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斯兰什叶派穆斯林问题成为中东研究中的热点.然而,时至今日,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问题还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哈马斯是中东地区一个有代表性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其激进的民族主义及其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具有的独特地位与影响 ,使本已困难重重的中东和平进程更加扑朔迷离。“9·11事件”后 ,随着美国施行全球性的反恐怖主义战略 ,哈马斯的命运将会如何 ,本文对此也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教派问题主要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这一矛盾的生成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英国殖民主义的插手,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实践进程中的行动理念格格不入等因素。萨达姆的复兴党政权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使教派矛盾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大中东民主化”战略使伊拉克长期受压抑的教派矛盾得以释放,成为国家整合的结构性难题,其结果总是催生政治分裂危机和伊拉克内战趋向的显现。解决伊拉克教派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教派矛盾是表象,中东战略格局演变是实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意图导致中东地区形成亲美和反美阵营对立的战略格局。反美阵营包括多个逊尼派政权,伊朗并非核心,因此两个阵营的对立并没有被赋予教派矛盾的色彩。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成为核心,突出教派矛盾有助于孤立伊朗、掩盖美国霸权意图、维护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教派矛盾视角分析中东局势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埃及淡化教派矛盾与伊朗改善关系,沙特等国则强调教派矛盾对抗伊朗,这反映了中东战略格局演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拉开了“整合中东”的序幕。中东地区各类国家间开始酝酿新的分化组合。如何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平衡各方各派的利益要求 ,是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这场战争同时触发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外交较量和利益角逐 ,它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将会在形势的后续发展及战后各方利益的摩擦与切换过程中逐步显现。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但美国以“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 ,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东政策的成败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对中东的“整合”政策。第一步是发动伊拉克战争。随后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整合”政策既针对“邪恶轴心”和“无赖”国家,也针对阿拉伯温和国家。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得有失:打赢了伊拉克战争,背上了伊战后重建包袱;中东和平路线图无法执行,巴以暴力冲突时起时伏;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进展,针对美国及其支持者的恐怖活动更加猖獗。美国将继续执行“整合”政策,还会有所得分;同时也会激起更强烈的反美情绪和恐怖活动。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13日,伊拉克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具有什叶派背景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48%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他参选联盟,什叶派主政伊拉克已成定局。作为占全国人口60%的一个教派,什叶派的崛起对于伊拉克、整个中东,乃至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伊拉克国内矛盾盘根错节,其中相当部分与什叶派有关。因此什叶派在政治上崛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浮现,由此增加了伊拉克政局的变数。首先,什叶派内部政治统合难度加大。在伊拉克政治中,什叶派通常被视为一支整体力量,实则不然。从此次什叶派参选政党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9.
陶文钊 《和平与发展》2012,(6):6-11,72-75
思想库在美国的决策体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思想库之一“新美国世纪计划”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例证。该思想库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极力倡导新里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的霸权与扩张;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占据美国政府的主导地位,“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对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加之“9·11”事件,导致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推行所谓“自由民主”的中东。虽然,“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发动战争,但战争的后果就难如他们所愿了。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冷战后,美国对它实施遏制战略;“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将其列为需着力对付的“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改造“大中东”战略的下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构成影响美国与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楚 《西亚非洲》2005,(1):10-14
伊拉克战争以来 ,美国推进“改造中东”战略成为主导中东海湾地区形势演变的主线和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2 0 0 5年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继续聚焦中东海湾地区 ,“改造中东”战略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与此同时 ,美国力量和资源的局限性亦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借重多边的需要在上升。单边与多边的交错运用和有机搭配将是布什政府处理中东事务的突出特点。受此影响 ,伊拉克问题、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等将会出现新的复杂变化 ,地区格局的演变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调整也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初以来,以萨德尔为首的伊拉克什叶派揭竿造反,加入伊拉克反美武装行列,不但造成美军伤亡人数激增,而且使伊拉克战后乱局更趋复杂化。什叶派在伊拉克人口居多数,其任何变化都将对美国主导的伊战后重建及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此次萨德尔扯旗造反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关闭了他主办的一家反美宣传刊物,并逮捕其一名重要助手。萨德尔属于什叶派中的激进势力,并不能代表整个什叶派,但萨德尔事件却揭示了美国在伊拉  相似文献   

14.
