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2017,(16)
正提起中国改革的历史,王安石变法不可不提。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主要包括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等。王安石变法涉及科举、农业、水利、军事、户籍、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因此可以说是带有系统改革性质的"顶层设计"。我们知道,王安石推行的全国性变法失败了,但是很少  相似文献   

2.
雨蔚 《传承》2008,(9):39-41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南宋诗人陆游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家乡社戏上演时的场面。近千年后的今天,绍兴社戏在农村上演时依然延续了这样的壮观。去绍兴坐乌篷船、喝黄酒、吃茴香豆、看社戏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但最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里的社戏。最早知道社戏,是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虽然时隔久远,但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河道中停满  相似文献   

3.
自我解嘲     
高占祥 《今日浙江》2009,(21):59-59
我在读中国古诗词过程中,发现不少名家如韩愈、刘禹锡、王安石、陆游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词中,都曾使用过带有“嘲”字的词,譬如嘲弄、嘲诙、嘲讽、嘲嗤等,其大意为嘲笑、讥笑、戏谑。  相似文献   

4.
陆游的眼睛     
可以想象,1158年春节前后,陆游的眼睛黯然失色,透露出心灰意冷。他在焦灼地等待着官员辛次膺的音信。此前,陆游已经独自吞咽了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再加上殿、试罢黜,对于科举,他产生了无限的绝望。还好,"绍兴二十七年四月,曾几知台州,十月调秘书少监;辛次膺为给事中。"他又看到了一条进身之路,便斗胆命笔撰写自荐信给辛次膺。会不会得到他的欣赏,陆游不得而知。他知道自古成功在尝试,对他来说,自荐也许是最后一根稻草。毕竟,他已过而立之年,受够了在家待业的苦痛,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5,(7)
<正>一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个大政治家,可能尚不知他也曾是个优秀的"县委书记"。公元1047年,27岁的王安石被派到鄞县做县令。他刚到任没多久,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实干精神,深入基层,调查走访,他在《鄞县经游记》中写道:"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而余遂归云。"也就是说,在短短时间里,他徒步走遍下辖14个乡。深入的调查,了解民风民情,为其施政提供了可靠依据。他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经济非常脆弱,农民穷苦,年份好时尚可勉强糊口,一旦遇到灾害,就要靠高利贷度日。于是他清理县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9,(4)
苏轼与李定之间存在着间接过节,没有直接发生过冲突,但李定是一个不服母丧之人,投机取巧地投靠王安石变法之新党,并受到重用与提拨。李定的"匿丧事件"受到旧党群臣的猛烈抨击,被迫追服母丧。当他擢为御史中丞掌握大权时,便借宋神宗之力对反对新法呼声最大的苏轼发难,以报复苏轼"诗讥"之仇。  相似文献   

7.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8.
刘蔚 《群众》2018,(12)
正范成大,南宋名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江苏历史文化名人,也是江苏文脉研究工程重点关注的古代文化名人之一。其为学为官为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仕优仍学成文化巨擘范成大一生有志于艺文,在诗文、书画、谱录、方志等创作和研究领域均为一代之冠冕。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并与陆游被清初诗坛奉为圭臬,一度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诗风是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陆游因为在用韵、意趣上化用陶诗,表现出宋人学陶的普遍方式,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陆游学习陶诗的契合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过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并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情趣。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之后才大力学陶,是陆游晚年诗风与前期不同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曹伟 《小康》2013,(5):31
"语言平实"、"易懂",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多次重要讲话时,外界对他的评价,外国媒体更是对这样的讲话风格赞誉有加。"人生乐在相知心。"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中的诗句,被习近平主席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中使用,他说,"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先前在一本书中读到,陆游小时候,有一次偶见陶渊明的诗,便欣然会心,爱不释手。日暮时分,家人叫他用饭,他竟至夜不就食。我以为是作者夸大罢了,而今的我成了个正宗"书迷",真真切切体验到书的魅力之所在时,才毋庸置疑。生活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事,譬如工作不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岭南学刊》2018,(1):77-82
毒品犯罪中应引入概括性认识的概念。概括性认识属于概括故意中的认识因素,指行为人行为时对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素认识不确定,对具体的危害后果仅认识到有发生可能性。概括性认识的特点有二:认识内容不确定、认识程度不确定。就毒品犯罪而言,尤其是在认定运输毒品罪时,行为人只要认识到其运输的可能是违禁品且仍然为之,而实际上运输的正是毒品,此时运输毒品罪即告成立。有学者认为"可能知道"也属于明知,但知道可能性在逻辑上不能等同于"可能知道"。如果行为人仅是可能知道其运输的是毒品,则意味着其可能不知道,只能疑罪从无。最后,由于概括性认识的程度比确定性认识要低,在量刑时应予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干部到基层广泛调研、必要时提供一定指导,本是常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不知道指导什么、如何指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但做不好工作,甚至可能生出乱子来。笔者以为,"指导"先要"知道"。"知道",是领导干部做好指导工作所必需的,是指导的前提。知道得全、知道得细,指导才能到位,才会指导出实效。如何才能知道得全、  相似文献   

14.
陆游的家庭亲情诗,主要包括陆游与其父辈的情感生活,陆游自身的婚姻情感生活,陆游与其儿孙的情感生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的内容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互相影响着的,而最主要者,则是陆游对其家世传承精神的认同并身体力行。他的爱国热情,他的婚姻不幸,他的示儿诗作等,都源自于其家世传承精神这一最根本的元素上。  相似文献   

15.
张毅 《前沿》2010,(4):151-154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的陆游批评泽被今日学人匪浅,将《谈艺录》与其问世之初的陆游诗歌接受环境进行对比考察,可以发现《谈艺录》有三个特点:对陆诗指摘多而赞扬少、注重阐明陆游诗论主张与创作实际的差异、注意从陆游的性格气质上把握和揭示陆诗的风貌。而这些特点都与清末至民国半个世纪的陆游及陆诗接受环境、研究方法和评价尺度形成鲜明对比,与当时文坛对陆游的盲目赞扬、分析陆诗的庸俗社会学方法相比,《谈艺录》则显得杰然秀出,它的成就不但是在于对陆诗的批评,也在于对整个陆诗接受环境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都知道被全球誉为"环法英雄"的环法自行车大赛七连冠获得者阿姆斯特朗,但是你知道阿姆斯特朗的坐骑是什么牌子的吗?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吗? 2006年时,杭州各大媒体曾竞相报道过两辆价值4.4万元的天价"TREK"自行车,而"TREK"正是阿姆斯特朗的御用坐骑品牌。杭州的王世国是"TREK"全国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宋神宗时为相,力主变法,后因保守派的反对和变法派内部的勾心斗角而失败。他第二次罢相(1076)后,在金陵闲居,回顾变法的成败.归结出一句话:变法是对的.但败在用人不当。王安石一向重视人才,认为“徒法不能以自行”,须有  相似文献   

18.
周汉兵 《传承》2011,(4):61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  相似文献   

19.
周汉兵 《传承》2011,(2):61-61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传世之作中,我们可以读到大量含有“农”和“村”字的诗歌与散文,这些作品都体现了陆游的“重农”思想.正是陆游的“重农”思想,使他一辈子关心农民、情系农村,为当今中国“三农”问题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