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相义 《前沿》2007,(2):210-212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突破了农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是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长期的制度性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亚 《小康》2006,(3):64-66
类似于“知识青年”再“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运动正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最终能给农村带去什么?这一举措能否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3.
互动平台     
不如送“村官”上大学编辑同志: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江苏省阜宁64名大学生回乡当“村官”。结果,几年后就有33人离职。为留住大学生“村官”,遇到同样情况的太原市委组织部可谓良心用苦。10月16日。山西太原市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给正在农村任职的大学生们一个“定心丸”,他们只要好好工作,以后的工作问题组织上会妥善安排。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其如此费尽苦心,倒不如送“村官”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陈冬梅 《当代广西》2008,(20):63-63
眼下,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一批观念新、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些“能人”当上了“村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为尽快进入角色,他们忙着上培训班,熟悉业务,与班子成员磨合,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陈国泰 《当代广西》2014,(8):M0002-M0002
正与传统村官相比,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宽、思维开放,更能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把群众的关切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现路径,聚集发展的正能量。《当代广西》第7期专题《让青春无悔》,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年轻大学生村官在乡村雨露的滋养下,正从稚嫩青涩走向干练成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元素。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历练人生的大课堂。在带着泥土芬芳的土地上,大学生能感受到最原生态的呈现,听到基  相似文献   

6.
张琪  王红 《前沿》2013,(14):115-116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职业发展成为现阶段最突出的难题,而探索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机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处于特殊和重地位的新疆,能否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而且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江卫忠  山贤 《今日浙江》2008,(10):34-34
从2006年开始,湖州市南浔区率先在全市大批招聘大学生“村官”,目前,已公开选拔了15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目标的63.5%。两年多来,创新管理,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素质提升、科学管理、作用发挥、沟通互助四大机制,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不断增加。村官腐败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伤”,严重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重拳出击,遏制这一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9.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却在毕业时放弃高薪律师职位,怀着一颗服务“三农”的赤诚之心,投身京郊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村才两年,就为当地农民挽回了近50万元的经济损失。他就是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之一、被誉为“农民律师”、“普法村官”的周倍良。  相似文献   

11.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12.
黄豁 《协商论坛》2007,(3):38-39
一个资产上亿元的老板自愿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管理企业的经营理念去实践新农村建设。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他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不仅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而且带去了更多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农村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培育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作用。农村大学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一是在高校进行农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准备;二是以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为载体,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张炜芬 《今日浙江》2005,(24):35-36
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从2004年开始,海宁市扎实开展农村“双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农村文化建设三大体系海宁市以农村“双建设”工作为载体,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长在管理、实在基层”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农村普遍建起文化活动阵地,充分激发了农民群众“求…  相似文献   

15.
贵港市覃塘区积极探索在该区开展从经济能人中聘任“志愿”村官试点工作,从而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的结构,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该区已正式聘任“志愿”村官278名,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捏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新途径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是权宜之举还是长效机制?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农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对农业又不了解,究竟他们能在农村有多大作为?”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在2003年就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德清县,深入到乡镇社区、村,对这群“新”知识青年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8.
庞波 《人大研究》2006,(8):48-48,F0003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我们感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在武鸣县各村屯的新农村建设点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带着政策入户宣传,带着“点子”进村工作,带着技术实地指导,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支队伍的队员们家乡都在农村,他们都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以浓浓的乡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