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采用“Cocktail”混合探针药物法,探究桑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mulberry leaves,AML)、桑叶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mulberry leaves,EML)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从代谢酶的角度预测它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非那西丁、安非他酮、双氯酚酸钠作为大鼠体内3种CYP450酶(CYP1A2、CYP2B6、CYP2C9)的探针药物。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桑叶提取物14 d,第14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根据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测定各组血药浓度,用DAS 2.0和SPSS 21.0软件拟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连续灌胃桑叶提取物14 d后,与9.0 g/L氯化钠注射液相比,AML组中非那西丁、双氯酚酸钠代谢减慢,安非他酮则不明显;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组相比,EML组中安非他酮、双氯酚酸钠代谢减慢,非那西丁则不明显。结论 AML对大鼠体内CYP1A2、CYP2C9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CYP2B6可能无显著性影响;EML对大鼠体内CYP2B6、CYP2C9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CYP1A2可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左归饮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亚型酶Cyp2b1、Cyp2c11和Cyp2c7代谢活性的影响,为左归饮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阿莫地喹、安非他酮、奥美拉唑分别作为Cyp2b1、Cyp2c11和Cyp2c7的探针底物,制备成Cocktail混合溶液。将SD雄性大鼠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每日清晨灌服高、中、低剂量左归饮溶液,空白组每日清晨灌服空白溶剂,均连续给药14 d。第14天清晨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后于各时间点测定大鼠体内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经DAS 2.0软件计算探针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评价左归饮对大鼠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3种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高、中、低剂量左归饮连续给药对Cyp2b1、Cyp2c7和Cyp2c11酶活性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归饮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对代谢酶无明显影响,左归饮可在临床上广泛地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是按时间同步进行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前者着重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其经时过程;后者描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效应随着时间和浓度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两者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忽视,使得PK-PD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利用大规模数据挖掘、文献检索搜集止嗽散方中所有中药的化学成分,再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筛选其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sDT和TargetNet方法进行靶点预测,并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CVA的致病基因,并与药物靶点取交集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获得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选取若干核心靶点及其关键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出止嗽散治疗CVA的活性成分97个(包括白前苷元C、7,4'-二羟基黄酮、甘草酸、新对叶百部碱和β-谷甾醇)及靶点144个.通过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到MAPK3、TNF、CASP3、EGFR、PTGS2和MMP-9等10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30条与CVA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中EGFR、PTGS2和MMP-9与其关键化合物有较好结合力.结论 止嗽散治疗CVA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止嗽散中主要活性成分对PI3K-Akt、NF-κB和HIF-1等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CVA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并非真正的甾体激素,而是植物体内具有弱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极为相似,它既具有雌激素特性,又能根据内源性性激素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结合,表现出抗雌激素效应.据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特别对妇女绝经后因雌激素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以及激素依赖性肿瘤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Ligustrazine,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而兼有理气功用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鉴于它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疾病、部分泌尿系统疾病及眼耳鼻咽喉科等有关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人们对它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分泌、代谢、排泄等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笔者就体内监测TMP的化学分析方法入手,对10年来TMP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后对吉西他滨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苦参注射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4组大鼠均在相同13个时间点眼眶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吉西他滨的浓度,借助DAS 3.0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在SD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在单用和复合给药时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总体消除率(clearance,CL)、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等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吉西他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无明显影响,在临床上单剂量复方苦参可以与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白芍内生菌种类与资源丰富多样.目前,白芍内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活性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白芍内生菌与成分、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在内生菌自身可以产生活性成分,这为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拓宽了天然药物发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开发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桔梗多糖(Platycodon grandiflorum polysaccharides,PGP)对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PD)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桔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PD组,PD+PGP低、中、高剂量组(PD-PGP-L、PD-PGP-M、PD-PGP-H组),灌胃给药后在各时间点眼眦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PD的血药浓度变化,由DAS 2.1软件拟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PD组比较,各PD-PGP实验组均显著缩短PD的达峰时间(P<0.05),并显著提高峰浓度(P<0.05)以及药时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PGP能够显著改变PD口服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王枣子中三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方法 利用层析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分析结果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3个五环三萜经鉴定分别为2α,3α-二羟基乌苏酸(Ⅰ)、2α-羟基齐墩果酸(Ⅱ)和齐墩果酸(Ⅲ).