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鸡毒霉形体F株新鲜培养物经点眼途径分别感染1、3和20日龄北京白鸡,以测定其对鸡的致病性。其中有部分鸡在感染F株的同时,感染前或感染后接种新城疫Ⅱ系苗或LaSota株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_(120)株疫苗。试验结果表明:F株对各日龄鸡感染都不引起气囊病理损伤,不影响体增重;从感染鸡至少在感染后30日仍能分离到霉形体;接种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增强F株的致病作用。而感染鸡毒霉形体NB_(72)株的部分鸡出现气囊损伤。结果显示F株对鸡不致病。  相似文献   

2.
鸡毒霉形体感染和滑液霉形体感染是世界养鸡业中两种主要霉形体感染。毕丁仁(1984)自北京和南宁两地分离的49株鸡源霉形体中有27株是鸡毒霉形体,2株滑液霉形体,说明国内养鸡场中也存在着这个问题。但是国内这两种霉形体感染情况,却未见报道。作者在各兽医生物药厂监察室同志协助下,对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地区的鸡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反应检测,对这种感染情况获得初步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不同地区采集疑似鸡毒霉形体 (MG)感染的 46份病鸡病料中分离到 7个菌株 ,经分离培养、L形细菌检验、理化特性鉴定、血清学定型、人工感染试验以及PCR扩增检测等方法鉴定 ,确定 7个分离株为MG。  相似文献   

4.
鸡源霉形体的鉴定,通常用已知的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物进行生长抑制试验(GI)、代谢抑制试验(MI)或用表面免疫荧光法(epi-IF)进行,前两种方法费时,往往需要1~2周才能得出结果;后一种方法需要荧光显微镜,不易普及应用。笔者根据鸡毒霉形体菌落有很强的吸附鸡红细胞的特点,试用已知的阳性血清进行菌落血细胞吸附抑制试验(HAI)来鉴定鸡毒霉形体。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与GI、MI、epi-IF一样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而且方法简单快速,对琼脂培养基表面的菌落2小时内可得出结果。(一)材料与方法1.抗血清:鸡毒霉形体抗血清、滑液霉形体  相似文献   

5.
将30只20周龄鸡毒霉形体(MG)阴性的蛋用种鸡分为4组,攻毒前Ⅰ组于颈部皮下接种2次油乳剂灭活苗;Ⅱ组免疫接种1次;Ⅲ组于攻毒后1周免疫接种1次;C组不接种疫苗,为对照组.4组鸡均在29周龄时攻击MG致病株BG44T.攻毒后通过7周观察,发现3个免疫组鸡的产蛋量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攻毒后第7周剖杀Ⅰ组和对照组的全部鸡进行MG的分离培养,结果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和气囊中均分离到了MG,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MG.2组鸡的输卵管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用表面免疫荧光法鉴定鸡源霉形体的结果。此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成功地用于分类鉴定的目的,并能检出培养物中混杂的霉形体种类。 (一)材料和方法 1.培养基:按Frey(1968)所介绍的配方经过适当修改后制成。 2.霉形体菌株:自国际霉形体中心Freundt教授处引进4种霉形体模式株: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PG31株);雏鸡霉形体(M.pullorum,CKK株);滑液霉形体(M.synoviae WVU1853株);鸡霉形体(M.gallinarum PG16株)。新分离菌株有:从北京东沙种鸡场(DS)分离3株;从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公社西直河大队鸡场(XZ)分离13株;从海淀区四季青公社巴沟鸡场(BG)分离23株;从广西南宁市郊区(GX) 4个鸡场分离10株,共计49株。  相似文献   

7.
根据鸡毒霉形体 (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结构特点 ,分别设计合成 2对引物XZ1、XZ2 和XZ4 5、XZ4 6 ,建立了可检测MG强、弱毒株的PCR方法。以引物XZ1、XZ2 对MG强毒株和弱毒株进行的PCR ,均可扩增出 732bp的特异性片段 ;而以另 1对引物XZ4 5、XZ4 6 对MG弱毒株进行PCR ,可扩增出 5 2 4bp的特异性片段 ,但对鸡毒霉形体标准强毒株和野毒株的PCR ,则扩增不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 ,这 2对引物对其他种类鸡毒霉形体及其他对照禽病病原核酸模板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 ,2对引物PCR均能检出 10 0fg的MGDNA。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上述 2对引物的 2次PCR扩增 ,在数小时内即可鉴别出MG毒株是强毒株还是弱毒疫苗株  相似文献   

8.
从鸡蛋和18日龄鸡胚培养鸡毒霉形体试验郭建华陈德威张冰(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100094)赵良仓(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鸡毒霉形体(MG)引起的鸡的慢性呼吸道病,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时更是如此,而且这种病难以...  相似文献   

