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出院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RA患者的病例,调取并记录RA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并记录出院患者中医药使用情况(根据RA患者服药时间分为非暴露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调取随访成功RA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812例RA患者,随访成功1 468例,随访终点事件有80例。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能够增加病死率;再发入院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血沉、超氧化物歧化酶、血小板可以增加再发入院的发生率;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会增加关节外病变的风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结论 中医药干预是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且干预强度越大,终点事件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凝血功能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新风胶囊)和对照组(来氟米特)各30例,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症状、血小板参数、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等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ESR、CRP、IgG水平,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平均体积、FIB、DD等方面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新风胶囊降低RA患者PLT、FIB及DD,改善RA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减轻瘀血阻络证候,可能是其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 XF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XFC治疗RA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收集XFC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来氟米特,应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提取的关节症状和免疫炎症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67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XFC组能显著改善关节疼痛(SMD=-1.50,95% CI为-1.69~-1.30,P<0.000 01)、肿胀(SMD=-1.03,95% CI为-1.52~-0.54,P<0.000 1)、晨僵时间(MD=-0.54,95% CI为-0.72~-0.37,P<0.000 01),降低血沉(SMD=-1.19,95% CI为-2.19~-0.19,P<0.000 0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SMD=-1.21,95% CI为-2.02~-0.41,P=0.00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SMD =-0.79,95% CI为-1.36~-0.23,P=0.006)。结论 现有的证据表明XFC治疗RA具有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关节症状及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尪痹”范畴。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舒节合剂和三军丸治疗RA83例,并与甲氨喋呤和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1]确诊为RA,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辨证属尪痹之风湿热郁型。排除已使用激素治疗和有消化性溃疡者。1.2一般资料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湿邪在RA发病中占据中心地位,内湿是基础,外湿可引动内湿,脾虚湿盛、湿瘀搏结是RA的主要病机特点。健脾化湿、化瘀通络应贯穿RA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RA患病率为0.32%~0.36%,略低于0.5%~1%的世界平均水平[1].RA发病率高、病程长,晚期多导致患者残疾,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效果。方法:选择活动性RA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及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芙蓉膏或消瘀散外敷局部病变关节,对照组不用任何外用药物。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2周后,两组患者的晨僵、休息痛、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指数及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考虑与NSAID使用有关);组间比较,除关节肿胀数外,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P<0.01)。不良反应轻度,可以耐受。结论:中药局部外敷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心益脉胶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冠病患,随机分为舒心益脉胶囊组(治疗组)46例,地奥心血录组(对照组)40例,平均治疗14个月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采用计算机定量测定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变化,同时随访患听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再狭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变的减轻、稳定有病情的稳定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0.0%(P<0.05)。结论:长期服用舒心益脉胶囊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并显减少心脏事件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X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CD4^ 、CD8^ 、CD4^ /CD8^ 、细胞因子(IL-l、TNFα、IL—4、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XFC在总有效率、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改善全身症状及治疗脾虚湿盛、血瘀证候,调节CD4^ /CD8^ ,调整细胞因子平衡及降低VEGF方面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而且XFC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的积分值显低于对照组。结论:XFC可综合改善活动期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增生,促进微循环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炎症分期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将40例AS患者分为骨髓水肿组(早期炎症组)或脂肪浸润组(晚期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 C反应蛋白(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 reactive protein,ASDAS CRP)积分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RP水平。结果 早期炎症组共24例患者,晚期炎症组共16例患者。早期炎症组以肾虚湿热证为主(占91.7%),晚期炎症组以肾虚督寒证为主(占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炎症组较晚期炎症组ASDAS CRP积分及ESR、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肾虚湿热证证候积分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MRI积分具有正相关性(n=24,r=0.627,P<0.05),肾虚督寒证证候积分与SPARCC MRI积分无相关性(n=16,r=0.167,P>0.05)。结论 AS的MRI炎症分期对中医辨证、病情活动度及炎性指标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91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四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中药痛痹汤以及药浴);对照组用二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观察患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四联疗法能抑制异常亢进的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反应,改善微循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疗效优于才联疗法,表现在:①开始起效时间快;②改善症状、体征作用强;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④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活动期R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达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活动期RA湿热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ealth assement questionare disability index, HAQ DI)、关节压痛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scount,SJC)、晨僵时间的变化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环瓜氨酸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 Ab)、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活动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DAS28≤3.2的病例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HAQ DI显著降低(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HAQ D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JC和SJC及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JC及晨僵时间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反应物ESR、hs CRP及免疫学指标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IgG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L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能够提高活动期RA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PLC)的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预后极差,目前治疗手段中仍以手术为最佳,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放射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方法也确有较好疗效,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此时多数病人的体质已难以耐受这些治疗。因此以中医药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联合西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非靶病变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可舒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非靶病变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影像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斑块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小管腔面积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心可舒片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非靶病变血管粥样硬化斑块IVUS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药复方制剂肝豆片Ⅰ号治疗34例肝豆状核变性(HLD)4周,疗程中病情加重组的好转率(55.56%)与病情无加重组的好转率(7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使用DMSA治疗HLD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疗程中病情加重组与未加重组的好转率亦无显著差异,且两者的病情加重组的好转率或病情未加重组的好转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故采用肝豆片Ⅰ号、DMSA等驱铜疗程中,病情加重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认为HLD患者在驱铜过程中病情一过性加重与体内铜离子重新分布,在脑内一过性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心可舒片联合西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非靶病变斑块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可舒片。对比两组病人的血脂、炎症因子以及非靶病变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IVUS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斑块负荷(PB)指标均降低,最小管腔面积(MLA)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上升,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更优异(P <0.05)。结论:心可舒片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炎症因子以及非靶病变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肾清络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JP2〗将6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失访1例)。试验组患者内服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两组均连续治疗90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健康评价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价生活质量,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和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在CRP、ESR和VAS评分降低程度方面均不及对照组(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RA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其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36例原发性痛风的诊治思路、方法和经验作回顾性总结。方法:以病证并辨为前提,紧扣基本病机组拟基本方,并随证及突出表现灵活加味。结果:36例经治疗1~5个疗程,治愈22例(占61.11%),好转12例(占33.33%),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查明有无肾功能不全及其合并疾病,抓住湿、热、痰、瘀、虚五端组方并坚持治疗,避免各种诱发和加重因素,为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