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体制的竞争     
雷颐 《瞭望》2000,(52)
新世纪几乎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一起来临的。“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如果措置得当,我们将以“新经济”的到来为契机,通过“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如果应对有误,历史机遇将又一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将被甩得更远。 一种新的经济革命,引起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政府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欧洲从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栏目主持人:周平,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著名政治学学者、民族政治学专家、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历史流变中,人们为了共同的生存发展与生产生活,彼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变得密集,人的“族性”渐渐被强化。一般而言,族性不过是人的类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族体或者国家为了实现外部区隔、内部统合,而将人们的族性张扬开来,譬如古代中国宣称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华夷之辨。  相似文献   

5.
将普通的化学元素“碳”与人类复杂的政治活动,特别是按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所指的“无序、竞争性”国际治理关联,是一个学者的“象牙塔式”联想,还是学者以其敏感的理性思维关注解释目前现实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强世功教授的讲演以其宏大思维、精辟分析,不仅向我们描绘了现在和未来国际社会治理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所谓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为人们的正当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处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屋不挡漏生活条件下的人们是没有心思,也不可能去吟诗…  相似文献   

8.
凡是邪教,都有反人类反社会的特性。“法轮功”就是这样的一个邪教组织。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次曲折和战乱,但是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着。这是被诸多科学发现所证明了的。而李洪志无耻地编造了一系列反科学的邪说,从根本上否定人类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以达到他欺骗“法轮功”修炼者的邪恶目的。第一,他制造“宇宙垃圾说”,从根本上否定人类社会。李洪志编造所谓的“神创说”和“原罪论”,胡说人原来是上帝用有灵性的泥土造的“天人”。“天人”本来生活在无比美妙的天上,由于他们有了“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习以为常的命题:地方政府和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即不完全的利益主体。它好象是我国制度变迁和企业改革中一个不可变更的前提。其实,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利益主体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同样如此。一、利益的社会本质及利益主体利益来自于人的自然属性。按照马克思的思路,要理解利益必须先理解需要。什么是需要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是人类现代性危机的重要方面。危机下的社会失序使社区居民主体的交往呈现出非规范性博弈,表征为对制度团结的认同危机、技术嵌入的行为失范、符号互动的信息错位和交往沟通的合作拒斥。危机通过技术范式的建构、合作安全的控制、合法规则的适应和社会整合的重构得以控制,社会回归新的有机团结,社区居民主体走出交往异化的困境,实现沟通理性、重塑社会秩序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00,(1)
2000年的到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回首上一个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不能不令我们感慨万千。在上一个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一个千年之初,人类无论如何都不会想象到社会会有今日的变化。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不论今日有多少人预测人类社会新千年的发展,其将都是内容贫乏和目光短浅。在新的千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是不可限量、内容丰富的,很多内容,将是今日的人类所无法预测的。  相似文献   

13.
彦之  王胡 《瞭望》2000,(17)
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纺 织服装博览会透出的信息令 人鼓舞:经过一番沉闷的等待之后,我国服装业开始走出低谷,进人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时期,有关各方正抓紧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实现我国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配角登台唱主角 今年3月9日至12日在我国著名服装城福建石狮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与往年不同:800多个展位中,最引人注目的已不再是服装、鞋帽等成品,面料、缝制设备、电脑甚至有关书籍、报纸等,纷纷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在展馆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240个展位的“机械馆…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因特网(Internet)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以因特网技术作为基础,它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充分重视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文化环境下更好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一、信息网络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环境一…  相似文献   

15.
徐才 《理论探讨》2006,42(3):141-144
人类的文化是人的诸种能力演化生成的编码系统。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也可分为四大类:本能文化和权能文化、智能文化、类能文化。四种文化所蕴涵的四种能力构成自催化、自合成的超循环运动,使社会具有了“发生即长存”的内在生命力。人类的权能文化是人类文化基因中的控制系统,它是基于权力、货币和知识这三个基本点的转移而历史性地演变的。知识是人类智能的结晶,它不可穷尽,无法独占的本性将使权能与智能达到最本质的统一。在知识力量的冲击下,社会权能结构正在按照知识的本性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郝艳萍 《党政论坛》2012,(19):58-60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借鉴高校“学生会”的运行机制,试推行“学生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的模式,创新和完善了学生基层党组织及其运作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等基层组织的管理,提升了学生基层党组织的集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王兰凤 《学理论》2008,(5):30-31
人生价值观,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曾流行过,奉行过多种人生价值观,然而,这种人生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即关于人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观念。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提供了许多证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人类发展的革命转折时代,生活在“必然王国”正在衰亡,“自由王国”逐渐诞生的社会。这里,人类的史前时期正在结束,新的历史正在开始。这个史前时期首先是经济必然王国,其经济规律的作用是“盲目的”,不受社会控制的,这时人服从于异化体系:原始共性吞没了个性、人的个性服从传统、社会关系中商品拜物主义和对于物的依附性占统治地位、劳动及其产品脱离人而异化,社会和人本身全部沉没在异化的社会“太空”。但在所有这些现象后面隐藏着一个伟大的二律背反,那就是“人是历史的奴隶,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曾试图向“经济人”以及产生这种人的商品货币关系发起攻击,但实际上是用官僚统治取代金钱统治,是用行政权力、官僚设制、公文和法则取代物对人的统治。为摧毁这两种异化形式,向“自由王国”迈出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浅析商品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区别和联系博巍一、美的创造和美的综合商品美和艺术美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两朵姊妹花,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化和发展,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竞相开放,这是因为,自觉地追求美,通过“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断地在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