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军 《传承》2009,(23):34-35
邓拓在写《燕山夜话》时用了笔名"马南邨",表现出作者对曾经战斗过的马兰村的一往情深。《燕山夜话》是邓拓同志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的杂文专栏。这个专栏从1961年3月19日开始,到1962年9月2日结束,共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知道邓拓,是因为《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时任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设“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共发表杂文150多篇。1961年9月,邓拓又约请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和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廖沫沙合作,共同以吴南星为笔名,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近三年的时  相似文献   

3.
陈良寅 《楚天主人》2008,(12):28-29
1937年,25岁的邓拓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救荒史》,书中统计,中国从汉初至1936年,共发生了5000多次大灾荒,平均每4个月一次灾荒,而且是大灾荒,说明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历朝历代的救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5.
黄艳林 《传承》2008,(6):67-69
邓拓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的组织领导工作,又是一位优秀的报人,多年新闻工作经验,使他形成了对于新闻业务的独特认识,并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办报具体工作中。邓拓的办报思想主要包括:视真实性为报纸的生命,提倡报纸文风的"群众形式",强调办报作风"必须是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6.
邓拓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的组织领导工作,又是一位优秀的报人,多年新闻工作经验,使他形成了对于新闻业务的独特认识,并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办报具体工作中.邓拓的办报思想主要包括:视真实性为报纸的生命,提倡报纸文风的"群众形式",强调办报作风"必须是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1,(7):1-1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1074次,水灾1058次,平均约每3年便有一次。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哪年哪月、在哪里由谁编辑出版的,知之者恐怕不多,因为,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出版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的,而且出版于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省级地图上都找不见约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察冀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征得毛泽东为书记、王滚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出报《毛泽东选集》。当时晋察冀边区人才济济,中央领导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把这一重任交给(晋察冀日报)社吐长、总编辑邓拓?看来事出偶然,实际上却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薄茹 《北京观察》2004,(3):28-29
熟悉邓小虹委员的人们都知道,她的父亲邓拓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母亲丁一岚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身上自有一种浓厚的书卷之气--言谈谦和,举止优雅.虽然行事低调,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尊敬.  相似文献   

11.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相似文献   

13.
老字号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乔 《北京观察》2010,(6):57-60
<正>梁启超、邓拓与老字号一爿老店,一家老字号,便是一部史。一百年、几百年的一家老字号,犹如一块历史的活化石,载着大量古人生活的信息。研究老字号,可以获知城市史、商业史、社会史、风  相似文献   

14.
陈芩 《福建乡土》2020,(1):63-64
读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富、充满赤子之心的邓拓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深深地感受到那个风云际会时代的忧患和艰辛,也更加了解动荡时代的沉重与无奈。读完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想起"闽都赤子"这四个字。邓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他率真善良,坚韧执着,用纯洁的赤子之心追求真理和正义——他少年求学。  相似文献   

15.
1960年,我被调到中共北京市委。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能够分配到党的领导机关,在彭真、刘仁、邓拓这样一些极受尊敬的领导人手下工作,那自豪的心情,常常溢于言表。1963年底,当我得知自己写的一篇《文艺界情况》被彭真同志肯定,并要呈送毛主席时,那高兴的劲头,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所供职的《前线》,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当北京市委的其他部、委、办尚未经暴风雨袭击之前,已被“炮轰”、“火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仍的国家,灾害的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诚如邓拓先生在其大著《中国救荒史》中所言:“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就文献所可征者言,则自西历纪元前十八世纪,直至纪元后二十世纪之今日,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于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1](p1)更有西方学者称我国为“饥荒之国度”(The Land of famine).[2](p21)基于以上认识,从唐代水旱及蝗灾灾荒观来看,唐人对相关灾荒的认识,都有互相矛盾之处,我们对唐人的灾荒观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而这对于中国古代灾荒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1,(8):42-42
<正>作为历史学家,邓拓深知历史文物收藏和保护的重要。在他撰写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文章题名为《收藏家的功绩》,在文章中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历代都有许多收藏家,他们的活动对于各国人民的文化和学术事业直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对于收藏家的功绩,应该予以适当的正确估计。……一个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0,(8)
走进曲曲折折的巷子,一幢旧式两层小楼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在福州停留的一天下午,我去拜望邓拓故居。邓拓是手持。开山斧"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行的。最后,他走完54  相似文献   

19.
高中华 《中国减灾》2011,(11):57-57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在疫情的防治上,清代政府推出了如同前朝的“种痘”、“隔离”之法。同时,在对疫情的理论探索上,  相似文献   

20.
年岁稍大的文化人大概都知道邓拓的著作《燕山夜话》。当时邓拓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专栏,三天两头登出娓娓道来的文章,后来便汇编成此书。那些“夜话“,曾经受到过广大读者的欢迎,也为报刊史留下了一段佳话。不知是否受此启发,从1997年开始,福建省某市推出了“组织部长夜谈“。该组织部长是否有心效法邓拓?不得而知。然而,彼“夜话“与此“夜谈“,似乎相去甚远。据中央电视台近日报道,该市“组织部长夜谈“的主体不单是组织部长本人,参谈者还有组织部众多非部长身份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实之名。“夜谈“主体的名不副实,让人难免有点费解。为什么不将那“长“字去掉,称之为“组织部夜谈“,使之名副其实呢?谅想这不是一时的疏忽,而是精心的构想:只有留着那“长“字才具有号召力,才能出轰动效应。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