病理过程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黏膜免疫细胞遭受损伤,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肠内营养来保护受损的肠黏膜屏障,而中医药的介入又开辟了一条道路来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近几年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在保护肠黏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临床观察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创伤模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中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腹壁切开,未切除胃;其余两组采用胃切除手术方案建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术后正常饮食饮水,标准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组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煎剂。干预7 d后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形态及其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测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1,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减小(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芪黄煎剂可以减轻胃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节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