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发展简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检云 《行政与法》2004,(12):28-30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属于统治型行政文化发展阶段。传统行政文化在历史上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已不适应现代行政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处于传统行政文化向现代行政文化转换的阶段,其发展方向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玮 《法制与社会》2012,(25):189-190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下,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传统行政文化。它对我国当代行政系统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又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构建现代行政文化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有利于现代行政文化发展的文化部分。只有这样,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才能培育出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当代行政系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迈向信息自由的重要制度举措,其根本点在于将传统封闭、保守的行政改造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行政。它具备制度的理想性,也因此与中国基层政府现实的行政文化与行政过程之间产生了重要的紧张。官民关系的不平等和基层行政任务的复杂化都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基层的“折扣”现象。但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通过制度先行带动实践演进,从而推动文化转型,其“行政民主化”的理想仍然具有可期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揭示了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工业化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释了中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和现代化行政文化的内涵,指出了行政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政文化发展的目标.强调了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我国重视行政文化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提出了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化的三条途径以及如何立足自身学习西方先进行政文化,期许我国建立现代和古朴相融具有东方特色的新型现代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5.
薛刚凌教授在《行政诉权研究》一书,通过独特的研究视角、严谨的逻辑论证,对中国行政诉权的传统文化分析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行政诉权的产生、价值等问题上,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其正常发展。笔者在读过此书后,对此问题进行了再一次思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消极因素的存在,但也有积极因素,在发展行政诉权乃至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既要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融,一方面也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行政改革的范式选择——官僚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官僚制曾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官僚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但无论从世界发展趋势还是中国行政管理现状来看,官僚制仍是不可替代的行政范式。因此,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在行政改革过程中,要从组织、管理方式、文化方面出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公共行政文化应将行政文化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切入点,借鉴东西方文化优秀成果,建立科学的政府管理体系,塑造新型公共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末逐渐出现的治理理论,被认为是代替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和市场模式理论的新理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治理理论已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在治理理论精神指导下进行中国行政改革,必将使中国的行政改革焕然一新,并成为对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有力呼应。  相似文献   

9.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12,(12):41-44
新时期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着权力本位观念浓厚、保守守旧作风严重和权力滥用、消极腐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高度集权制行政模式、官僚主义行政传统和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制度、政府形象和政府理念三个方面来创新我国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律文化是行政法治的灵魂,一个国家的行政法律文化,直接影响着该国行政法治的水平。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行政法律文化正处在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嬗变过程中,即由权力本位逐步在走向权利本位;管理行政理念正在让渡服务行政理念;行政法治理念亦在渐渐取代行政人治理念,责任政府理念、民主政府理念、诚信政府理念等已成为民众的内心渴望和追求。现代行政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并进一步繁荣、发展,推动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制都进入了转型时期,其中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行政法制度属于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变迁反映出了中国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法制度变迁的类型、影响因素和社会环境,并对转型期中国行政法制度的变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特色行政法院制度的具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智敏 《时代法学》2010,8(3):56-60
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引入行政法院制度,摆脱行政审判困境,已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研讨的热点问题。在行政法院制度的具体建构上,我们必须结合基本国情,遵循司法独立、司法统一和审判专业化原则,建立隶属于司法系统且独立于普通法院的行政法院。同时设计好组织体系、人事、经费、行政法官等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3.
解困行政审批改革的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岿 《法学研究》2014,36(2):20-34
新一轮如火如荼开展的行政审批改革,并没有呈现出摆脱运动化、形式化痼疾的明显迹象,行政审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问题依然严重。行政许可法集中收拢设定权、加强公众参与、提供自由主义标准以及明确事后跟踪评价等规制方案,无力使行政审批改革脱困于结构性制约。克服困境的思路之一,是关注行政体系和过程内部的结构设计,以及这种内部结构嵌入外部结构的整个系统,通过专门的行政改革委员会、开放的研究计划和议程设置、公众和专家充分参与的民主商议、年度和专题的行政改革研究报告以及试验改革的授权制度等机制,使行政审批改革常态化、持续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意义及其现实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行政文化的研究是当前行政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实现公共行政文化变革,无论是对于推动行政理论的完善,还是对于指导行政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行政文化创新以及行政道德和行政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对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现实走向进行了初步探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行政法产生影响,为行政法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20世纪下半叶,治理理论的兴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被认为是治理理论两个明显的特征。以传统统治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行政法不能解释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现象,在治理理论的背景下,行政法面临着发展变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功能,国务院法制办于2008年9月在全国8个省(市)开展了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然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毕竟在我国仍处于试行阶段,理论基础和体制设计方面的诸多缺陷直接导致其在试行实践中面临着对设置该机构合法性的质疑、对复议申请人自主选择权的限制等诸多困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为我国行政复议改革开创了很好的先例,也代表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前进的方向。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重新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法律的跟进,以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恰当定位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法制中的“民告官”传统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欢 《北方法学》2014,(2):152-160
在中国古代"为民父母行政"的传统行政法律文化中存在一个延宕千年的"民告官"传统。这一传统体现在"以上制下"的逐级申控制度、"从严治吏"的御史监察制度、"为民申冤"的直诉京控制度和"便民告官"的越诉特许制度等方面,其精神旨趣是廉政监督而非民权保障。"民告官"传统在清末民初近代行政诉讼法制滥觞和确立阶段仍然有不同程度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从彼时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立存废之争、具体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效果三个方面考察。未来中国行政诉讼法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近代百年行政诉讼法制变迁充分省察的基础之上,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民告官"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是二者关系的实质体现,它一方面要求宪政必须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和展开提供基本框架,进而指引和规范行政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也必须张扬宪政的价值诉求,实践宪政的制度安排,从而促进宪政的发展与完善.两者的相得益彰需要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以形成整体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