结论 成分Ⅰ和Ⅱ在该植物中系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来源于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和多糖,黄酮类有效成分主要为淫羊藿苷(icariin,ICA).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功效.现将淫羊藿黄酮类成分ICA及其衍生物淫羊藿素(ICT)和去甲淫羊藿素(DICT)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新藤黄酸固体脂质纳米粒(gambogenic acid-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GNA-SLN)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NA和GNA-SL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NA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DAS 2.1软件拟合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腹腔注射含等量GNA的GNA溶液和GNA-SLN后,GNA-SLN组的峰浓度是GNA溶液组的3.0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约为GNA溶液组的3倍,体内滞留时间约为GNA溶液组的2倍。GNA-SLN显著增加了GNA的体内吸收,且延长了GNA在体内的作用时间(P<0.05,或P<0.01)。结论 SLN包载可改变GNA的体内行为,提高其血药浓度,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有望改善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提供的色谱及离子碎片信息,对大鼠灌胃桃红四物汤中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通过保留时间比对、离子碎片解析等综合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中6个入血成分(梓醇、藁本内酯、阿魏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苦杏仁苷)均为原形成分,入血成分可能为桃红四物汤体内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结论 本实验确定了桃红四物汤经口服后可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的6个有效成分,为后期桃红四物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小柴胡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库获取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与对应靶点;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乳腺癌高通量测序数据中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采用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小柴胡汤核心活性成分的对接模式。结果 在对小柴胡汤进行数据挖掘后获得242个有效成分和265个对应靶点,通过加权分析方法得到乳腺癌密切相关的563个疾病关键靶点,小柴胡汤与TNBC共有13个交集靶点。小柴胡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亭素、木犀草素、豆甾醇、β-豆甾醇、牵牛花色素等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通过筛选得到3个核心靶点(CCNA2、CCNB1、CHEK1)与2个关键化学成分(槲皮素、山柰酚)。GO富集获得15个生物过程、45个细胞组分、16个分子功能,其中主要与细胞器裂变和细胞核分裂等细胞增殖过程,浓缩染色体和中心区核染色体,单链DNA结合ATP依赖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得到了37条通路,主要富集在精氨酸等代谢通路上。分子对接模拟显示核心蛋白靶点与重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小柴胡汤主要通过CCNA2、CCNB1、CHEK1等靶点,槲皮素、山柰酚等主要活性成分及细胞调亡、成纤维细胞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及炎症进程达到干预TNB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春碱(vinblastine)、长春新碱(V incristine)等长春碱类药物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肿瘤,是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类抗肿瘤药物[1]。由于该类药物有强烈的局部组织刺激作用,临床严禁用于肌肉注射,不慎漏于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蜂窝组织炎。一旦漏出或可疑外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相应处理。对大多数化疗药物而言,化疗药物外漏,常规立即给予冷敷,以使静脉收缩,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而减少扩散,提高毒性药物代谢产物的降解,并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但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李明山(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30022)关键词:银杏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综述中图法分类号:R285银杏(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又名白果树,是地球上存活最久的植物,素有天然活化石之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药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益气养阴药治疗糖尿病大鼠5周后,测定全血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和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活性提高(P《0.05).结论:益气养阴药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油包油微乳剂和益母草碱混悬剂在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组织靶向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与组织中益母草碱浓度,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混悬剂比较,益母草碱微乳剂在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7 h,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50.684%;益母草碱微乳剂AUC(0→∞)在小鼠各组织的分布整体提高到混悬组的3.626~26.265倍;益母草碱微乳剂在心、肺和脑组织的靶向指标分别为1.044、1.335和4.772。结论 益母草碱油包油微乳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脑组织具有较好的趋向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理为胰岛素(Ins)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DM的显著特征是高血糖。目前临床上降血糖的主力军仍然是西药,但中药治疗DM的独到之处也不容忽视,如降糖作用温和持久,毒性和不良作用小,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可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近10年来,国内外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降血糖药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发现多种降血糖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有关研究报道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理为胰岛素(Ins)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DM的显著特征是高血糖。目前临床上降血糖的主力军仍然是西药,但中药治疗DM的独到之处也不容忽视,如降糖作用温和持久,毒性和不良作用小,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可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近10年来,国内外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降血糖药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发现多种降血糖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有关研究报道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