9.
对乌鲁木齐市 2个大型鸡场鸡毒霉形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MG)、滑液囊霉形体 (M .synoviae ,MS)感染情况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SPA)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凝集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6 6 .92 %和 35 .90 %,其中商品鸡场MG和MS的阳性率分别为 82 .5 0 %和 5 2 .5 0 %。从疑似MG、MS感染鸡的气管、肺、气囊、鼻裂和跗关节腔分离到 19株分离物。经初步鉴定 ,分离物均为霉形体属成员。用生化和血清学及其他生物学方法 ,对这些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 6株为MG ,3株为MS ,其余 10株也属于霉形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快速平板凝集试验(SPA)检测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10个肉用仔鸡场鸡毒霉形体(MG),平均阳性率为52.7%;对部分阳性鸡进行霉形体分离鉴定,分得的15株霉形体中有12株为MG,将其中的1株接种24日龄肉用仔鸡,证明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管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HN06克隆株的致病情况,通过人工接种7日龄SPF雏鸡ALV-J HN06株,检测HN06株对鸡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感染鸡生长较慢,体重比对照组低。HN06株对胸腺抑制显著,对法氏囊影响不明显,外周免疫器官的脾指数比对照组大。PCR检测病毒在免疫器官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骨髓和脾在攻毒后第7天可检测到病毒整合到基因组中,法氏囊和胸腺则分别在攻毒后第14天和第21天才能检测到。通过ELISA和细胞培养技术检测病毒血症、抗体产生和排毒情况,发现HN06感染鸡血浆中第7天即出现病毒(7/21),第28天出现抗体(2/21),第21天泄殖腔出现排毒(2/21)。随着产生抗体鸡的比例升高,排毒鸡逐渐减少,42d后无排毒现象。由此可见,试验鸡后天感染HN06株出现病毒血症,HN06不但抑制机体生长,还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HN06首先感染免疫器官中的骨髓和脾,再感染法氏囊和胸腺;抗体的产生能抑制排毒,但病毒血症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用新引进的 6株禽流感病毒 (AIV )H9亚型和现制苗用的AIV H9毒株分别制备AIV H9、AIV H5、NDV二联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免疫 5日龄和 10日龄雏鸡 ,于免疫当日直至 80日龄鸡出栏期间定期采血 ,用HI法检测相应的AIV H9、AIV H5和NDV抗体。结果表明 ,10日龄免疫鸡的AIV H9抗体效价最高 ,5日龄和 10日龄免疫鸡的AIV H5抗体效价差别不明显 ;用引进的 3号AIV H9毒株制备的联苗对 10日龄雏鸡免疫后 2 0d产生AIV H9保护性抗体 ,一直持续到 80日龄以上 ,期间的抗体平均效价为 6 .72 (lb) ,而现制苗用的AIV H9毒株制备的联苗免疫力较差 ;现制苗用的AIV H5毒株制备的联苗免疫效力仍较好 ;分别接种 0 .2 5、0 .30mL/只联苗的雏鸡AIV H5抗体效价没有明显差别 ,而AIV H9抗体效价以接种 0 .30mL/只剂量的为高 ;不同日龄、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鸡NDV抗体效价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14.
对1日龄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后,胸腺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于14~49 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于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21~49 d极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干扰素(IFN)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49 d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SPF雏鸡受REV感染后机体免疫器官的分子免疫调节机能明显降低或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的鸡出现了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组鸡血清进行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接种病鸡腺胃匀浆乳剂的鸡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抗体.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疫病可能与REV感染有关,而所分离到的IBV本身并不能引起腺胃肿大.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接种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的山羊血清中可测到OPPV抗体。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是接毒后的第15d,且4只接毒山羊都呈阳性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PPV可在山羊体内诱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试验所用的ELISA除可用于OPPV通过山羊体的传代研究之外,还可应用于绵羊进行性肺炎(OP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7日龄健康肉用仔鸡气囊接种鸡毒霉形体(MG)HS2心株,3~5d后出现典型的MG感染症状,其呼吸系统(主要为气管、肺及气囊)发生一系列病理组织学变化。采集感染鸡及对照鸡的气管经固定、脱水、临界点干燥、镀金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感染鸡气管粘膜明显水肿,纤毛部分或全部脱落等,而对照组鸡气管则无任何病变;光镜下可见感染鸡的气管粘膜水肿增厚1~2倍,粘膜下层单核白细胞聚集,其间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集团,粘液细胞减少或消失;气囊粘膜水肿增厚,有淋巴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串珠样结构;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的结节病灶,而对照鸡呼吸系统的组织切片在光镜下无任何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1、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为菌种研制了1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和1、2型鸭传染性浆膜炎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7日龄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0.5 mL/只,免疫后14、24 d用相同血清型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100%.单价疫苗免疫后2周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从第3周开始缓慢地下降,5周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Δcrp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初步观察ΔcrpC79-13缺失菌株作为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活性,将含缺失320bp crp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rp与C79-13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出无抗性标记的ΔcrpC79-13缺失菌株;通过半数致死量测定其毒力;给4日龄雏鸡口服免疫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根据胸腺、法氏囊、脾等免疫器官发育和平均日增重、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Griess法NO测定及血清IgG动态观察免疫水平。结果显示ΔcrpC79-13的毒力较C79-13降低约99.6%(LD50>5.0×109CFU);雏鸡接种ΔcrpC79-13(1.0×109 CFU/只)后不影响雏鸡生长,第14~21天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达到最高。表明成功构建了减毒鸡白痢沙门氏菌ΔcrpC79-13株,其毒力显著降低,免疫雏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病毒F48E9株M NP F和HN基因的真核表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M、NP、F和HN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AGG上,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分别筛选出了含有M、NP、F和HN基因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单独转染HeLa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了M、NP、F和HN蛋白的表达。pCAGG-M、 pCAGG-NP、pCAGG-F和pCAGG-HN重组质粒组合共转染HeLa细胞48 h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试验结果表明,NDV F48E9株的M、NP、F和HN蛋白均在HeLa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同时证明在该表达系统中F蛋白不足以诱导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