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北方法学》2019,(1):140-149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行政审判机构,北洋政府平政院在制度设计上既移植德、日行政审判体制,又遗存传统"民告官"救济途径。进一步以《平政院裁决录存》为基本素材考察民初行政审判实践,可以发现,平政院裁决书和原被告诉辩书中随处可见尊卑森严的行文用语;原告不服官署处分维护自身权益,需要经过逐级申控的诉愿程序;被告官署和平政院在处理纠纷之际,时常流露贱讼轻诉的诉讼心态;平政院为实现协和官民的治理目标,常常采用恩威并施的处理策略。这些方面构成了民初行政审判实践中的"民告官"底色,并与民初平政院制度设计上的"民告官"遗存一道,凸显了包括平政院法政人在内的民初法政精英整合治理资源、因应时代变革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日,被称为"民告官"法的《行政诉讼法》在立案、判决等方面做出新规,禁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干预、阻碍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旨在消除民告官的"难"。据悉,中国"民告官"案原告胜诉率从10年前的30%降至近年的10%。(11月5日《大河报》)"民告官"10%的胜率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权力、司法与公民权益失衡的排序,背后可以窥见司法与权力直接对垒的艰难困境,即立案难、审判难与执行难,成为影响司法公信的关键领域,并且某种程度成为司法公正的"刻度表",反证出司法对行政权力和依法行政制约与制衡作用的式微。  相似文献   

3.
正被称为"民告官法"的《行政诉讼法》,在颁布25年后做出首次修改,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并在立案、判决等方面发出新规,旨在消除"民告官"之难。据悉,全国"民告官"案原告胜诉率从10年前的30%降到了近年的10%以下,有一些省份甚至只有2%。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堪称是"民告官"案件的常态。公民选择告政府,说明具备一定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定现行行政诉讼法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日趋复杂的"民告官"案使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方面存在的不足暴露无遗。实践证明,行政诉讼法对民众的行政诉权限制过严,对保障公民、组织正当权益和维护行政法治秩序均很不利,有必要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作较大幅度调整。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缺乏对公共利益保护的诉讼渠道,对个人权益保护也基本上处于"法定权利"标准阶段。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应实现对原先资格的拓宽,实现从"法定权利"标准向"法律上的利益"标准迈进。  相似文献   

5.
富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在行世50多年之后,无疑走到了制度变迁的一个关口。现今,日趋复杂的"民告官"案使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方面却无法包揽人们上访带来的问题,要切实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必须适当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现有条件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功能才是适合我国转型期需要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制定实施20年来,通过在中国建立"民告官"这一开创性的制度,将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纳入到了常态性的法律制度之中,尤其是引入了法院外部监督的机制,使得监督体制更独立、更有成效,成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民告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完整系统地确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项新的诉讼制度,三大诉讼体系至此形成。20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经过山东各级法院的不懈努力,行政审判工作从无到有,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稳步、健康向前发展,既充分保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典型的“民告官”法律,承载了无数老百姓的期望,具有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正能量作用,对于打造“法治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这部法律实施24年来,“民告官”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行政诉讼中面临的“门难进、案难审、判难胜、诉难息”等问题亟待通过修法,从立法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高华 《法制与社会》2011,(2):132-133
自1990年<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民告官"这种千百年来让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悉和了解,从而为我国的行政相对人保有他们应得的权益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它也曾对于新中国的司法制度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是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行政领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民主和法治。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行政领域连续进行了几项重大变革,在民主和法治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通过(行政诉讼法)建立了“民告官”,司法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的司法审查制度;通过(行政复议条例)建立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可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行政机关内有相对独立性的复议机构进行审查和向相对人依法提供救济的行政内部监控制度;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建立了以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功绩晋升制等为原则的现代公务员制度;通过(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政府…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4,(23):33-33
正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这部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4年来首次被修改。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  相似文献   

12.
“民告官”在法律上的许可和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法制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自1990年我国《行政诉讼法》颁行至今,“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活动已开展了五周年,并在保障公民权、制约行政权的不法运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据笔者对河南省数家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调查发现,在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越来越高的撤诉率已成为笼罩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大阴影。在被调查的基层法院中,除一家法院的行政案件撤诉率为33%外,其余几家该类案件的撤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之后的另一条"民告官"途径。即行政诉讼是老百姓通过到法院打官司达到"民告官"的目的,而行政复议是老百姓通过到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而达到"民告官"的目的。两条途径,殊途同归,都是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救济的途径。但行政复议较之于行政诉讼更便捷、直接,它是通过行政系统层级监督来达到内部纠错的目的,对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是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法>经由全国人大通过是在1989年清明节前,其时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头攒动,两个月后发生震惊世界的"六四"风波.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认为<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出台超前了…….<行政诉讼法>实施19年来,渐渐地,人们对其意义理解愈益深入,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政审判,140余万件行政案件得到受理和审结,人们已经可以用比较平常的心来看待"民告官", 不再有人说其"超前",行政诉讼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它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共同构成了我国司法制度中解决不同性质案件的三大诉讼形式。由于行政诉讼最突出的特点是被告为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因此也被老百姓喻为是一种“民告官”的诉讼制度。一、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之缺陷和弊端(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不完善、不科学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侵犯公…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该法第75条规定:“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从此我国有了第一部“民告官”的法律。“民告官”这是一种简单的、形象化的说法,因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扮演着原告的角色。被告则由行政机关独揽。  相似文献   

17.
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在行政权力制约、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行政诉讼法》已经很难有效地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进行救济,亟待修改和完善。本文针对行政诉讼的"五大门"问题,即受案范围狭窄、受理"门槛"过高、司法不独立、纠纷解决能力差、制度存在漏洞等,分别提出立法建议,为有效解决行政纠纷、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善待民告官     
"民"将"官"告上法庭的"民告官"现象在官尊民卑传统色彩依然浓厚的中国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全国众多"民告官"案件中,作为政府法定代表人几乎从来不会"亲自"出庭.统计数字也表明,亲自出庭的政府法定代表人或行政首长在全国不超过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华 《法制与社会》2011,(4):132-133
自1990年《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民告官”这种千百年来让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悉和了解,从而为我国的行政相对人保有他们应得的权益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它也曾对于新中国的司法制度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是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十几年来,行政诉讼制度的实践对“依法行政”、“有限政府”、“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等法治理念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毫不夸张地说,《行政诉讼法》的颁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开启民主宪政建设。然而,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行政诉讼法自身的缺陷逐渐突显,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于是,我们需要适时并适当地对现行《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由此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的一页。 按老百姓的话来说,行政诉讼法就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它的实施,也就标志着平民百姓从此可以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了。这对于一个封建君主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