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玲 《前沿》2006,(3):64-6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师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主要阵地,应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客观上要求高师教师具备全新的素质: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提高课程理论素养;形成综合素养;锻造“基于问题学习”的能力。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师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北京市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我们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大家讨论。一、当前北京市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原因1.存在着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数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课程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的主流教学方式。如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是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为例,探讨与分析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动态多变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与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探究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秋浙江省高中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收获颇多,争议颇多,感受颇多。新课程改革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策略来支撑。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尽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良好的教师教学习惯能促进师生发展,是推进新课程发展的正向力量;不良的教师教学习惯则阻碍师生发展,是束缚新课程发展的负向力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自主建构教育理念,不断生成教育新观念;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实践;自觉融入教师集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自觉审视教师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以促成自身良好教学习惯的养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习惯、认知结构等方面都是严峻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懈地学习,艰苦地实践才能不断完善。一、在专业成长中经历三态发展过程政治教师最可贵的素质是与时俱进。真正的政治教师始终都是新老师,无论其教学年限的长短,甚至时间越长,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越艰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有人说,教育观念转变难,其实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最难的。自从我省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积极运用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是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通过评价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正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评价研究是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在学习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积极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积累了许多经验,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评价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但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评价理论滞后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现象愈加明显,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0.
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以后,很多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也就是如何体现合理性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实施中,很多的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采取就近分组的方法,将座位紧邻的四个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但是老师没有考虑小组成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