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伊拉克国内原有政治格局被打破,出现权力真空.伊拉克教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中各派争夺的一部分,但它不是简单的政治权力和利益之争,更不是孤立事件;伊拉克教派冲突的背后是一场在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出现意识形态的分化、分裂,乃至冲突等社会转型初期混乱和动荡的大背景下,境内外各种政治力量和宗教势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之间为夺取地区政治、宗教文化影响力及话语权的博弈.这场搏弈不仅影响伊拉克局势及政治进程走向,而且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9·11"后,布什政府曾一度摆出与美旧中东政策"决裂"的姿态,以反恐为名,推出了以民主改造中东为核心的"新中东政策",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布什的新政不仅使中东进一步陷入动荡的深渊,传统地区政治格局被颠覆,而且使美在中东的利益和地位严重受损,陷入战略困境.在此背景下,布什被迫大幅修正其中东政策,回归美"旧中东政策".一年多来,布什政府在伊拉克、伊朗、中东和平进程、推进民主、修复盟友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不过,布什想要重建已被打破的地区平衡并非易事,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政治格局形成重大冲击的9·11事件,不仅将长达半个世纪的巴以争端和持续1年多的巴以流血冲突再次推到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前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走向,为后冷战时代的中东国际关系注入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7.
中东民族与宗教问题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素来是全球民族、宗教矛盾与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纷争与矛盾不仅是中东地区乱象丛生的主要表象,也是该地区长期动荡不宁的重要根源。"9.11事件"后、尤其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诸多特点,并给中东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不仅造成该地区局势动荡、地缘政治重组,也给美国的中东政策带来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8.
构建海湾新安全体系——由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东和海湾的地区大国,两伊接触蕴含着有关安全主体在关键利益上的角逐,意味着海湾安全格局出现新因素.从传统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三角制衡到伊拉克战争后的四方角逐,海湾安全建构中的大国因素一直起主导作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试图建立新伊拉克以取代萨达姆政权努力的失败,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构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当前,海湾显现的竞争与妥协并存的安全格局已将构建海湾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摆上了台面.但要建立这种安全体系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美国和伊朗关系、伊拉克重建及相关稳定问题、地区信任问题,以及美国未来对中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土耳其从融入西方转向“回归中东”,成为地区事务中一支不安分却又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方面,当前土耳其对中东地区事务卷入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等政治伊斯兰力量,与埃及塞西政府及海湾传统君主国反目成仇;积极介入巴以问题,支持哈马斯,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并武装所谓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主张推翻巴沙尔政权,深陷邻国内战不能自拔;在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驻军,发动“幼发拉底之盾”行动直接参与战场争夺;加入沙特牵头组建的逊尼派多国联盟,同时又与伊朗在阿斯塔纳会谈中协调合作.另一方面,中东现阶段地缘斗争、热点冲突与其利益关联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直接关系土耳其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伊斯兰国”暴恐外溢威胁土社会安全稳定;近300万难民入境冲击其经济社会秩序与对欧关系;卡塔尔断交危机迫其选边站队,在经济与政治利益间取舍;库尔德族群崛起和“穆斯林兄弟会”问题更是直指其国土安全与政权合法性,成为现阶段埃尔多安政府不得不严防死守的“红线”.  相似文献   

20.
赵克仁 《西亚非洲》2006,28(4):70-73
2004年8月底,伊拉克的一个武装组织绑架了两名法国记者,并以此相威胁,要求法国政府在3天内取消不久前颁布的禁令,即禁止穆斯林女学生在校园里佩带具有宗教标志的穆斯林头巾。此事件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是否佩戴穆斯林头巾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是小事,然而在伊斯兰世界和广大穆斯林心目中,妇女面纱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文化价值。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3年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企图把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伊拉克人和中东地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如何认识穆斯林妇女面纱所蕴涵的审美倾向及其文化价值,正是本文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